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科學性的哲學解析論文

時間:2022-02-15 10:50:00

導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科學性的哲學解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科學性的哲學解析論文

社會主義觀就是關于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體系,即對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演變的歷程及其規律的認識,又稱“社會主義認識”、“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學說”等。當今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觀,諸如有社會的社會主義觀、民族國家的社會主義觀、西方社會主義觀、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等等。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認識、理解和界定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議頗多。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就是指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對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演變的歷程及其規律的認識。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主要指馬克思、恩格斯有關社會主義的觀點、學說的體系,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部分。廣義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有關社會主義的觀點、學說而且還包括列寧、、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即把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有關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都融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范疇之中。它的內涵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為什么會產生,如何產生;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最終的發展前途;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等等。本文是從廣義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出發,把它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進行研究,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其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

一、近代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為其科學性奠定了自然科學基礎

近代后期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給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產生提供了更為成熟的自然科學理論基礎。近代前期,自然科學多數處于搜集材料階段,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分析和解剖,研究對象主要是既成的事物,還沒有深入到事物的演化和發展,只有力學的發展比較完善。由于力學的較高發展,人們似乎以為力學規律是萬能的,企圖用“力”解釋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種運動形式都簡單地歸結為機械的運動,看不到事物的發展變化,從而逐漸形成自然科學研究中長達幾個世紀所特有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18世紀中葉以來,西歐工業革命促使整個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在自然科學中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發現。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說——他用原始星云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解釋了太陽系的起源,否定了神的第一推動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潮汐摩擦理論,說明了太陽系不僅有一個起源過程,而且還有一個演變滅亡的過程,在僵化的形而上學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接著是英國地質學家C.賴爾用地球表面對立的力量解釋了地球表面的發展變化即:水成作用和火成作用,批判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災變說,打開了形而上學自然觀的第二個缺口。在物理學領域,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發現,揭示了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普遍聯系;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證明了電、磁、光之間的同一性;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揭示了物理—化學過程的不可逆性等,這些理論的提出打開了形而上學自然觀的新缺口。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確立了化學的基礎;元素周期律的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量轉化為質的規律;德國的F.韋勒用無機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證明了無機界同有機界之間的聯系對形而上學的自然觀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生物學家M.J.施萊登和T.施旺分別發現了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消除了動物界同植物界之間的壁壘;C.R.達爾文又以豐富的事實論證了生物通過自然選擇而進化的歷程有力地批判了目的論、神創論和不變論。由此,辯證唯物主義產生了,它認為:世界上的各種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離的,物質和運動不僅有量的差別和變化,還有質的差別和變化,是多樣性的統一。高級運動形式由低級運動形式轉化而來,它包含低級運動形式,但不能完全還原為低級運動形式;物質是發展演化和永恒循環的,在這個循環中,物質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論是太陽或星云,個別的動物或動物種屬,化學的化合或分解,這種發展演化和循環是永恒不變的,而這種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近代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推動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到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再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就是在這種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

二、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為其科學性奠定了哲學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在近代自然科學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但他們最早只將其運用于對自然界的研究,后來他們在這種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式的指導下將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引入了人類社會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開創了唯物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進行社會革命——以暴力的革命推翻暴力的反革命最終奪取國家政權;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可見,資本主義這種社會制度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它最終必然被新的更適合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社會制度所取代。在馬克思恩格斯眼里,這種社會制度就是全社會所有人共同參加勞動,勞動產品歸全社會所有人共同占有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

三、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為其科學性奠定了實踐基礎

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他們還沒來得及將其付諸實踐就離開了我們。但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卻沒有連同他們離去從此靜止不動,而是被繼承了下來,還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1896年,貝克萊爾發現放射性;1897年,湯姆遜發現電子;這三大物理實驗的新發現沖擊著經典物理學。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推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性原理,等效原理,推論。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論;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波爾的量子化原子軌道理論;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概念;海森堡的矩陣力學;薛定諤的波動力學;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的統一等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和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系統科學等現代科學的發展一方面論證了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基本原則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又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列寧在此基礎上對辯證唯物主義做了新發展,論證了物理學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是夸大數學的作用,不懂得真正的辯證法;真理是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的統一。并在此基礎上回答了在資本主義發展相對比較落后國家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中國領導人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下提出了在亞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如何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在冷戰后社會主義事業處于低谷資本主義又發生了很多新變化的情況下如何繼續堅持社會主義事業等問題。

現在,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一些新情況,諸如資本主義開始運用國家宏觀調控等手段干預國家經濟,與此同時,資產階級還運用很多新手段改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使其矛盾或者得到緩和或者用更隱蔽的方式掩蓋了起來,這些新情況的出現必然對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構成挑戰,但是由此就否定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就被這些新情況誤導了,我們要分清: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手段與其本質的區別,要看到它們的新變化,看到19世紀誕生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沒有也不可能全面地回答今年資本主義社會中出現的這些新問題,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如何與時俱進發展的問題而不是其是否科學的問題。只有這樣,才真正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科學實質,最終推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摘要:近年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很多新變化,以前馬克思恩格斯眼里資本主義馬上就要滅亡的論斷越來越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強勢現實形成鮮明的反差。

關鍵詞:社會主義觀;科學性;哲學解析

參考文獻:

[1]嚴書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3).

[2]李屏南.論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與時俱進[J].社會主義研究,2003,(4).

[3]趙明義.當代社會主義[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4]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