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當前我國社會分層對科技精英的影響

時間:2022-04-18 04:15:00

導語:小議當前我國社會分層對科技精英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當前我國社會分層對科技精英的影響

摘要: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一個國家社會設置應當引導智力精英從事科技事業,這會提升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大發展。陸學藝先生的作品《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反映出我國社會分層的導向性不足。

關鍵詞:社會分層;科技精英;社會流動

在當今世界進入的“知識經濟”中,科技的發展已成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關鍵因素。雖然科技的發展不可否認地帶給人類社會極大的挑戰與困境,如核戰爭、克隆技術等。但核技術也應用于發電和工業發展等,克隆技術有望幫助人類攻克某些疾病。所以,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增強自身國力和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決定性的助推器??茖W技術不可能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但離開科學技術的社會將面臨無數的問題。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科技精英則是科學技術的耕耘者和生產者。他們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中堅和關鍵性因素。而科技精英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他們必然受到社會因素的種種制約和影響。

一社會因素對科技精英的影響

科學社會學史表明,無論從縱向的時間看還是從橫向的地域看,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默頓指出:“人們的職業興趣轉移的情況是隨時代而異的。在一個社會里成為智力精英的興趣中樞點的種種事業,在另一個社會里則很少受到注意。既然這些變化著的興趣聚焦點全都是同一社會和文化復合體的組成部分……”[2]不僅“智力精英”是否走上科學技術創新道路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知識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體系,已成為科學技術精英的個體和群體也受到社會因素的種種或促進或阻礙的影響。第一,他們受各個社會的科技投入,科技制度和政策的影響。如學者指出的:“除了''''將一切工作在自己頭腦中進行‘的數學家外,如今的科學普遍需要''''管理支出,其規??芭c工業企業相比’。[3]所以現在的科技精英們基本在科層制的組織中進行創造與發明。一個社會的科技制度背景對他們影響極大。第二,一個社會的科技精英分層位置,社會職業聲望以及社會流動對科技精英產生重要影響。社會存在著社會分層。在一個若將科技創造視為“奇技淫巧”的社會,他們的社會地位會很低下,會有極少的人們從事這一職業。而在一個科學技術精英受到尊敬而仰慕的社會中,會極大地有利于科學和科技精英的成長的。一個開放型的社會分層比一個封閉型的社會分層會給科技精英們的大量出現創造條件。本文主要就我國當前的社會分層對我國的科技精英的影響作一分析。

當前我國社會分層情況分析

對于我國目前的社會分層的分析與研究存在著若干不同的理論與觀點。有的學者采用收入的標準來劃分階級或階層,有的學者以職業或職業聲望來劃分階級階層。他們或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劃分我國的階級階層,或以韋伯主義的“三位一體”劃分我國當前的社會分層。當然,就學者們各自關注的研究側重點而言,這些有關我國階級階層的劃分是可取的。陸學藝教授主編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提出了一種較好的分析視角以及做出了比較客觀的研究結果。雖然此書關于中國十大階層的分類及對各階層分析引起了一些爭論,但作為一部國內社會分層研究領域的實證研究作品,他較好地考慮了我國社會的一些“特殊情況”。從而有別于有些學者生吞某些理論后進行的國內階級階層分析。如其所指出的:“中國社會特殊的制度特征,又使人們感覺到一些制度因素也導致了人群之間的差異,因此,他們也提出了一些獨特的制度分割標準。近年來已有大量的社會學實證研究,證實了這些制度性的因素對人們的社會經濟分化有重要影響?!保?]有學者指出:“不同的政治與經濟制度塑造出不同的社會階層和不平等的形態這一觀點已為學者普遍接受”。[5]因此,此書獨特的制度分割維度和組織資源維度的分析對我國是比較恰當的,對社會階級階層的劃分是比較客觀的,是符合當下我國的實際情形的。他的十大階層的劃分為:

從表中我們看到,專業技術人員處于相對較下的社會位置。他們主要的特征是擁有文化資源。而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在各種經濟成分的機構中專門從事各種專業性工作和科學技術工作的人員?!保?]他們可以分為三大類。(1)科教文衛專業人員,所占比例達693%,(2)工程技術專業人員,所占比例為224%,(3)商貿服務業專業人員,主要是經濟類業務人員。[4]從以上說明及當前關于十大階層的分析中,我們可以說專業技術人員基本就是科技精英們。

三當前我國社會分層對科技精英的影響分析

從我國當前社會分層的狀況中我們可以認為:科技精英群體處于一個相對較弱的社會位置。另有學者在1999年在全國63個城市做了一次抽樣問卷調查,做出了中國的職業聲望量表。結果是市長,政府部長,大學教授是聲望最高的三個職業。其中,高科技企業工程師和自然科學家分別處于第八和第十位。[6]在一個社會里,科技精英群體一般會經歷一個最長的受教育時間。教育在一個現代社會里應該成為最重要的決定社會地位的變量?!霸缭?0世紀60年代布勞-鄧肯研究社會地位獲得的初始模型中,教育對人們社會地位的獲得就起著最重要的支持作用”。[4]而這種情況并沒有在我國當前很好地體現出來?!拔覈慕逃找媛实陀谝?00多個國家為樣本計算的收益率,”[7]在戴維•波普諾的《社會學》中,關于美國的社會階級與貧困問題一章中,關于美國的五個階級劃分為:[8]

從表2中我們看出,美國專業技術人員是和經理同處于上層階級。他們有高收入,高職業聲望。另一個1996年美國的職業分層結構表明:美國的從業人員分成6個大的職業階層。第一階層是高級管理人員、經理和專業人員階層;其中,專業人員大體相當于我們所說的知識分子階層,包括工程師、建筑師、科學家、教師等。[6]這兩份資料都表明專業技術人員在美國處于第一階層。因此,在美國的階層分化的社會情景下,專業技術人員會有極少的流動性。他們的教育收益能得到較好的回報。社會地位很好。這和我國當前專業技術人員的社會分層位置形成比照。也反映出我國社會分層的一些問題與不合理性。而正是這種情況,使得我國當前的專業技術人員階層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流動。造成科技精英的種種流失。雖然科技精英們以科學技術的研究創造應用和獻身科學技術為職業的最高目標,他們有自己特殊職業操守和科學精神。但他們也食“人間煙火”,他們在“享受”現代社會幸福的同時,也承受現代社會的重負。所以當他們處在較低的社會分層時,上層社會階層會對他們產生權威方面,組織資源等方面的吸引。而這種情況也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的實證調查研究中得到說明。文中指出:“但專業技術人員卻又一定比例流向這三個階層。這種流動的方向性反映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和私營企業主階層擁有比專業技術人員階層更優勢的社會經濟地位,因而,專業技術人員愿意向上流動進入這三個階層,而這三個階層的成員不愿意向下流入專業技術人員階層。總的來說,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出主要是兩個方向:“從政”(流向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和辦事人員階層)和“下?!保飨蚪浝砣藛T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保?]而留在本階層內部不流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是60.5%。[4]但國內接近四成的專業技術人員流向其它階層可以說是我們這個“科技時代”的不小“逆流”。我們應該認真對待。其次,國內向國外的社會流動情況是: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人才大量流失。學成回國留學人員基本不足50%。這里應該說明的是,第一,雖然出國留學人員并不全是科技方面的精英,他們也可能是其它方面的人才,但我們可以說,學成而沒有回國的留學人員當中,肯定有大量的科技精英。第二,關于國內社會分層情況和科技精英向外流動的關系問題。由于我國的社會各項建設是在一個大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屬于“遲發展國家”。社會是“遲發展社會”。因此,我們肯定會受到“遲發展效應”的負面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的物質條件,科學設施環境等方面會比國內更加優越和具有吸引。我在前文的分析中指出,由于科技精英們在國內的社會地位較下,一部分流向了更有優勢的社會階層,那么,他們流向更具優勢的國外社會就不是不可思議的了。當然,此處要說明的是,社會分層情況會是影響科技精英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沒有決定論的色彩,即沒有國內社會分層肯定會導致科技精英的向國外流動的判斷。

四結語和討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的基本判斷是,當下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個現代的良性分層社會。如研究所指出的:“所以還不是一個公平、開放、合理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還不相適應,存在引發社會危機的結構性因素。[9]此種情況也使當下的社會流動不合時代的發展。即“公正、合理、開放的現代社會流動模式尚未最終形成”。[4]因此,科技精英出現了非常態流動。

那么,化解此問題的路徑可以是:第一,提高科技精英的社會地位。這應該是制度方面的著手點。當科學技術的春天出現時,科技精英的春天也應同時出現,應該使教育的收益率得到較好體現。第二,營造科技精英成長、發展、創造的社會文化土壤。在一個長期“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文化影響下的智力精英能在多大程度上“回歸”科技創造,不僅需要科技精英們的“超脫”。更需要我們社會打造一個符合現代社會的職業觀。需科技精英舍棄“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投身治學求真理的科學天地。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羅伯特•金•默頓.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M]范岱年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劉易斯•科塞.理念人[M]郭方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4]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邊燕杰.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6]李培林等.中國社會分層[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7]張銜.人才資本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8]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9]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