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推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5 09:47:00

導語:奧運會推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奧運會推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發展論文

一、奧林匹克對體育經濟和金融業的影響

1.奧林匹克對體育經濟的影響。從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來看,我們看到了精神需求、物質需求和財富需求越來越密不可分地共同作用于我們的時代。“奧林匹克”從來與“金錢”密不可分,早在1896年的雅典首屆奧運會時,組委會就因經費困難而接受了希臘慈善家阿維羅夫捐資修建體育場館,“柯達”也經常在相關體育賽事的紀念品上作廣告而提供贊助。1900年的巴黎、1904年的圣路易、1908年的倫敦連續三屆奧運會的開支都來自同時召開的世界博覽會的收益;1980年薩拉熱窩奧運會組委會簽署了國內外447項商業性合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首創贏利2.22億美元。僅可口可樂公司作為贊助商,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當季贏利達到9.67億美元。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有220個國家和地區轉播了相關的賽事節目,的點擊率達到90億次,商業廣告從中獲得豐厚的收益,贊助費亦創歷史新高。悉尼奧組委從自己的營銷中獲得10.95億美元,又從國際奧委會營銷收入中獲利11億多美元。盡管社會各界對奧運的商業化褒貶不一,但奧運的精神力量與經濟力量強大的結合,已使申辦城市之爭日益激烈卻是不爭的事實。全世界都看懂了奧林匹克給舉辦國帶來的不僅僅是體育,更是經濟的發展,金融的創新,奧林匹克對舉辦國的經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2.奧林匹克等大型賽事對金融業的影響。奧林匹克等大型賽事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是巨大的,資料顯示中國金融業從“2002韓日世界杯”上獲得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實現了金融和體育產業的“親密接觸”,獲取了豐厚的經濟效益。2002年世界杯期間,“國際卡”是各家銀行競爭的重頭戲,四大國有銀行中的中國農業銀行對世界杯期間持卡單筆消費100美元以上的,可以參加消費返還抽獎。據統計,2002年世界杯期間,中國在韓球迷有4萬之多,消費支出預計5000萬美元左右,按此估算,銀行的收益達50萬美元左右。

二、奧運經濟與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關系

自第20屆美國洛杉磯奧運會成功舉辦以來,人們對大型體育賽事對奧運經濟的影響力十分看好。在籌備賽事過程中,拓寬融資渠道,發行體育債券、體育彩票、體育專項基金,提高資本運作能力,推動奧運經濟現象的協調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已經成為辦好奧運會的重要指標,而這種經濟現象的出現是有利于體育金融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的。所以,奧運經濟的影響力有利于體育金融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有利于加強奧運經濟的影響力,奧運經濟與體育金融市場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關系。

1.相關概念的界定

(1)奧運經濟與奧運經濟現象。奧運經濟是指奧運會舉辦前后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與奧運會舉辦有聯系的,具有經濟效果或經濟價值指向的各種活動,奧運會的總體效果和影響力是奧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奧運經濟對經濟的助推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初期的總需求刺激和后期的供給驅動。總需求刺激表現為直接推動,包括投資、消費和政府支出以及凈出口等方面。供給驅動影響主要是增強供給要素,包括企業品牌提升、國際形象改善、經濟基礎完善帶來的效率提高以及推進新興產業成長等方面。奧運經濟已經成為最近30年世界經濟發展中一種獨特的經濟現象。奧運經濟現象是指由奧運會所拉動的某個地區乃至某個國家,在某一段時間里經濟繁榮與經濟增長的景象;具體地說奧運經濟就是以奧運會為中心在社會不同層面、不同行業所表現出來的經濟現象。

從以往舉辦城市的歷史實踐看,奧運經濟是注意力經濟,會由于注意力資源的相對集中而給舉辦城市帶來階段性加速發展;奧運經濟是品牌經濟,通過良好的運作通常能造就一批知名產品和企業品牌;奧運經濟是借勢經濟,將對舉辦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量,產生類似加速器或催化劑的作用。奧運經濟因其特有的聚合、裂變和輻射效應,而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

(2)體育金融市場。體育金融市場是一個新興的金融經濟市場,是指以大型綜合體育賽事為主要內容,并為搞好某項大型綜合體育賽事而籌措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發行體育債券、體育基金、體育彩票等,以吸收外資和行業外資金的體育性質的金融市場。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我國金融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一個有益的擴展和補充。

2.奧運經濟為發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提供可能

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預示著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其它綜合效益,但首先的問題是巨大的投資籌措和市場化運作能否成功。據預測,北京奧運會的總投入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但籌措3000億元奧運投資談何容易?肯定不能把政府財政作為唯一的渠道。北京奧運會建設資金,其中一半以上將來自北京地區之外的國內外資金,主要用于購買北京的產品和服務,無疑會大大拉動體育、旅游、建筑、賓館、通訊、餐飲、醫保、金融和文化的交流;另一半則可能來自于北京市政府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其中以大頭支出來建設140余個體育場館,打造包括地鐵、高速公路、高架橋、機場和道路改造的交通網。所以,奧運經濟為發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三、奧運經濟為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功舉辦奧運會不僅使主辦國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而且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直接、間接的經濟收入達260億美元。據高盛集團專題報告分析:北京奧運會將推動中國GDP每年增長0.3個百分點,直接促進北京市GDP每年將有2%的增長。2008年將有3萬余名各國運動員、體育官員以及媒體記者來京,當月各國游客應當不少于幾百萬人次,前后慕名而來者應以千萬人計。此外,由奧運會間接帶動的各種相關產業也可從中得到經濟實惠。據預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旅游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貿易業等經濟指數總體可能攀升3.5~6.5個百分點,可明顯刺激投資領域和消費領域,活躍市場經濟,這正是奧運經濟的具體體現。空前活躍的奧運經濟,必將為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發展帶來良機。

(1)奧運經濟對舉辦地的影響。通過分析不同城市舉辦奧運會的歷史,我們從中得出基本結論:奧運會對于舉辦國尤其是舉辦城市的經濟會產生巨大拉動作用,奧運籌辦期間各舉辦國經濟都處于景氣高位,尤其是在奧運舉辦前兩年達到高峰(見下表)。同時,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奧運經濟的影響。以1988年漢城奧運會為例,奧運為韓國建筑業、制造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創造了21億美元、22億美元和13億美元的產值,經濟增長率在奧運會召開前為11.1%,召開當年為10.6%,召開后一年為6.7%,可以說奧運帶動了一輪經濟景氣,對于韓國國民經濟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

北京奧運經濟具有奧運經濟的一般特征,同時,北京特定的發展階段、城市性質和資源優勢,賦予北京奧運經濟新的獨特魅力。突出表現在:一是北京奧運經濟與首都經濟緊密相聯。“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成為近年來貫穿首都發展的一條主線,奧運經濟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北京市緊緊抓住奧運機遇,形成了“以奧運促發展、以發展助奧運”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動奧運經濟發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主要是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對奧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最大限度地獲取奧運經濟效益。比如,進行奧運場館建設中,政府投資只是其中一部分,社會投資占到了投資總量的一半以上。這種模式既保證了奧運會的順利籌辦,又有力推動了首都經濟的發展。三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貫穿奧運經濟工作的全過程。這三大理念不僅是籌辦奧運的理念,而且是奧運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和目標,進而對首都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奧運經濟與體育金融市場的密切聯系。奧運經濟與體育金融市場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開發體育金融市場,籌措資金,擴大融資渠道,利用好閑散資金,可以為奧運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證,同時又對奧運經濟的協調發展、經濟效益的增長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推動奧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的金融市場,它的發展好壞直接影響奧運經濟指數和奧運會舉辦的好與壞;反過來,奧運經濟好與壞,又可直接影響體育投資的質量和數量。因此,奧運經濟和體育金融市場是一個互動關系。現階段在金融市場要以體育債券、體育基金、體育彩票、體育股票等作為融資的主要金融產品,科學管理,擴張工作深度和寬度,加大營銷力度,作好廣告宣傳與包裝,實施奧運經濟工程,促進居民儲蓄向體育金融市場投資。為促進儲蓄向投資的有效轉化,還可采取多種與奧運經濟有關的體育產業金融主體的衍生物,如:體育紀念幣、體育紀念牌、體育郵票、體育紀念衫、體育紀念帽、體育紀念章等。

(3)奧運經濟有利于解決我國體育金融市場資金問題。籌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所需資金約為3000億人民幣,除了國家財政撥款外,很大部分還需要社會融資與籌資來完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民間的閑散資金也在尋找投資市場,據權威機構報道,1978到1999年、2000年到2006年兩個時段之間,北京地區的居民收入分別上升了1.5到2倍和2到4倍,居民的儲蓄額分別上升了5到7倍和5到10倍,人均儲蓄存款分別達到8659元和15640元,居民的儲蓄成資本化的趨勢。正確引導百姓把資金投入到風險小回報高的中國體育金融市場,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樣既可以解決奧運會資金短缺的問題,又可以解決老百姓投資渠道的問題,達到雙贏的目的。

四、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有利于體現北京奧運會的經濟影響力

1.應充分借助北京奧運會開拓我國體育金融市場。國家相關體育組織、行政部門,應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這一機遇,聯合財政、金融機構等部門,成立相對獨立的體育金融產業機構。并在國家金融政策允許條件下,在發展奧運經濟、掌握宏觀調控力度上力求作到科學合理,在融資使用上彌補本行業及奧運會所需資金,在資金儲備上預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突發事件(通貨膨脹、經濟危機),處理奧運會突發事件,在融資渠道上應充分借助國家對奧運會特有的優惠和支持政策,發行與奧運經濟相關的體育債券、體育基金、體育彩票、體育股票,向社會貢獻良好的資本回報,并進一步開拓金融市場。

2.我國體育金融市場應充分體現北京奧運會的民族性及影響力。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已成為世界經濟的投資熱點,我國經濟一直以每年不低于8%的速度持續增長,1998年中國經濟經受了亞洲經濟危機的考驗,充分證明中國金融市場是值得信賴的。從小環境來分析,我國政府已經承諾全力支持2008北京奧運會,相對來說中國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里,會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從某種程度來講,中國體育金融市場是風險小回報穩定的投資領域,再加上奧運經濟的影響、人們對奧運會在中國舉辦的熱情,將使我國體育金融市場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而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將真正體現出奧運經濟的影響力。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奧運經濟的發展與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北京奧運會的承辦、籌備,為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經濟活力,為推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優質資源,對推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和諧、穩定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是對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一種價值體現。

2.建議

(1)應該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強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力,加大對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投入與建設,為我國體育金融市場快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要有意識地注重和加強北京奧運會后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而使之真正得到健康、良性、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玲華.北京2008:“奧林匹克——體育經濟”呼喚金融創新[J].中國外匯管理,2002,(8).

[2]邱曉德.奧運經濟與發展中國體育金融市場[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1).

[3]爾豪,建中.“世界杯”:拉開金融保險進軍體育產業的帷幕[J].企業文化,2002,(11).

[4]蔡兵.北京奧運經濟發展與展望[EB/OL].中國網,2008-03-27.

[摘要]北京奧運會的籌備與開展,為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通過拓寬融資渠道,發行體育債券、體育彩票、體育專項基金等措施,對于提高資本運作能力,推動奧運經濟協調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極具現實意義。奧運經濟的發展與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有利于推動我國體育金融市場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同時,我國體育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是對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一種價值體現。

[關鍵詞]北京奧運會;體育金融市場;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