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集群形成與區域產業結構與布局探討
時間:2022-03-06 03:10:04
導語:體育產業集群形成與區域產業結構與布局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成功舉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體育休閑已經成為了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體育產業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區域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當前,我國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步入成熟期,存在眾多制約因素。只有明確區域產業發展和體育產業間的辯證關系,才能制定針對性的改善建議,促進二者互補發展,從而實現體育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體育產業集群;區域經濟;產業結構
進入21世紀后,隨著體育休閑產業的興起,體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體育產業日益朝著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當前,體育產業的經營活動日益豐富,競賽表演市場不斷成熟,體育休閑產業迅速發展,體育產業作為獨立經濟部門的地位基本確立。隨著體育產業在全國各地迅速鋪開,其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良性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展,關鍵要形成規?;?,發揮集群作用,從而為產業發展不斷提供內在動力。
1體育產業集群的內涵
體育產業集群是一個科學概念,不能簡單理解為體育產業的積聚。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必須綜合考慮區域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特點,地域發展特點、人文特點、生產要素特點、經濟結構特點等,必須以促進體育產業專業化、多元化為發展特點,提高體育產業發展的規模化效應,確保體育產業鏈的最終形成。體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必須構建具有一定地域集中性,具有內部的合作和競爭關系,表現出較強關聯性的體育企業集群。從我國成功舉辦諸如亞運會、奧運會等各類世界性體育賽事后,體育產業經歷了新世紀的快速成長,逐漸成為人們認可和廣泛參與的經濟領域,很多地方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體育競賽和健身市場。體育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區域產業布局和結構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2體育產業集群與區域產業成長的關系
體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必然促進體育產品供給的豐富,隨著體育產品種類的分化和增長,體育產業的分工更加細致和專業化,從而促進區域產業分工的優化和升級。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地方的體育產業呈現分散和零星的發展態勢,企業發展缺乏整合,產業布局十分松散,導致供需信息不對稱,引起管理和交易成本的不斷增長。由于缺乏整合性優勢,體育產業的發展長期停滯不前。體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能夠有效調動區域的一些生產要素,能緊跟各類消費要素,通過構建現代化的產業供應鏈,有利于企業清楚認識市場環境,降低經商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體育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后,能夠有效整合各類生產要素和消費要素,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促進體育產業的規?;l展,確保產業和配套經濟要素始終保持相對科學的運行狀態。隨著體育產業企業的聚集,各個企業的服務和產品能夠形成互補優勢,同時促進配套產業如運輸業和零售業的發展,從而使得區域產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優化。其次,形成集群化發展后,原本分散的企業能夠聚集到一定的區域內,在相同的政策和商業環境下發展,有利于商品銷售規模和速度的不斷擴大,為大批量的生產銷售提供可能,從而促進區域產業規模的升級。最后,體育產業集群化的發展必然促進技術的不斷創新,從而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技術創新動力。
3體育產業集群與區域產業和諧發展的措施
3.1加強市場調研,選擇合適的產業發展模式
體育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長,屬于新興產業。當前,我國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沒有很好地結合市場需求,在體育產業配套設施呈現井噴式增長的同時,體育消費卻沒有出現相應的高速增長,在中呈現出“衰敗”的奇怪景象。尤其是近年來,體育服務和休閑產業的發展步入瓶頸期,體育用品的銷售額不斷下滑,體育休閑場館和會所難以吸引到足量客源。為了更好地發揮體育產業對區域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必須結合各地的實際發展條件、社會文化特色以及資源優勢,做好統籌規劃,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探尋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必須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堅持市場導向,著眼全國體育休閑市場乃至世界體育休閑市場,從而不斷優化體育產業及其配套產業的資源配置。運用現代物流和管理理念整合和升級產業鏈,發揮實力強勁企業的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和生產技術,促進集群內的企業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發揮優勢互補,不斷擴大產業規模。
3.2充分發揮政府在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作用
推動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在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基準導向的同時,也需要完善的政策環境支持。因此,政府必須扮演好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角色,主動參與到發展進程中,提供有利的政策和發展環境支持,從而成為區域經濟結構升級優化的舵手。首先,政府應該推動體育產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硬件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資本流向,政府應該大力建設環保、通訊、道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群化發展所需的公共基礎設施,才能夠為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創造成本優勢,并未后續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操作空間。為了充分調動區域的一切生產要素,政府可以建設體育產業科技園區,同時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動產業園區的技術升級,進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向園區聚集,促進園區創新能力和承載能力的不斷提升。積極探索體育產業的產學研發展模式,形成產學研的生產鏈,促進體育產業和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其次,做好體育產業聚集規劃。體育產業聚集區的規劃不能與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沖突,必須在參考城市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科學規劃,城市的產業發展也應該預留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同時,對各產業聚集區進行合理配置,推動各個產業聚集區的補充和協調發展。此外,為了確保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針對體育產業核心需求技術進行攻關研發,發揮在技術創新中的優勢,以技術創新不斷推動體育產業和區域產業發展的升級。
3.3推動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優化產業布局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存在比較明顯的不均衡現象,嚴重影響了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很多地方大力扶持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使其占體育產業比重過大,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產品層次偏低。同時,對體育服務業的發展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其產業品質大幅落后于體育用品制造業,反過來有影響到用品制造業的發展。此外,體育休閑業沒有充分結合市場需求進行開發,往往采用的方式,在大量休閑會所出現的同時,卻由于對中低消費市場吸引力不足出現“衰落”情境。因此,各地體育產業發展必須堅持協調發展,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堅持多條腿走路,在發展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推動體育服務業、體育休閑業、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有效發揮產業集群效應的優勢。同時加強區域的合作,發揮資源互補優勢,不斷提升產品服務種類和品質,形成能夠滿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體育休閑需求的產業布局。
4結語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仍然屬于新興產業,存在很大的發展活力和空間。面對體育產業分化水平低、專業化程度低的現狀,在影響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同時,也影響了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充分把握市場需求,從區域和全國性乃至世界市場進行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主導和決策作用,同時加強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不斷優化產業分類發展和局部??梢灶A見的是,隨著體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當前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各類問題會迎刃而解,也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為產業結構的升級創造新的機遇。
作者:盧方群 黃偉 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郭榮娟,司欽如.體育強國視閾下中原地區體育產業園構建的社會價值探究[J].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2014(1).
[2]黃義軍.濱海休閑體育產業集群構建研究—以山東丁字灣海上新城為例[J].東岳論叢,2014(35).
[3]游戰瀾,雷選沛.武漢城市圈體育產業集群空間布局及其競爭力研究[J].江漢論壇,2010(4).
[4]游戰瀾,彭芳.武漢城市圈體育產業集群發展的環境支撐研究—以產業集群理論為基礎[J].湖北體育科技,2010(3).
- 上一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探討
- 下一篇:市場經濟條件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