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時間:2022-08-05 05:11:39
導語: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改造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實例分析“互聯網+”對促進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研究表明:“互聯網+傳統產業”,一個是推進商貿物流、金融、農業、制造業等生產性服務業;一個是提升旅游、健康養老、文體休閑等生活性服務業。從而促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加速發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消費點和就業拉動點,把資源優勢快速向產業發展優勢轉化。
關鍵詞:“互聯網+”;黑龍江省;產業結構
1“互聯網+”的研究意義
在全球經濟持續保持整體性復蘇的態勢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更趨平穩。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問題將表現得更加嚴峻。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發揮互聯網在促進產業升級中的平臺作用,“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1]。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一場數字革命正引領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社會生態治理模式等領域的深層次重構,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之一。至此,“互聯網+”戰略上升至國家層面,各種扶持政策和財政支持更是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研究“互聯網+各行各業”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對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2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2.1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結構優化。2018年上半年,黑龍江省GDP實現6240.6億元,增速5.5%。第一產業增長4.4%,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3.6%,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6.6%,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黑龍江省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一是設施農業穩步增長。黑龍江省設施農業實現增加值8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增幅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經濟回升較快。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3.9%,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三是高技術制造業大幅增長。黑龍江省高技術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制造業比重為9.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8個百分點。四是網上零售實現較快增長。黑龍江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2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9%;其占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的比重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2]。2.2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黑龍江省政府各部門出臺實施43個“互聯網+”行動計劃。新建騰訊、中航愛創客、省工研院、樂業等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47家、總數達到190家;建成94個電商產業園、電商孵化器和黑龍江大米網等335家電商平臺,入駐電商及配套企業2083家;快遞業務量近三年平均增長49%[3]。2017年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分別達到2387.2億元、225.9億元[3]。2018年底,黑龍江省利用現有農業大數據資源,搭建“農業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破解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2.3注重銷路拓展,打造電商銷售平臺。黑龍江省通過搶抓“互聯網+”機遇,將傳統銷售與電商營銷緊密結合,以優質產品上線為核心,依托于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等全國知名的電商銷售平臺,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通過O2O模式讓產品在線上和線下不斷地整合資源,有效推動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一方面,發展以產品信息網為主的“線上”營銷,利用北大荒瓜菜網、味覺龍江網、魅力紅興隆、微信公眾號“天下第一場”等虛擬經濟載體,發送農產品銷售推廣信息,拓寬線上營銷渠道。另一方面,發展以實體銷售為主的“線下”營銷,廣泛參加哈洽會、綠博會等大型展會,開辦線下體驗店、入駐知名超市等形式,強化產品宣傳和銷售,夯實線下實體銷售網絡。2.4提出“互聯網+”落地的多元舉措落實“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優化產業結構,抓住破解產業結構偏重的主要矛盾,黑龍江加大推進供給側改革力度,提高第一產發展的質量效益,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發揮“互聯網+旅游”生態優勢。黑龍江省以游客需求為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與去哪兒網、同程網、攜程網等OTA平臺合作,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營銷平臺的傳播優勢,為游客搭建線上線下全程立體化、智慧化的旅游服務,促進黑龍江省旅游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互聯網+招商”模式?!昂邶埥≌猩桃Y重點項目庫”正式上線,項目庫加載了數據分析功能,通過結構化的分析考核招商工作的績效、了解外來投資動向,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方式。搭建“互聯網+就業”智慧服務平臺。黑龍江省將完善就業統計監測和預警系統,結合本省的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深入開展政校企深度合作,實現招生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開展“互聯網+創業擔保貸款”業務辦理新模式。創業人員足不出戶即可通過網絡頁面、手機終端了解貸款政策、申請貸款及查詢辦理進度,降低了貸款門檻、簡化了辦事程序,提升了服務效率。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優化審批流程、借助社會資源增加窗口服務能力,實現了全業務、全流程辦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增強。政府與金融部門開展不動產抵押登記合作,可以促進社會財富活化,盤活不動產價值。提供“互聯網+公證”服務。黑龍江省一些有條件的公證機構已經嘗試開發網上辦證系統,推行網上受理、網上預約、網上咨詢等服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方便公證機構核查辦證中所需的各類信息,減少公證當事人提供各類證明的數量。上線“互聯網+公交”項目。黑龍江省的“智慧公交”項目將ODA技術創新應用在公共交通領域,幫助乘客無需預先購卡充值,即可直接移動支付搭乘公交車,同時支持銀聯IC借記卡、手機PAY、銀聯云閃付二維碼、免密免簽等多種先進支付方式,是國內金融IC卡及移動支付覆蓋最全面、綜合應用程度最高的公交車項目。
3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經濟發展整體上進入新常態以來,各領域針對“互聯網+”都進行一定的探索與實踐,但因無足夠的經驗可循,仍處于初級階段。長期以糧食、資源能源和重化工業為主體的黑龍江省在“互聯網+”背景下,經濟面臨著產業轉型困難、結構升級滯后、經濟后續增長乏力等突出問題。3.1農業產業優勢無法體現。黑龍江農產品行業互聯網發展普及度不高,而且起步晚,農民對農產品線上銷售認知度不夠。首先,農村網絡和通信相對比較落后。農民獲取農業行業最新資訊相對比較困難,大部分都是靠經驗耕種;其次,傳統企業觸網轉型率低。對于大多數商貿企業而言,自建電子商務平臺資金投入多、技術要求高、市場推廣難,具有較大的風險性,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門檻相對較低,成為傳統商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商貿企業拓展網上銷售渠道的主要途徑,入網渠道單一;最后,銷路的問題。農民對互聯網相關知識學習比較匱乏,對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的操作不夠熟練。雖然很多傳統企業開始嘗試借助B2B、B2C等電商平臺來擴建網絡營銷渠道,但更多的仍處于信息推廣與宣傳階段,不會進行具體的線上線下收單業務的網絡交易,難以解決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雙方協作問題。3.2工業發展缺乏后勁。黑龍江省雖然擁有一批“老字號”的大企業,但內生動力不足、自身潛力挖掘不夠、缺少競爭實力。歷史上形成的偏重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已不適應市場變化。黑龍江省“互聯網+”新型工業的融合程度仍處于初級階段,傳統工業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由于傳統的互聯網以地址組網的方式或將帶來全網成本過高,如基礎設施運維難、交付效率低,信息模塊開發費用高,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術和創新水平還有待提高、互聯網科技創新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導致企業數字化程度較低,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發展滯后,嚴重阻礙了黑龍江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3.3資源能源利用率低。第一,能源枯竭。作為資源大省,黑龍江省曾以豐富的煤炭、石油、林木等自然資源著稱于全國。但長期掠奪式和粗放式的開采,單一型初級產品的生產方式已使資源枯竭,產業整體萎縮的情況相當明顯。資源精深加工不足、資源開工率不高、新興替代產業不強使自然資源產量大幅下降,銷量減少,造成各企業主營業務虧損。第二,物流不發達。物流業布局不合理,普遍存在規模較小、服務功能單一、效率偏低等問題,難以滿足服務業快速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F實的困境逼迫企業必須延伸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培育發展“大智移云”領域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型產業集群。第三,旅游方式落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供,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很大的改變,傳統旅游行業需要更多的轉型突破來適應轉變。參加旅游團會有購物的環節導致團體游客減少,自助游成為旅游市場的新熱點,進而需要更多的電商平臺參與進去,探討發展“互聯網+旅游業”,打造吃喝玩樂綜合網上平臺實現產業轉型。
4“互聯網+”背景下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建議
4.1提升“互聯網+”創新思維能力。要將解放思想作為掃除屏障的重要手段,聚焦消除制約發展的痛點、難點,用新理念、新思維,謀劃改革發展思路、產業調整新路。堅持將電子商務作為振興發展的新動力,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樹立科技行動思維、綠色有機思維、互聯網思維,結合黑龍江省產業發展實際,在轉方式調結構、“互聯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做到學在深處、改在短處、干在實處,著力激發內生動力。要發揮好微信、微博、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宣傳作用,注重成果轉化,進一步推動解放思想持續向縱深發展。4.2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傳統產業群加強互聯網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實施“互聯網+”的戰略基礎。應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整合廣播電視網、公用電信網、專用通信網、移動互聯網等網絡資源;加大高性能計算機、高端存儲、網絡通信等設施投入;加強數據庫、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建設,構筑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本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光纖網絡寬帶的速度,進一步下沉4G的農村覆蓋率,推進5G網絡商用進程。完善“互聯網+”的網絡結構,推動黑龍江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4.3推動企業“互聯網+”應用。加快推動“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領域的應用,通過為企業墊付保證金、技術服務費和品牌設計費等方式,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工具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路,引導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環境下業務創新及組織變革。一方面,將O2O“互聯網+”商業模式植入企業文化中,全面推進ERP系統構建企業價值鏈,廣泛利用微信、微博,通過公眾號、APP、小程序等工具進行線上引流,提高線上企業觸網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促進“互聯網+”用于企業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全過程,如在快手、抖音直播平臺上直播農產品和其種植步驟,將物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實現精準化生產、可視化追溯、智能化管理;同步實施“OEM合作+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實體店體驗、打造自主電子商務平臺”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淘寶網、天貓網等電子商城線上銷售,支持用戶線上下單。另一方面,通過線下運營中心AR、VR等先進設備,滿足消費者體驗需求;利用線下支付技術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數據積累和分析,優化業態結構,整合跨界營銷組合,最終實現對線上線下資源的優化升級。4.4促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4.4.1改變傳統農業運營模式,打造“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農業”是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產、供、銷、研、檢、融“六位一體”產業鏈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發展信息化、精準化和智能化。圍繞“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構建起“合作社+農業物聯網+品牌龍頭企業+產品檢驗檢測機械+智能化倉儲+品牌電子營銷平臺”種加銷一體化產業新模式。第一,優化種植結構。依托電商平臺,構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市場需求相適應、產業升級相匹配的種植模式,著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因地制宜推廣物聯網智慧云控平臺遠程監控(氣溫、濕度)等多項“互聯網+”先進技術,實現了溫室管理的精準性和高效性,提供更符合消費者需求、更能適應市場變化的農產品。第二,創造透明的供應鏈。通過智能化在線監測系統和信息采集傳輸裝備,打造全程數據實時上傳的管理模式,建立二維碼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提高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的透明度,切實保障農產品的安全。第三,打造銷售新模式。通過QQ群、微信群和微商等“互聯網+”銷售平臺與多個餐飲、蔬菜銷售點建立長期銷售合作關系,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網營銷體系,擴大銷售渠道,加快傳統營銷服務模式轉型。4.4.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互聯網+制造業”積極構建以先進裝備制造業、資源精深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互聯網+”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推進“互聯網+”在能源、交通、機械、輕工、建材等傳統產業的應用,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標準,在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實施技術改造,推動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管理服務模式上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利用工業云服務平臺實現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4.4.3提升傳統商貿業,升級“互聯網+服務業”(1)發揮天然優勢,打造“互聯網+旅游”。黑龍江省毗鄰俄、日、韓、朝、蒙等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是暑期避暑、冬季觀光的旅游勝地。景區全部實現網上購票,探索發展智慧旅游新模式。第一,生態旅游。進一步開發具有地域環境得天獨厚的旅游項目,深入挖掘蘆葦、塔頭、島狀、湖泊等多種類型的濕地;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和綏芬河四大水系;森林、草原和冰雪資源,環境質量在全國位居前列。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為生態旅游提供堅實基礎。第二,文化旅游。深入挖掘獨特的紅色歷史文化、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濃郁的異國情調,借助“互聯網+數字科技”,推動以文化旅游為支點的產業結構轉型,提升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潛在優勢。第三,冰雪旅游。采取將傳統品牌冰天雪地“冷資源”擁抱“互聯網+”的模式,著力打造“冷資源”產業鏈,與各大互聯網平臺合作,大大帶動了冬季旅游業的紅火發展,“冷資源”正在成長為“熱經濟”,形成亞布力滑雪場、冰雪大世界和雪鄉等特色觀賞區。第四,農業旅游。以農業文化支撐旅游業發展,引導種植戶轉變發展觀念,從單純的“種糧食”向“種風景”轉變,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到農村體驗山水風光,吃農家飯,采摘豐收果實,享受豐收喜悅,形成桃花游、草莓采摘游和薰衣草園等農旅觀光項目。(2)弘揚龍江美食,升級“互聯網+餐飲”。借助于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應用進行餐飲服務升級,積極使用美團、餓了么等在線餐飲電商平臺,建設美食小程序上線,提升運營效率和營銷轉化率,打造現代供應鏈體系。弘揚龍江的火鍋、燒烤、小雞燉蘑菇、殺豬菜、麻辣燙、鐵鍋燉等龍江特色美食,繁榮餐飲市場,讓餐飲行業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3)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整合“互聯網+第三方物流”。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運輸質量和運輸效率,降低社會成本,整合社會資源。以黑龍江省全境為覆蓋區域,加快構建公路、鐵路、航空和水運綜合運輸體系的智慧物流體系,打造車站、機場和港通節點服務站,以包裝技術、裝卸搬運技術、運輸技術和庫存控制技術等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為支撐,通過信息流與物質流高效快速配送,重塑物流行業的流通體系和流通渠道,構建“城鄉互動、供需流通、低價優質、全面共融”的物流配送體系,加速推進現代物流產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R].國發[2015]40號,2015-07-01.
[2]安菲,張可.黑龍江省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出爐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EB/OL].2018-07-25.
[3]黑龍江政府網.黑龍江省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R].2018-02-24.
作者:周靜 單位:黑龍江東方學院
- 上一篇:循環經濟下快遞包裝綠色設計分析
- 下一篇:“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