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2:25:00

導語: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論文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現代農業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從我國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條件出發,學習西方發達國家適合我國的經驗,加大對農業的補貼,重視農業科技的研究和推廣,逐步實現農業的專業化、規?;?、現代化經營模式。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道路

Abstract:Theagricultureisthenationaleconomyfoundation,theagriculturemodernizationisourcountrymodernizationimportantconstituent.Thedevelopmentmodernagricultureneedstoembarkfromourcountrysreality,embarksfromourcountrysnaturalresourcetalentandthecurrenteconomiccondition,studiestheWesterndevelopedcountrytosuitourcountrysexperience,enlargestotheagriculturalsubsidy,takesthe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theresearchandthepromotion,realizestheagriculturalspecialization,theformalization,themodernizedmanagementpatterngradually.

Keywords: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path

1.農業現代化的概念和特征

農業現代化,就是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傳統農業: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

現代農業: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

其特征是:①一整套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上農業科學技術的形成和推廣,使農業生產技術由經驗轉向科學。育種、栽培、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農業科學技術迅速提高且廣泛使用。②現代機器體系的形成和農業機器的廣泛應用,使農業生產使用手工、畜力、農具轉為機器的使用。如拖拉機、耕耘機、聯合收割機、農用汽車、農用飛機以及林、牧、漁業中的各種機器,投入農業的能源顯著增加。電子、原子能、激光、遙感技術以人造衛星也開始應用于農業。③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態系統逐步形成。④農業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農業企業規模的擴大,業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工,企的分工日益發達;“小而全”的自給自足生產被高度專業化、商品化生產所代替;農業生產過程同加工銷售以及生產資料的制造和供應緊密結合,達到農工商一體化。⑤數學方法由電子計算機現代科技技術在現代農業企業管理和宏觀管理中運用越來越廣,管理方法顯著改進。

2.中國農業的現狀

中國是一個農業歷史悠久的國家,也是一個農業人口眾多的國家,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①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增長。從1999~2008年,中國糧食產量穩定在5億噸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國。目前,中國人均糧食、棉花、油料、疏菜、禽蛋、水產品產量,已達到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②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從1978~1999年,農民人均收入由13元提高到2210元。2008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761元,比07年增長621元。90%的農村“通了自來水,架了高壓電,水泥路到門前,有線電視把戲看,手機電話很普遍,摩拖汽車也常見?!雹坂l鎮企業發展顯著。1978年以來,鄉鎮企業發展迅速,非農產業占農村經濟的比重由30%上升到75%。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財政收入的1/4,創匯的1/3,工業增加值的1/2,農業收入的1/3來自鄉鎮企業。④農業國際合作與交往發展迅速。改革開放以,中國農業利用外資共達100多億美元,還引進了大量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種苗以及大批農業科技成果。

1999年,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217億美元,2008年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91.6億美元,中國農業科技的國際交往業發展迅速,已與80多個國家有了農業交往。與4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建立了密切聯系。

但是,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總體上還處于在近代農業階段,即由手工工具和畜力耕作向機械化耕化轉變,由農產品向商品生產轉變,由靠天的農業生產技術向采用現代的農業科技轉變階段,農業生產條件還很落后,現代化水平還很低,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①農民收入水平提高滯緩。雖說農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較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來說,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主要因為:農業效益相對較低;農民負擔過于沉重;農民收入渠道減少。②資源快速減少,生態環境惡化。由于我國務農手段相對落后,隊資源的消耗速度大于再生產能力,農村工作中單純追求短期產量和收入,竭澤而漁。大量砍伐樹木,對農田過度噴施農藥,一些鄉鎮企業的環境污染,致使農村的土地、水資源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損壞嚴重,并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特別是土地資源、人均耕地不到0.087公頃,不到世界人均的1/3,是美國的1/9,而且耕地銳減(城市化、工業化),而農村人口還在增加。③農村人才的城市化流向和農業人才的非農流向。農民生活相對落后的問題日益突出。表現在農業生產上,對科學種田認識不足,有膽怯心理。對其他新思想、新文化、新觀念接受緩慢。傳統觀念認為農效益低“一本一利”,影響了積極性。④由于社會的貧富懸殊,支農政策難以全面推出。糧價的上調是以城市人口的承受力為基礎的。而城市也有一定比例的困難人口存在,所以支農政策較難全面推進。⑤政策對農業的投入和扶持不夠。因為農業問題事關國計民生,發達國家通過補貼、補助、貿易保護、立法等扶持農業。而中國歷史上對農業是剝奪的,導致農村一窮二白。近幾年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強,對農業的投入和扶持隨之增加,但還遠遠不夠。⑥經濟貧困和教育落后的惡性循環。較之城市,經濟的貧困和教育的落后是農村的又特點,并嚴重制約著農村的發展。

為什么要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呢?是因為:一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農業是根本,經濟是基礎。建設新農村需要農村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為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的根本保障。只有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才能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才能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才能充分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才能保障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三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基本要求。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現代化是我國整個現代化的礎,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對于全面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是非常重要。

3.西方國家的現代農業

3.1美國的現代化農業。美國是當今世界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和輸出國。糧食年產量超過3億噸。

美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及其經驗:①直接補貼(到位的農業補貼);②專業化、規?;?、現代化的經營模式;③農業合作社作用顯著;④農業科技無所不用。

3.2以色列的現代農業。以色列國土面積1.49萬平方公里,實際控制2.7萬平方公里,人口670多萬,以色列人多地少,水資源欠缺,國土面積45%是沙漠,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人,可耕地不到國土總面積的20%,其中一半還必經經過灌溉才能耕種。占總人口的3%的農民供給全國農村產口還在量出口到歐洲,每年出口約13億美元的農業產品,12美元億農業設備和技術,成了歐洲的廚房創造了沙漠農業的奇跡。

以色列缺水缺地,之所以創造了奇跡,關鍵是:①科學技術的廣泛使用;②機械化;③專業化。

3.3法國是歐洲農業最發達的國家,其農業的經營方式主要是中小農業,耕作面積在80公頃以下。主要通過農業生產專業化和一體化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法國的農業專業化有三種類型:區域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和農場專業化。

3.4荷蘭的現代農業。荷蘭的設施農業是歐洲現代農業的典范,面積占世界1/4。具有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水平高,集約化規?;?、專業化,市場經營規范有序等特點。世界各國農業現代化選擇各自不同道路的實踐說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和模式。一個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只有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從本國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條件出發,才能獲得成功。照搬照抄沒有出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豐富,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負擔的耕地少,農戶經營規模小,這就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必須更加注意集約利用土地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生產,必須走出一條與我們的農業資源稟賦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4.學習西方農業的經驗

4.1重視農業科技和開發和推廣。

4.2重視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培養。

4.3建立比較健全的農業現代化服務體系。

4.4農業產業化經營。

4.5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減少政府干預。

5.中國現代化農業的出路

5.1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F代農業必須有現代科技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強有力支撐。只有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才能建立農業的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體系,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5.2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市場一體化,建立完善現代農業制度。實現城鄉一體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農促工、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

5.3以發展農村教育為基礎,逐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培養農村人才,不斷增加農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而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教育。不僅對學生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還要對農民進行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市場意識。

5.4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補貼。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和補貼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已經有財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