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械基礎的概念教育

時間:2022-12-23 03:32:03

導語:研究機械基礎的概念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機械基礎的概念教育

一、常用直觀教學講解實例

因為傳動比與齒數之比成反比,可以通過改變鏈輪的齒數來改變被動輪的轉速,達到變速的目的。因為,大家都熟悉變速自行車,所以對“傳動比”的理解就具體深刻了。再如在講到鉸鏈四桿機構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該機構的類型和不同類型的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性質,可先利用學校自制的模型進行現場演示,通過動手制作來激發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展示模型時我分別取不同的構件作機架來演示,便可發現三種類型:曲柄搖桿機構、雙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接著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鉸鏈四桿機構工作有什么差異,學生會發現在曲柄搖桿機構中曲柄的轉動和搖桿的擺動是可以轉換的,但當以搖桿為主動件時,要實現運動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則會卡死。最后再結合實際例子進行講解,如家用縫紉機的腳踏板機構是采用以搖桿為主動件的曲柄搖桿機構,而且是利用飛輪的慣性作用通過死點位置;公共汽車車門的啟閉機構是采用反向平行雙曲柄機構等。再如可以組織學生到實訓車間參觀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注意內容的有機聯系,分析對比,增加認識

在液壓傳動中,講解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時,對它們進出油口、閥的控制信號來源、閥口開啟情況及泄油四個方面對比分析,然后根據它們的特點,就可以畫出閥的符號。讓學生知道從符號就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這種講解方法對學生掌握三種閥的圖形符號很有幫助。

三、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參與的權利和機會,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啟發思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在介紹齒輪傳動時,我首先取了一對外嚙合的齒輪進行提問,“這兩個齒輪嚙合轉動時方向是相同還是相反于”學生有的說相同,有的說相反。接下來,我又取出一對內嚙合的齒輪進行提問,“這兩個齒輪嚙合轉動時方向是相同還是相反于”學生還是有的說相同,有的說相反。這時,我把兩種嚙合傳動分別用模型演示了一下,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齒輪外嚙合時方向相反,內嚙合時方向相同。接下來,我們又討論了三個齒輪,更多齒輪嚙合時方向的判斷,學生很快掌握了本節課內容。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于參數性概念

直齒圓柱齒輪是《機械基礎》的主要內容,在講解參數時,因內容多,采用模塊教學法,把知識點結合成幾個模塊,讓學生逐一理解吃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講解時可以建立三個相關的概念模塊:一是四個圓,分度圓、齒頂圓、齒根圓、基圓。二是三個徑向尺寸,齒高、齒根高、齒頂高。三是與分度圓圓弧相關的齒多巨、齒厚、齒槽寬。

五、科學的設置作業

作業作為教學一個重要的環節,一直被認為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教師用來衡量自己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學生深化對概念、規律理解一種有效方法。作業設置的科學性是指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和設計題型,使之有助于突破重點、化解難點,有助于知識面的擴展和能力培養。教師設置作業時要做到:選題多少適量,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通過做這類習題,使學生掌握基本題型和解題規律,達到做一題,通一類,會一片。如在復習定軸輪系時,可以巧妙地設計綜合題,例如:根據車床變速機構傳動路線,從電動機到主軸的傳動鏈,繪制主軸變速結構,并計算每種傳動速度。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實踐證明能使學生掌握基礎概念知識,同時增加學習興趣,若在教學中充分地運用它們,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將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以后學習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雪梅單位:充州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