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建筑經濟價格模式

時間:2022-01-18 02:29:01

導語:小析建筑經濟價格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析建筑經濟價格模式

一、改革開放后建筑工程的價格形式

(一)預算包干的價格形式所謂預算包干價格主要指以工程的施工圖紙預算價格為基礎,加上適量的包干費用所構成的封閉式工程價格。一般情況下工程預算包干的價格要比施工圖預算包干額高,這高出的一部分經常用作對施工過程中的一些設計變更、增加的隱蔽工程以及材料代用方面所增加的費用與一些難以預見的建設費用的補償。當確定好建筑工程的包干價格后通常會一次性包死,而且整個施工過程中如無極為特殊的情況就不能再調整工程的價格。全部包干工程常將預算包干的價格當作工程的最終價格,預算包干的價格形式經常會和概預算加簽證的價格形成鮮明的對比,盡管二者都是國家計劃的價格形式,但是建筑企業只能采用國家規定對工程價格進行計算與執行。包干額指根據國家相關部門規定所規定的包干系數、標準以及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預算包干價格對于工程施工期間所造成的費用變動經常采取一次包死的方式,這樣就促進了工程價格的管理水平。建筑工程的預算包干價格自推行后便成為我國建筑經濟市場中最為主要的價格形式,然而就其實質而言,它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市場競爭力比較差,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它還是極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帶動了生產力的進步,為日后價格改革打好了基礎。(二)招投標的價格形式1、內容。(1)工程實體產生的費用。工程實體費用在工程總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包含工程實體中的工機料消耗,一般為總成本的60%到70%。不同的建筑施工企業其生產能力以及機械化程度與管理水平都很不一樣,所以工程實體在工機料上消耗與費用也不一樣。企業內部定額便體現了這部分的構成。當前我國將工程實體費用看作非競爭性費用,它的水平主要表現在統一定額相統一的水平上,然而這不能作為企業實際生產能力的象征,只有具體施工企業實際工程的實體費用才會受到企業實際生產能力影響。(2)施工措施費用。這部分費用屬于構成工程實體中的輔助費用,一般指使用腳手架的費用、使用垂直運輸機械的費用、一些零食設施與趕工費用等。(3)施工現場的管理費用。這部分費用包含現場辦公以及現場管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與勞保等多方面的支出,而工期長短會給該部分費用支出產生一定的影響。(4)其它直接費用。主要包含檢驗費、試驗費以及工程的定位復測費、現場的清理費以及施工增加費等。總的來看,直接費會隨著工程量的不斷增加而增多,相對而言,單位直接成本就顯得比較固定。間接費主要指施工企業為了組織與管理工程施工所產生的支出費用。不管企業要承擔多少工程量,這項費用是不可避免的,一般總支出比較固定,而在企業生產規模逐漸擴大的時候。工程量也會隨著增加,這樣單位間接成本便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會提高,進而可以實現一定規模的經濟效益。2、形成的過程。建筑工程招投標價格一般指在工程商品招投標的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工程價格,通常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標底價格的形成階段。工程項目招標之前,會由招標者或者受招標者將工程的標底價格委托給專門的單位制定出來,并以此為工程項目評標的基礎價格。(2)投標報價的形成階段。投標者也就是施工單位在拿到招標文件后,結合招標文件要求以及自身的經濟技術條件將承包價格制定出來。(3)中標價格的形成階段。招標單位在評標以及定標時,要結合各個招標單位提供的投標文件內容綜合進行比較,最后擇優選取最合適的中標單位。一旦某個建筑單位被選中,其投標報價將會成為招標工程項目的中標價格。中標價格或者由招標單位和中標單位協商所修正的中標價格可寫入施工承包合同的價格條款中,這樣便確定下工程的合同價格。(4)結算價格的形成階段。招標工程項目竣工后,相關招標單位和中標單位要結合工程合同價格以及合同價格條款里面規定的各種材料價格的變動計算方法與獎懲措施,確定工程的結算價格。所謂工程結算價格又可視為工程商品里的最終實際價格。3、評價。工程項目招投標價格的形式已經隱隱約約含有市場價格的因素,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并將其積極性調動起來,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然而實際招投標過程中,在確定報價與標底時經常會愛用傳統的工程價格計算模式,也就是將定額作為基礎,根據工程量進行計算,而工程量的計算常會套用定額單價,然后結合政府部門定期公布出來的計費程序和調整價差將工程的總造價計算出來。該計價模式所敲定的建筑經濟價格尚未擺脫“計劃”的烙印,很難真實反映出建筑工程項目中社會必要成本與施工企業實際生產力水平以及能力,因而很難充分發揮建筑工程產品價格本身具有的調節、市場信號傳遞以及核算功能,使得市場自動條件作用也難以發揮出來,所以很難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經濟市場價格的展望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而以往的概預算、加簽證價格模式很難適應當前新的市場經濟發展所需,所以要建立新的工程價格模式以取代舊的模式,促進建筑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后采用的新型預算包干價格形式以及招投標價格形式在市場經濟中已經充分發揮了它們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缺陷,比如采用定額計價的模式很難全面包含市場環境下建筑經濟的發展所需,也很難將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逐步喪失其兼顧效率與公平的作用。所以建筑市場要在國家政策以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根據我國融資體制改革以及國有施工企業在經營機制方面的轉換情況,進一步創新并完善建筑工程的價格形成模式。政府的投資應該逐步退出當前社會資本有意向投資的一些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多鼓勵其它的經濟成分積極投資參股,建立健全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及其相應的投資回報機制,從而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以及融資渠道的商業化發展模式。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建筑市場經濟所形成的機制將會對投資主體起到很好的約束與激勵作用,而市場所形成的價格便會成為建筑工程的最佳選擇。

三、結語

總而言之,該建筑經濟的價格形成模式的推行依舊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而且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解決好,它需要一個長時期的過程。由于當前我國的建筑市場尚未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加上一些不正風氣的盛行,使得工程造價管理上的改革政策難以完全開放,而且倡導的市場形成價格的條件還不成熟,所以要堅持調放相結合、循序漸進的方式。另外在制定建筑工程價格時應該把“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計價模式當作過渡,一步步的隨著其它配套領域各種條件改革的日益深入,推行能夠達到國際市場競爭所需的模式。

作者:許霞單位:周口市裝修裝飾和墻體材料改革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