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外匯儲備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03:22:00
導語:巨額外匯儲備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現在的外匯儲備情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涨凹ぴ觯?006年2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以后,到2006年底,我國已有外匯儲備10663億美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達13326億美元。
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居多,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研究院關志雄2004-2005年的推算,美元資產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占了60%的比例。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中國“雙順差”使得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將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增值意味以美元為主的儲備若換成人民幣,那這筆財富將大幅貶值。另一方面,由于美國經常項目逆差連創新高,對外負債迅速擴大,美元將呈長期貶值的趨勢,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匯率風險將越來越大。
由于我國傳統的外匯管理主要考慮的是安全性,所以大多數都是債權投資,主要投資于美國的短期和中長期國債、機構債券,收益率非常低。根據史煥平教授的計算,如以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率10-12%,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率為3.62-4.29%,同時不考慮匯率變動可能的損失,也不考慮我國央行因買進外匯儲備而進行沖銷發行央行票據的成本,則我國在利用外資與持有外匯儲備的可能損失為6.38-7.1%,即每年的國民福利損失在7%左右。如果這是在我國的外匯儲備并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也無可厚非,因為外匯儲備就是應該先慮安全性和流動性,后考慮收益性。
2對于如何利用好外匯的討論
我國正處于井噴似的出口增長期,外匯增長不會放緩??梢姡覈耐鈪R儲備還會繼續增大。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如此之大,而且持續增加的巨額外匯儲備不僅使得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剩加劇,宏觀經濟的調控增加了困難,也對外匯存量的管理和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回避風險,實現保值和增值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合理的外匯儲備必須要滿足一定的需求動機,在這方面挪威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以需求動機為基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適當的投資組合。挪威的經驗顯示,針對不同外匯儲備需求動機,建立不同的外匯儲備投資組合是提高外匯儲備管理運用效率,減小外匯儲備資產管理風險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對于中國來說,由于外匯儲備的各個需求動機都相對較高,所以對不同需求動機建立不同投資組合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按照挪威模式將外匯儲備從總體上分成幾大部分,分別用于滿足交易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需求。嚴格區分又不完全割裂,以便于動態調整。
而對于盈利性動機而言,眾多的經驗則顯示建立專業化的投資管理公司模式是比較有效的。在國外一般是由中央銀行指定專業銀行或者是設立專門的投資機構,如日本就指定大和商業銀行經營外匯儲備;而新加坡則專門設立政府投資公司和金融管理局一起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與管理。
其中,新加坡的投資管理公司模式可謂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典范。近年來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認可與研究。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并已邁入世界高外匯儲備國家的行列。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新加坡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了1374.8億美元。針對外匯市場及外匯儲備的管理,新加坡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獨特而有效的措施。為確保外匯儲備的安全并使其增值,保證儲備資產購買力的穩定,新加坡的外匯管理分屬三大機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負責外匯流動性管理,手中的外匯出要用于干預外匯市場和作為貨幣督察局發行貨幣的保證,追求流動性,并且隨著世界主要幣種幣值的變化隨之及時地調整外匯儲備幣種。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則負責外匯儲備長期管理,全球6個海外機構,進行固定收入證券、房地產和私人股票投資,確保所管理外匯的保值增值和長期回報。其一半資金投資在美國和加拿大,歐洲國家占25%,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占25%。根據不同的收益預期設定資產組合,設定全球股票、固定收入和全球現金資產的長期權重。從成立至去年止,該公司實現的年均收益率(以美元計算)為9.5%。另外一大機構淡馬錫控股是三大機構中最為人稱道的。2007年8月2日,淡馬錫正式《淡馬錫2007年度回顧》披露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股東總回報達27%,集團財富增值達230億新元,直接投資所獲財富增值達70億新元。淡馬錫主要職能是對本國戰略性產業進行控股管理,同時提升新加坡企業的盈利水平和長期競爭力。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淡馬錫控股開始利用外匯儲備,投資于國際金融和高科技產業。旗下有20多個子公司,涵蓋新加坡和全球多個經濟組織、國家和地區。除了投資新加坡本地市場外,淡馬錫控股把大約一半的資產投到了新加坡以外的亞洲市場和發達國家市場等地區。目前淡馬錫在80家公司持有5%~100%的股權,涉及產業包括金融、電信、工程、運輸等。不斷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發展策略與投資目標,實行內外搭配,平衡投資組合,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資風險。在公認全球經濟最活躍的中國,我們隨處可見淡馬錫的身影。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太平洋保險,東方航空,長城航空,恒大地產,中信能源股份,中國燃氣,大連港務,靈通網,上海的購物中心…哪里有高額穩定的資產匯報,哪里就能看到淡馬錫。中國經濟的發速發展也給淡馬錫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最新統計顯示,淡馬錫在中國市場的投資組合額已經高達75億新元(約合49.6億美元)。僅2006年在中國就新增投資約11億美元。
淡馬錫之所以迅速崛起并獲得公認的成功,有效的海外股權投資就是其秘訣之一。所謂股權投資,就是指企業(或者個人)購買的其他企業的股票或以貨幣資金、無形資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直接投資于其他企業。而海外股權投資,就是如果國家投資公司能夠成立,其代表國家利益作為一個企業對海外的其他企業的股票或以貨幣資金、無形資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直接投資于其他國家的企業。股權投資與其他投資工具相比有著收益高、風險低、且操作容易等特點。中國匯金公司對國有銀行上市注資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匯金公司對建行和中行各注資225億美元,對工行注資150億美元以幫助這些銀行成功上市,當這些國有銀行成功上市后,匯金公司可以從其在國有銀行的股份中獲得高額的回報,也是對外匯儲備的有效利用。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股權投資還剛起步,并且一如既往走得謹慎,甚至有些放不開手腳。與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股權投資比重相對于債權投資所占比重太低。我國在美國的證券投資中股權投資僅占總投資的0.57%;而發達國家英國和加拿大分別占到46.43%和71.75%;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新加坡和我國香港地區股權投資比重分別61.81%和23.96%;發展中國家墨西哥的股權投資比重也達到了16.25%,遠遠高于我國。鑒于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全球外匯儲備已超過應對金融危機所必需的水平,各經濟體央行開始尋求擺脫過去大多用于購買發達經濟體政府債券的舊思路,并希望從外匯儲備中獲得更高的回報。而股權投資,這是一塊剛進入人們眼中并具有豐厚利潤回報的寶地,我們一定要搶占先機。權威的央行雜志CentralBanking日前公布的一項對全球各央行外匯儲備經理的調查顯示,各經濟體央行正在更加積極地管理其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尋求提高資產收益率。包括日本,俄羅斯等已經聞風而動。
除了進行海外股權投資,把外匯投向世界上經濟發展活躍有潛力的地區和企業之外。我們都不應該忘了中國才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匯金公司動用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三家國有銀行注資,使得這幾家銀行成功上市,這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使得國家和國民都直接受惠。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近期有學者提出,外匯可投資國內B股的建議,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多少熱錢暗中涌入,急于分享中國高速發展的這一羹粥,我們為什么要放棄眼前這塊香饃饃,讓給別人呢。B股市場上值得投資的好企業不少。特別是對于關乎國家戰略發展的好企業,那些具有潛在價值的技術型,資源型企業,對于有海外擴張戰略,需要利用外匯進口技術和資源的國內企業,完全可以給予投資。并鼓勵更多的有潛力的國內企業在A股和B股同時上市。不僅如此,基于中國金融業長期發展的需要,還可以吸引有潛力的優秀國際知名企業到B股上市,做強做大中國的金融行業,并且這些企業也可以是外匯投資的好去處。
與中國制造業的強國大國地位相比,中國的金融業和投資行業顯得落后而薄弱,長此以往,必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F在的相對落后正好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剛建成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可以利用這個契機,改變我國在世界金融市場上的被動局面。在自己的地盤上制定對自己有利的規則,一方面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一方面又達到了使得巨額的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目的。甚至可以有導向的引導著某些重要行業的發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經濟結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世界強國近代崛起的經驗告訴我們,金融不應是被經濟需求所被動地驅動,金融也可以引領經濟發展,金融系統的優先發展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中國的發展如果想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必須有新的驅動力來牽引,而金融深化改革所釋放的能力和活力正可以為我們所用。也許,巨額的外匯儲備正是我國發展成為一個金融強國的好契機。
2007年8月20日,外匯管理局批準我國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我國充裕的外匯資金也為境內個人開展對外證券投資提供了條件。2006年吳曉靈正式提出“藏匯于民”后,讓居民放心持有外匯,給持有的外匯一個出口。放寬個人對外投資的匯兌限制,是促進境內個人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優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提高資金收益的有益嘗試,也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拓寬外匯資金流出渠道,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重要舉措。
當然以上種種的建議,都有一個前提,我國必須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金融管理人才。在實現巨額外匯儲備增值保值,我國向金融強國努力的過程中,風險與收益的可能性并存,出現一時一地某些交易中的失誤在所難免,但是管理水平不能停滯不前。國家外匯公司是一個肩負著特殊公共職責、掌握巨大社會資源的政府部門,責任更加重大。因為其投資不僅資金巨大,而且任何損失都將由全民買單。國家投資公司入股黑石,恰逢黑石股價大跌,引來輿論一片質疑,也不足為奇。以此為契機,逐漸健全投資決策體系,風險監控與評估機制。加快加大培養具有全球性戰略眼光的專業投資和金融管理人才是一件急迫的任務,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朱邦寧.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
[2]梁峰.國際金融概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袁征.超額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策略[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1).
[4]巴曙松.外匯儲備管理的多層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的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經濟觀察報.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專家論證我國外匯儲備已經嚴重偏多。隨著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并且呈縮水趨勢,但是收益率卻極低。尋找一條高效益的管理途徑勢在必行。
關鍵詞:外匯儲備;股權投資;B股;金融改革
- 上一篇:自由貿易區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全球服務外包發展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