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分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03:38:00

導語:國際分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分工分析論文

一、國際分工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1、CAFTA框架下廣西與越南國際分工的理論依據

(1)傳統國際分工理論。第一,絕對優勢論。由亞當·斯密提出,絕對優勢論是最早的分工理論。該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產生于各國之間商品生產成本的絕對差別,國際貿易可以實現國際分工,各國在分工中分別生產具有成本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進行國際貿易,參加貿易的國家都可以從中獲得利益。這一理論建立的基礎是各國之間存在著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其核心是提倡自由貿易。

第二,相對優勢論。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中指出:即使一國勞動生產率處于絕對劣勢,而另一國處于絕對優勢,只要某國生產的一種產品與另一種產品相比有相對優勢,就可以利用這種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兩國仍可以進行國際貿易,并從貿易中獲得比較利益。

第三,要素稟賦論。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是:每個區域或國家利用它相對豐富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從事商品生產,產品成本就會降低,生產就會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相對稀少的生產要素從事生產,生產就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要素豐裕度造成的產品價格差別,因此,為實現根據生產要素稟賦進行國際分工的利益就應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2)新國際分工理論。第一,克魯格曼的戰略貿易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強調政府通過干預對外貿易而扶持戰略性產業的發展,是一國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獲得資源優化配置的最佳選擇。他認為,相當一部分國際貿易,特別是經濟特征相似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其產生原因主要是規模報酬遞增形成的國際分工,而不是國與國之間在資源稟賦上存在的差別。而這種規模報酬的遞增,要么是全球生產或產業的良好整合,要么是政府實行保護政策,而政府在適當的時候實行保護政策是最佳的選擇。

第二,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由美國的邁克爾·波特于1990年提出來。他認為一個國家競爭優勢的強弱從根本上決定了該國的興衰,而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也就是企業、行業的競爭優勢,即生產力發展水平上的競爭優勢,包括六個因素:生產要素、國內需求、相關支撐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環境、政府的作用與機遇等。上述六個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一個動態的激勵創新的競爭環境,由此構成了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優勢的源泉。在此基礎上,波特構建了著名的鉆石模型。

2、CAFTA框架下廣西與越南國際分工的現實依據

(1)廣西—越南雙方發展階段的相似性是加強廣西與越南國際分工的一個現實依據。然而,廣西—越南雙方發展階段的相似性不利于雙邊貿易發展并阻礙著互補性分工形成的相互投資。根據統計,2005年廣西人均GDP為1080美元,2007年越南人均GDP為1024美元,兩地同屬世界中等偏下的發展中地區和國家。廣西—越南雙方仍缺乏大規模對外投資的能力,短期內無法通過市場的引導,將資金有效配置到各自產業發展上。同時,要在這種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區域實現經濟騰飛,將面臨著促進工業化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與地區的雙重任務,因此必須加強雙方之間的產業分工協作,合理地對產業進行布局,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產業中,實現經濟的起飛并保持穩定增長。

(2)廣西—越南兩地經濟結構、生產要素需求具有相似性,其產品均同屬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互補性差,貿易增加難度大,難以通過貿易有效帶動投資的增長。經濟結構和產品構成的相近,往往使雙方在產業的選擇上發生重疊乃至沖突,如雙方均選擇資源型產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這種產業的選擇重復勢必加劇以價格為主要手段的競爭,其結果通常是兩敗俱傷,既不利于區域合作的雙贏,也無法共同促進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因此,雙方應攜手加強產業協作,合理布局主導產業。

二、廣西與越南的國際分工現狀

1、廣西與越南雙邊貿易現狀

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政府高度重視。越南政府為了發展對外貿易和投資,積極鼓勵企業增加進出口,積極改革政策法規,為廣西與越南貿易發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二是進出口產品結構具有互補性。越南出口廣西的主要商品是農、林、水產品、礦產品,一些工業原料、椰子油、橡膠、新鮮水果、手工業消費品等。與此同時,越南從廣西進口的主要商品是碾米機、粉碎機、磅稱、小型水電設備、柴油機、化肥、農藥、水稻種子、建筑材料、工業消費品、各種化工原料、運輸車、家庭生活用品等。三是邊境貿易實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經營。廣西與越南在進行邊貿的過程中,交通便利的優勢促使雙方可以采用很多渠道進行貿易,雙方的貿易層次也很明顯。據南寧海關消息,2008年,廣西與越南進出口貿易額達31.24億美元,越南已連續9年成為廣西在東盟國家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2、廣西與越南雙邊投資合作現狀

在貿易得到發展的同時,雙邊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也得到了相當大的進步。近20年來,廣西與越南在農業種植和加工、農機制造、電力、糖業等各個領域開展積極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早在2001年,廣西企業和越南企業就簽訂了85項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協議金額達7300萬美元,到位資金4200萬美元。廣西在越南投資建立了四家獨資企業,注冊資金4700萬美元,到位資金1020萬美元。2002年,雙邊企業已履行經濟技術合作資金203萬美元。2004年廣西企業在越南已有了一些項目,如在同奈、平順的糖業生產、在芒街建立的商業中心、在廣寧的煤炭投資合作項目等。截至2007年底,廣西在越南投資項目達85個,越南在廣西投資項目19個。三、廣西與越南產業優劣勢比較1、農業方面

農業是廣西和越南的主要產業,但由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比較落后或正在起步,農業的商品化程度還不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不高,雙方在國際分工中能處于優勢的均只有部分農產品。其中,廣西從越南進口的品種主要有龍眼、西瓜、香蕉、火龍果、芒果、橡膠、海產品、大米、木薯干等;廣西向越南出口的品種主要有大蒜、中草藥、綠豆、柑橘、蘋果、梨等。此外,越南還在某些自然資源上同樣具有稟賦優勢,如木材、原油、煤炭、錫、鐵等。2、工業方面

越南在電子、通訊產業、手工藝產品上都更具產業優勢;而廣西則在機器制造、化工原料生產、五金制品、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優勢。同時,由于廣西又與越南在產業結構上具有相似性、經濟發展處于相似階段,在廣西與越南的邊境貿易中,廣西的出口工業商品多集中于自行車、輕型運輸車、紡織品、鞋類、啤酒及家用電器等低附加值的產品。即使是機械產品,如廣西向越南出口手扶拖拉機、摩托車、中小型貨車等,技術含量也不算高。但隨著廣西工業的發展,機電產品的出口在廣西和越南的貿易額中的比例正大幅上升。

3、服務業方面

較之發達國家,越南服務業起步較晚,且遭受長期戰爭破壞,交通、通訊、旅游、衛生、教育、銀行、保險等服務行業曾一度落后,并制約著越南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廣西服務業就已有較快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30%,90年代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0%,高于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近幾年來,廣西服務業的發展就更加平穩且迅速。2007年,廣西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285.9億元,增長14.2%,增速比全國高2.8%,同比加快2.0%,創1994年以來最高水平。顯然,廣西在金融、運

輸、旅游、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較越南更具有產業優勢。

四、廣西與越南國際分工的路徑選擇

1、農、林、牧、漁方面

廣西和越南同屬工業化發展初級階段,農業在各自構成的GDP中占相當大的份量,廣西和越南兩地仍必須將農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同時要加強兩地農業科技的合作,擴大優質高產糧食品種的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在林業方面,越南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天然林占86.5%。利用越南在森林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林業加工,特別是高檔原木家具等,以廣西市場為突破口,輻射到中國內地及東南沿海市場,將有較強的區域競爭優勢。同時,廣西在林化產業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在利用自身森林資源的同時還應積極吸納越南北部山區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木材加工產業。越南有3260公里的海岸線和眾多江河湖泊,水產業目前仍是越南整個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份,在出口中也占相當大的比重。而廣西同屬沿海地區,水產業特別是水產品加工業則更具優勢。廣西可以在沿海城市北海、防城港等地建立海產品保鮮、加工產業,提高海產業的深加工和附加值。

2、工業方面

廣西在機械設備制造業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而越南隨著其經濟改革的不斷進行,對機械設備尤其是運輸車輛、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等的需求量將不斷上升。而在非金屬制品業(主要是水泥)上,越南與廣西的比較優勢相當,越南正處于經濟快步發展階段,未來對水泥需求十分巨大,越南應加強非金屬礦制品業的發展。廣西則可以借助自身資金、技術的優勢,加強對越南的投資,以解決廣西水泥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對于輕工業,尤其是食品、紡織、服裝、制革業,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上受東南沿海和珠江三角洲的擠壓,廣西在食品、紡織、服裝、制革四大勞動密集型行業與越南相比均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劣勢,尤其是服裝和制革。以上四個行業應在越南發展,或由廣西企業在越南投資加工生產,廣西則應把上述產業的上游或下游產業做強做大,如人造纖維、精細化工等。

3、服務業方面

廣西越南雙方應該憑借各自的資源比較優勢,深化貿易投資、旅游、交通運輸這三大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強化與越南在跨境旅游、交通運輸、物流對接、醫療衛生、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銜接合作。在旅游業方面,2006年,廣西接待越南旅游者近20萬人次,目前,越南已經成為廣西第一大外國旅游市場。2008年4月,廣西與越南高平、諒山等省簽署了《關于建立邊境磋商合作機制問題的會談備忘錄》。《備忘錄》中的磋商機制的第三點內容是:就邊境地區的旅游業合作、共同開發旅游線路、建設和維護旅游景點、游客過境及安全等事項進行磋商。廣西與越南海陸相連,雙方應該憑借有利的地理條件,積極促進雙方服務業的合作與發展。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加快、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并連續成功舉辦、中越“兩廊一圈”的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實施等,都更加拉近了廣西與越南的距離,使雙方在服務業合作等方面日益密切,友好往來更加頻繁,交流合作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林麗萍、周毅: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雙贏的博弈論解析[J].東南亞縱橫,2008(11).

[2]李欣廣等: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下的經濟互動與產業對接[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3]崔強、覃子芩: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發展淺析[J].商場現代化,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