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思索
時間:2022-03-02 09:59:00
導語:體育旅游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交叉融合而崛起的具有旅游和體育特點的嶄新的、綜合性行業,現已逐漸成為促進和推動當代旅游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有效的手段,也為旅游業提供可以持續利用的旅游資源和發展動力。自2001年2月22一23日由世界旅游組織和國際奧委會聯合主辦的“世界體育與旅游大會”在西班牙的巴賽羅那市召開后,體育旅游成為繼生態旅游后又一旅游界關注的焦點。如今,許多國家將體育旅游作為一種高產出的旅游項目予以大量扶持和發展。體育放作為特色旅游,相對于傳統旅游,更具有特殊的招徠旅游者的作用:首先,體育旅游是一種參與度較高的旅游活動,因而,更能激發起旅游者的興趣;次之,當前,“健身”是時尚,旅游也是時尚,將體育與旅游結合起來開發,更有利于吸引游客的積極參與;第三,對于自然景觀缺乏的地區來說,競技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游戲等項目可作為旅游資源吸引旅游者;第四,對于具有較好接待條件,但接待率又不太高的地區來說,可以利用體育旅游項目來吸引游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已有條件和設施的利用率。因此,發展體育旅游業,在帶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又能豐富旅游的內容,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如果能夠充分、合理地開發體育旅游資源,將會在增加國家外匯收人,平衡國際收支、加快回籠貨幣,平衡國內需求、擴大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積累建設資金、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1增加外匯收入、平衡國際收支
旅游業是一個開放性的國際性產業。通過發展旅游業,不僅能吸引國際資金的注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改善對外經濟關系,而且通過發展旅游業,吸引大量國外旅游者人境旅游,增加外匯收人,所以,大力發展國際旅游已成為各國非貿易創匯的重要手段。據世界旅游組織經濟報告1998年第1期的分析,對于世界上83%的國家來說,旅游是五大創匯部門之一,至少占其外匯來源的38%。現代國際體育交流越來越頻繁,體育與同樣具有開放性的旅游業相結合,吸引外國游客,增加外匯收人的作用不容小視。體育旅游具有其他一些旅游項目難以比擬的優勢。旅游王國西班牙,人口僅3840萬,但90年代以來,每年的游客則達5600萬,其中體育旅游人數超過60%,創匯穩定在170億美元以上,體育旅游的收益占其國民生產總值9.6%。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意大利,發展體育旅游的年產值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達180億美元,躋身意大利國民經濟10大部門的行列,目前已達500億美元,超過汽車制造業和煙草工業的產值;1998年曼谷亞運會使泰國創匯50億泰株,約1.39億美元。19%年亞特蘭大借奧運會大打體育旅游牌,共為美國帶來直接及間接經濟收人近20億美元;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僅16天時間,便吸引了約150萬名游客,給澳大利亞帶來了至少37億美元的旅游收人;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雖然遇到歐洲經濟不景氣和恐怖主義的威脅的負面影響,但奧運會期間旅游方面仍帶來70億美元的收人。瑞士洛桑對歐洲幾個發達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體育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約占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1%一2%。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給主辦地帶來大規模的旅游群體,包括運動員、教練、官員、記者等人群,能夠帶動一條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游消費鏈”,給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統計,瑞士僅滑雪旅游一項,每年接待外國體育旅游者高達巧oo萬人次,創匯70億美元左右。每年到澳大利亞旅游的游客中有5%是專程去打高爾夫球的,僅此一項體育旅游項目創匯就是驚人的。法國在1964年就頒布了“冰雪規劃”,大力開發阿爾卑斯山雪資源。阿爾卑斯冬季體育娛樂度假區有200多處。德國,目前已建立起450多個滑雪基地,一個滑雪季節接待700萬人次,收人50億美元。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等以滑雪為特色之一的體育旅游也很活躍,吸引著大量海外游客。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體育旅游發展迅速,體育旅游外匯收人每年都以較大的幅度增長。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4一10月北京旅游外匯收人超出13億美元;據加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4年,我國國際旅游外匯收人2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9%,比2002年增長26.26%。體育、娛樂、體育旅游所創比例約為1乃。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獲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標志著中國體育旅游大發展的歷史性時刻的到來。據有關方面估計,在奧運會準備期7年中,北京游客每年將增長20%,旅游收人每年將增加20億元。奧運會舉辦期間的游客將會再增加100萬人,增加旅游收人50億美元。
游覽類旅游729.7元、探親訪友類旅游548.3元、度假休閑類旅游483.4元、其他類旅游724.7元。)以上數據說明,大力發展旅游業,特別是人均花費較多的文體交流類旅游,對于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加快貨幣回籠具有重大意義。
2加快回籠貨幣,平衡國內需求
隨著人們收人的逐步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必然促使人們改善消費結構,這樣就有更多的可支配收人用于旅游活動(包括體育旅游)。因此,大力發展旅游業,可以激發人們的旅游動機,拓寬居民的消費領域,引導人們改善傳統的消費結構,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健康、審美娛樂等的需求,有利于調整和優化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社會資金周轉,促進貨幣回籠,平衡國內供求。據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2004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n.0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人4710.71億元,全國國內旅游業統討公報,2004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1.0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人4710.71億元,全國國內旅游出游者花費人均427.5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花費731.8元,農村農民人均花費210.2元。在城鎮居民出游花費中,文體交流類的平均花費為1235元,低于商務類型旅游人均花費(4371.3元)和會議類旅游人均花費(1675.3元),而高于其它類的花費(觀光).
3擴大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
現代旅游是一種以提供勞務商品為主,包含多種服務內容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容納較多的勞動力,比其他行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并且帶動力比較強,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體育旅游作為一種特殊旅游,相較于傳統旅游,需要更多更專業的服務。比如一些需要一定技巧的體育旅游項目就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因而,可以帶動更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如美國旅游業的就業人員是其農業從業人員的4.7倍,在日本為4.8倍,在德國為2.9倍。另據世界旅游理事會(WTTC)的研究報告顯示,1996年,全世界旅游就業者達2.5億人,未來10年,將增加1.3億個新的就業機會。到2006年,全世界旅游行業每2一4秒將創造一個新的就業機會。所以說,旅游業在創造就業機會上有其特殊的作用。我國旅游業起步較晚,其發展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加多年來發展形勢喜人,提供的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到2003年末,全國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648.7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5.9%。其中:旅游住宿設施541.43萬人(星級飯店135.06萬人,社會旅館336.97萬人,個體旅館69.41萬人),占83.5%;旅行社24.98萬人,占3.8%;主要旅游景區(點)和旅游車船公司等其他企事業單位82.33萬人,占12.7%。全國旅游業間接從業人員約為3244萬人。這對緩解就業壓力有重大意義。美國經濟學家曾推算出體育產業與6個最為緊密的行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度。如表1所示。
表中數據表示,與體育產業緊密聯系的6大產業之中,旅游業的關聯度指數最高。這表明體育產業與旅游業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效果最為明顯,兩大產業相結合而成的體育旅游業與其它關聯產業相比,更能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史密斯的系統模型理論,旅游業每增加3美元收人,就將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而就業機會的增加,又帶動和促進了體育旅游地區的經濟增長。體育旅游業發展迅速,反過來就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據有關方面估計,在2008北京奧運會準備期7年中,我國的就業壓力會得到緩解,總之,體育旅游業對安置勞動力,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把握好2008奧運的有利時機,大力促進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更好的發揮它對緩解就業矛盾的作用。
4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體育旅游的關聯帶動功能比較強,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綜合性產業,其生存和發展與其他行業密切相關。開展體育旅游,要有規格齊全并能滿足各種運動項目需要的體育運動場地、器材,要有設備齊全、便利的交通工具,要有提供各種體育用品、紀念品的商業服務,要有舒適、賓至如歸的食宿條件等等。因此,開展體育旅游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帶動體育用品、交通運輸、食宿服務、商業服務、郵電通訊、建筑、金融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業每直接收人1元,相關行業的收人就能增加4.3元。在我國,國內旅游每收人1元可使第三產業增加10.7元。
各國登山愛好者為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紛紛聚集拉薩,對拉薩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的帶動作用,使拉薩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另據資料顯示,在滑雪業發達的美國,僅滑雪器材每年的銷售額就高達3.5億美元。
2001年國家旅游局了《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活動方案》,羅列了146項體育旅游產品,將體育旅游分為專項旅游路線和體育旅游節慶活動的分類方法,劃定了82條路線。中國各地在2001年舉辦了100多個體育賽事或體育旅游節慶。這些活動,既有歷史悠久、特色濃郁、參與性強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又有舉辦多年、極富吸引力的體育旅游活動,還有動人心魄的競技體育賽事。同時,推出了n個體育旅游專項產品:攀巖、漂流、滑雪、沙漠探險、登山、徒步、自行車旅游、駕車自助游、海濱健身游、武術健身旅游、高爾夫球等,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旅游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是一種經濟行業,當然也應該要考慮投人與產出的效益問題。傳統的旅游,早已被人們稱為“無煙工廠”、“無形貿易”,具有投資少、收效快、利潤大、創匯多的特點,在自身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自身持續發展積累資金的同時,還能為其他產業積累建設資金。體育旅游的利潤是傳統旅游的3倍,所以,不能小視體育旅游在積累資金方面的能力。對于西部地區來說,利用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開展體育旅游,從理論上來說利潤較高。因此,西部地區可以把體育旅游作為吸引國內外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資本的一個渠道。
6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從歷史經驗上看,一般的工業化過程未必一定帶來“脫貧致富”的效果。因為在大量資金密集型產業的投入中,資本要素比重是比較大的,在分配中資金所有者拿走的利潤比重也最大,這與脫貧致富的目標并不一致。旅游業發展經驗表明:旅游業(包括體育旅游)是一個低投人、高產出、利潤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適宜貧困地區作為優先開發產業。我國貧困地區多數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大多也是旅游包括體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發揮體育和旅游交融的優勢,開發特色鮮明、品位較高的體育旅游產品,就會創造出“1+1>2”的效益,這對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加快綜合開發和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5積累建設資金
任何經濟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投人,但同時又不得不考慮投資效率和發展速度間題。體育
7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
體育旅游可以引進國外投資,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在體育旅游者中,不僅會有體育專業的學者、專家、教授,而且也有其它各類專業的科學家、學者、企業家等等,他們帶來了各類身娛樂的基本需求的活動,我們仍采用無償的服務,這類活動仍由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扶植和資助。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區體育服務資金的積累,經營性體育服務淡出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福利性服務占據主導地位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4結束語
社區體育服務是社區體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體育服務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社區體育的發展,影響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和解決目前影響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各種問題,并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為建設成有中國特色的社區體育貢獻一分力量。
- 上一篇:違規禮金收送治理經驗交流
- 下一篇:監察部廉政防控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