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院校《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2-22 10:21:15
導語:高職高專院校《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越來越多的高職高專院校在經管類專業培養中都采用了《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但是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課程性質與人才培養目標的錯位、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離、內容籠統而且缺乏針對性、教師授課方式陳舊、學生缺乏學習積極主動性。針對存在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著手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的聯系、加強授課過程中的專業針對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多方面著手,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高職教育
人才培養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迎合我國企業發展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我國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經管類專業都開設了《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其中豐富的案例和大量的經典經濟學原理,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1我國高職《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高職高專的課程性質與人才培養目標存在錯位
相對于其他教材,《西方經濟學》書中大量引用經典經濟學案例,本身就具有一定難度,因此不論是在學習還是講授過程中,都要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進行,這樣才能掌握其理論精髓。但是高職高專院校都是以培養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為目標的,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上也更加注重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其是否具備完善的理論知識則并不多加關心。針對這種現狀,學校在人才培養上也難免心浮氣躁,對于以理論學習為主的課程教學重視不夠,而更多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訓練和實習。在這種主導模式下,學生也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實踐方面。這樣,就造成了理論課程教學被學校和學生忽視,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對于一些常見的社會現象,很難用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
1.2理論與實際相脫離,教學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
我國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教學內容籠統。《西方經濟學》作為許多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卻很少選用與之相對應的、結合具體專業的教材,大部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都是按照書本知識講解、而對于所教授的專業實際情況、則關注較少。課程教學缺乏專業針對性,不同專業的講授方法趨于雷同,這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習非常不利。高職高專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區別就在于職業能力的訓練和實踐性教學的實施。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很多專業都配備了相應的實踐操作課程和訓練。但在此門課程的教學中還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學習效果無法衡量,很多理論知識,如果不結合具體國情、經濟社會現狀,那么無異于走馬觀花,學生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1.3教師上課的講課方式和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有待加強
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在人才培養中,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技能和動手能力。部分院校雖然具備只是教授的能力,但在實際運用和教學理念上的能力還有待于繼續提高,具體教學過程中,大多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純理論的、機械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的起到溝通交流作用,一味的灌輸,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造成學生學習效率地下、學習效果不高的后果。
1.4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主動性有待激發
結合目前高職高專的生源質量,大部分的高職高專生都缺乏學習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學習缺少熱情,知識水平和本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部分學生由于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夠,選擇高職高專是為了獲得一門技術,因此在學習環節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重視,加之數學基礎薄弱,教材本身涉及很多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國際演變等內容,沒有一定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將會非常吃力,所以部分學生因為難以掌握而產生厭學情緒,難以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如何加強《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
2.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為了更好地符合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目標,使畢業生符合市場和企業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適當降低授課難度,以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選擇具有應用價值的知識點,使學生很快的掌握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方法,側重培養運用能力,真正使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達到培養目標。
2.2加強授課過程中的專業針對性
我國高職高專教學中,缺乏專業針對性的現象非常普遍,雖然在經管大類專業中,《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公共科目,但并不是所有的專業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都是一樣的,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教材的選擇要服務本專業。所以,任課教師要積極尋找知識體系中有利于本專業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不應該不加區別,一概而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課程、服務專業、服務學生,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科目,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流于形式,不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更多運用具體案例、社會現象,結合熱點問題來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加深對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方法上要避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多采取情景教學、辯論教學,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數據與概念。
2.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素質
社會上的普遍認識是高職高專教師的教學能力不用比本科院校高,這種認識是不對的。一方面,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較差,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比本科學生要慢;另一方面,高職高專學生學習時間比本科少一年。所以從教學能力上來說,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只有比本科院校的教師具備更扎實的教學能力,才能實現培養目標。同時,講授《西方經濟學》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經濟學理論,還要時刻關注前沿知識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敏感程度,找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的契合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具體教學中緊貼國情,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這門課程,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進偉.對高職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9,(7).
[2]李剛.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育與現代化,2009.
[3]朱秀紅.改進西方經濟學教學的若干思考[J].高職高教研究,2010,(13):208-209.
作者:周高鵬 黃志宏 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多媒體技術下幼兒園游戲化主題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