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的關系成本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11 11:27:00
導語:供應鏈的關系成本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關系營銷研究在學術界掀起了熱潮,相關的關系價值、關系成本的研究也逐漸得到關注。本文試圖站在戰略高度研究供應鏈上關系成本的來源及其戰略改進,通過降低供應鏈上的總成本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關系成本;戰略視角;供應鏈成本;價值鏈分析
1引言
在市場國際化、需求主導化和信息技術革命化的形勢下,跨組織管理的供應鏈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新型組織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打破了傳統組織邊界的限制,要求超越單個企業的空間范圍,形成一個體系,使鏈上的企業進行完整的計量。StefanSeuring(1999)提出,在供應鏈管理中僅僅考慮企業內部成本是不夠的,他將供應鏈成本分為3個成本層次:直接成本、作業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中,著眼于企業內部的直接成本和作業成本的研究及核算方法已逐漸趨于成熟,而超越企業邊界的交易成本主要研究企業之間的關系和行為,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由于企業之間的關系可以間接地雙向影響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取得良好關系本身也會增加成本的支出,因此,關系成本的內容就被學者引入了Seuring的三層次模型中。目前,關系成本的研究主要在顧客關系管理、關系價值等相關領域涉及,而很少從戰略成本管理的視角系統地對關系成本進行研究。本文將站在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高度,從價值鏈分析的角度,分析影響企業關系成本的主要因素,尋求降低企業關系成本的途徑及方法,從而保證合作關系下可以降低總交易成本并最終使每個企業受益,以實現共贏及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不盲目地追求某種成本的降低,而是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進行企業成本管理,體現了戰略成本管理的思想。
2關系成本概念的提出
Ravald和Gronross(1996)指出,關系成本應該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心理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顧客與供應商建立關系時產生的成本;間接成本是由于產品不能正常發揮功效而導致的成本;心理成本是指顧客由于害怕關系會帶來問題而不能專注于其他工作造成的壓力。前面提到,關系成本由交易成本細化而來,而交易成本可以分為廣義交易成本和狹義交易成本。為了進行交易而發生的所有耗費包括維護關系的成本被稱為廣義交易成本;而狹義的交易成本僅指雙方或多方在交易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同濟大學雷星暉教授將廣義的交易成本中除了狹義交易成本以外的成本劃分為關系成本。他指出,那些通常為了獲得、維持和發展供應鏈上企業關系而耗費的成本稱為關系成本,這部分成本是作為供應鏈質量保證活動的交易成本,它能夠創造價值,并反過來影響作為供應鏈間接活動的交易成本。從價值分析的角度出發,由于交易活動無法直接增加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其價值可以體現在間接價值活動和質量保證價值活動中。間接價值活動是指在為直接價值增值做好了準備的供應鏈運行中每一次發生的交易的價值活動;質量保證價值活動是指隨著交易增加,企業關系發生改變,而良好的企業間關系反過來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價值活動。質量保證價值活動中產生的交易成本即為關系成本。Seuring(1999)提出的供應鏈成本三層次模型包括直接成本、作業成本和交易成本。直接成本是由生產每一單位產品所引起的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機器成本等,由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價格所決定的成本。作業成本是由那些與產品沒有直接關聯,但與產品的生產和交付相關的管理活動所引起的,因公司的組織結構而生成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處理供應商和客戶信息及溝通所產生的所有成本。本文根據Seuring提出的供應鏈成本三層次模型和雷星暉教授關于交易成本的細分,得出供應鏈成本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
3戰略視角下供應鏈中的關系成本分析
戰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員將成本管理置于戰略管理的廣泛空間,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從戰略高度對企業及其關聯方的成本行為和成本結構進行分析,為決策者進行戰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務的管理活動。戰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價值鏈分析、成本動因分析和供應鏈成本管理等的內容。
Seuring(1999)提出的包括供應鏈成本的三層次模型和產品-關系矩陣的供應鏈成本核算的概念框架在理論界得到了廣泛認可。產品—關系矩陣可用圖2表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影響交易成本最大的因素是產品和網絡的結構以及供應鏈中的產品設計,產品和網絡的結構決定提供哪些產品和服務及相關的合作伙伴選擇等基本決策。而供應鏈中的產品設計通過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選擇不同的供應鏈來影響其交易成本。然而,供應鏈中產品設計的成本重心仍然是作業成本,因為大部分直接成本都是由這些決策決定的。因此,我們主要研究產品和網絡的結構,即研究選擇的相關合作伙伴。
價值鏈分析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和樞紐。因此,本文從價值鏈分析的角度出發,分析影響關系成本的主要因素。價值鏈分析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企業外部價值鏈分析和行業價值鏈分析。其中企業外部價值鏈分析又可進一步分為:供應商的價值鏈分析、購買商的價值鏈分析及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如圖3所示)。
由于關系成本主要產生于企業之間而非企業內部,在做價值鏈分析時重點分析企業外部價值鏈和行業價值鏈。
3.1企業外部價值鏈分析
是指對企業外部價值鏈進行分析,尋找并消除企業外部不增值的作業,改進增值作業的活動。
(1)供應商的價值鏈分析。供應商的能力越低,企業越需要頻繁地同供應商簽訂嚴格的合同,關系成本越高。企業應評估供應商價值鏈及其與企業價值鏈之間聯系的合理性并采取戰略改進行動:①選擇優秀的供應商作為合作伙伴。評估每個供應商成為團隊成員的意愿,與那些樂于降低成本、創造更大價值的供應商建立關系,與那些無意愿的供應商逐步建立關系,與供應商分享節省的成本作為激勵,同時努力越過直接供應商而將他們的供應商也包括進來。②通過價值鏈體系的后向整合,對供應商實施兼并,降低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發生的直接關系成本,以增強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③采用最經濟的聯系方式,以實現供應商價值鏈與企業價值鏈的合理對接,從而降低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成本。④利用規模效應,采用配送中心集中采購。比如國際化公司可以設有專門的供應、貿易公司,將全球各公司的采購需求匯總,利用市場的波動,采用期貨或現貨的形式進行采購。這樣既可以使公司在討價還價中處于優勢,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場降低關系成本。通過供應鏈管理縮短來料提前期,降低采購成本和經營費用來降低關系成本,使供應商也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物料的接收和支付程序中來,從而實現成本最小化。(2)購買商價值鏈分析。為了形成穩定的銷售渠道的戰略合作關系,企業應對購買商進行價值鏈分析,從而提升企業價值鏈與購買商價值鏈之間聯系的合理性。具體可采用以下戰略改進:①采用最經濟的聯系方式,以實現購買商價值鏈與企業價值鏈的合理對接,從而降低企業與購買商之間的心理關系成本。②幫助購買商改善價值鏈,以節約其運營成本,從而通過降低最終消費者的購買成本來降低整個價值鏈上的總成本。例如生產廠商幫助超市搭建產品展臺,利用超市的渠道宣傳產品、推銷產品以降低公司的促銷成本;或者企業幫助使用者調整工藝,合理使用本企業的產品,既可以保持客戶穩定、提高客戶的轉換成本,又可以使企業及時了解到客戶的意見和未來需求,降低售后服務成本和市場調研的費用。同時可以組建一個供應鏈管理團隊,分析訂單數據,發現季節性和周期性趨勢、產品組合和訂單數據,通過與客戶間的電子交流系統及時了解訂單和庫存情況,增加數據的可靠性,從而提升產品價值,降低成本。③通過價值鏈的前向整合,對購買商實施兼并,降低企業與購買商之間發生的直接關系成本,以增強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④考慮更換購買商,以尋求最低的分銷成本。
(3)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分析,比較競爭對手價值鏈中如何構建企業的營銷渠道,開展成本標桿學習,采取消除關系成本劣勢、創造關系成本優勢的戰略行動。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分析,可以了解競爭對手的成本構成等情況,評估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基于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借鑒競爭對手的優勢成本策略。
3.2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分析是指對企業所在行業的價值鏈進行分析,尋找并消除行業中不增值的作業,改進增值作業的活動。對主要供應商、購買商和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分析,基于行業價值鏈的系統協同效率來建立競爭優勢,通過戰略聯盟、品牌聯盟、技術聯盟等戰略手段深化與行業價值鏈上下游企業的關系,降低與價值鏈上下游企業的關系成本,從而增加自身產品或服務的獲利性和競爭優勢。
4關系成本研究在寶鋼的應用
在未提出關系成本概念前,寶鋼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理念。在供應商的選擇上,寶鋼戰略性地選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關系,充分調動供應商的積極性,鼓勵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功能,為真正意義上實現“雙贏”,寶鋼和戰略合作伙伴一道提出成本改善建議,推進跨企業的成本優化措施,如寶鋼的耐火材料實施功能計價后,超過雙方核定使用壽命的產品占25%,極大地降低了寶鋼的成本,也給供應商帶來了效益,使供需雙方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雙贏。同時,長期的信任合作取代了短期的合同,規避了企業風險,降低了企業關系成本。
在購買商價值鏈上,寶鋼也同樣整合了供應鏈下游資源。2003年6月,寶鋼與一汽集團簽訂總體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鋼材供應、鋼材使用、技術開發、鋼材加工、物流管理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全方位合作;同時,寶鋼還將供應鏈向高端汽車零部件領域延伸,這些舉措,都將大大降低寶鋼交易中的關系成本,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5結論
(1)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成本競爭已成為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但僅僅基于企業內部價值鏈成本的降低是不夠的,企業應站在戰略的高度,不盲目追求某種成本的降低,同時分析企業價值鏈外部的成本,追求價值鏈上總成本最低,實現利潤最大化。
(2)本文通過產品—關系矩陣分析,發現產品和網絡的結構對關系成本影響最大,進一步利用價值鏈分析工具分別分析了企業與供應商、購買商、競爭對手以及行業之間的關系成本,并提出了降低關系成本的相關策略。
(3)本文最后通過對在供應鏈價值鏈整合上較突出的寶鋼集團的真實案例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地提出可以降低關系成本的舉措。
(4)筆者認為,以后在具體企業關系成本的研究中,還可以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分析影響關系成本的結構性因素和執行性因素,從而進一步找出降低關系成本的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雷星暉,張柯.基于企業關系分析的供應鏈交易成本研究[J].經濟經緯,2008(5):123-125.
[2]劉海生.戰略成本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2009(3):11-15.
[3]張志春,王金剛.CPM中的客戶關系成本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06(5):57-58.
[4]宋曉兵,董大海.國外關系價值研究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4):32-38.
[5][美]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6]李波,洪濤.供應鏈管理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7]李江萍,程立,周愛萍.戰略成本規劃——理念的實踐之路[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
[8]林鐘高.價值鏈與價值管理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 上一篇:電信員工工作小結及來年工作設想
- 下一篇:剖析農戶養羊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