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的狀況及監督
時間:2022-08-23 11:15:00
導語:國際熱錢的狀況及監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熱錢是一個在現代社會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歷數發生過的幾次重大金融危機,無不跟國際熱錢的流動相關。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伊始,大規模熱錢開始涌入中國。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熱錢涌入中國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攀升,呈現出流入數量多、短期流動速度快、流動渠道多和進入領域廣等特征。熱錢的大量涌入以及它無法規避的投機性漸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憂,給中國經濟帶來極大的風險。
那么,究竟什么是國際熱錢呢,簡單來說,國際熱錢是以短期投機來實現保值、增值或純粹追逐高額利潤的短期國際流動資本。國際熱錢流動性很強,表現為現金、活期和短期存款、短期政府債券、商業票據、衍生產品、基金等形式。外匯、股票、房地產是國際熱錢投資的主要對象。逃避政治風險,追求匯率、重要商品價格變動等帶來的高收益是國際熱錢投機性移動的主要原因。
一、國際熱錢流入我國的渠道
(一)通過經常項目流入
第一,國際熱錢通過國內的企業與國外的投資者虛報進出口價格、預收貨款、延遲付匯、偽造供貨合同等方式流入。第二,通過收益項下的職工報酬流入,例如珠三角地區的來料加工企業以發工資為名義,通過貨柜車夾帶港幣進出粵港兩地。第三,借道海外捐贈和僑匯等經常轉移項目流入。
(二)通過資本項目流入
第一,國際熱錢通過FDI的名義流入,FDI的外匯既可在銀行開立現匯保留,也可通過銀行賣出,通過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資于股市及樓市。這些方式包括高報企業所需的資本金、改變資金用途或純粹虛假投資、在項目審批時化整為零或利用增資擴股、境外并購等時機和方式逃避監管。第二,通過購買具有QFII資格的海外金融機構未使用的投資額度流入中國。
(三)通過地下錢莊流入
這是2008年以來國際熱錢流入的新興渠道。通常是先將外匯打入地下錢莊境外賬戶,地下錢莊再將等值人民幣扣除費用后,打入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境內賬戶,不需要外幣形式上的實際流入。
(四)通過個人渠道流入
國際熱錢還可以通過內地居民每人5萬美元結匯額度、香港銀行每天8萬元人民幣電匯限額、現金攜入、親友間直接兌換、香港兌換店兌換以及外籍人士一次性購房結匯等個人渠道流入國內。
二、國際熱錢流入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由于國際熱錢具有逐利性和投機性,所以必然會給我國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沖擊。
(一)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預期是吸引國際熱錢流入的重要因素,而大規模的熱錢流入,增加了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使人民幣升值預期得到強化,形成了“人民幣升值預期一套匯資金流入一外匯供給增加一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強一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的循環機制。
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市場預期使套匯資金投機成功,將引發短期資本的大規模流出,對人民幣匯率產生貶值壓力,使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增大。
(二)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股市不斷創造新高,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的1000點攀升至2000點,耗時近18個月,但從3000點到4000點,只用了32個交易日,從4000點到5000點也僅用了25個交易日,這一現象跟國際熱錢的大舉入市有很大的關系。
以投機為目的的國際熱錢具有靈活和高超的投資技巧,數量巨大的國際熱錢進出股市的速度非常迅速,如果一旦退出股市,必然引發大批資金跟風退出股市,導致上市公司的股價非理性的下降,大大增加了我國股票市場的不穩定性。
(三)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近年來,國內一線城市房價屢創新高,房地產業成為國際熱錢投機的重點,這進一步滋生了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
當泡沫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破裂時,首先將導致國民財富的縮水,這會嚴重影響社會消費和產出水平;其次會導致信貸緊縮,因為資產泡沫破裂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資產會時銀行從安全角度出發收縮信貸規模;第三,資產泡沫破滅通常伴隨著貨幣替代和資本外逃,容易引發信心危機,造成金融體系的不穩定;第四,熱錢的大規模外逃對本國匯率、利率和資本市場會造成強烈沖擊。
(四)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
當中央銀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提高市場利率時,國際熱錢就會大量涌入,迫使我國被動增加貨幣投放,抵消了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效應,反之亦然。
此外,當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入時,中央銀行的外匯沖銷操作將直接導致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長,這會使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削弱中央銀行的物價調控政策。
三、我國在國際熱錢監管措施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外匯管理政策存在漏洞
首先,在政策法規制定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進而導致管理出現漏洞。其次,沒有形成統一的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機構,目前我國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涉及到國家計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各部門之間基本沒有有效的協調機制,這一狀況無法適應新的監管要求。
(二)監管技術不成熟
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的國際熱錢監測系統。各外匯業務系統重在對“點”的統計,而缺少“面”上的監測預警;各金融機構數據格式、類型沒有統一的規定;個別金融機構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工作主動性不強、監測投入不大;國外先進的監測規則和軟件很難掌握和獲??;執行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報告制度缺乏有效的技術保障。
(三)資本管理不全面
外匯監管部門對外資銀行的直接境外融資不進行管理,卻將其對境內機構發放的外匯貸款作為外債進行管理;缺乏對跨國公司內部資金往來行為的管理;對境外投資資金和利潤匯入的監管松散,基本無跟蹤監管;對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特別是實物形態的資本缺乏管理,對其利潤匯出或以境內利潤進行的再投資,也沒有納入正常的管理范圍。
四、完善國際熱錢流入監管措施的對策
(一)對國際熱錢流入渠道進行監管
1、經常項目下的流動渠道監管
針對進出口價格虛報,海關和物價部門應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對進出口價格作合理的修正,把虛報的部分要實際化;對于預收貨款,主管部門要在合同規定的收貨日期或期限內檢查相當于貨款的貨物是否到境;對于延遲付匯,有關部門應做出與預收貨款監管相反的檢查和督促;虛假貿易合是最嚴重和最常見的熱錢流入方式,對這一項的檢查需要經濟偵查部門作詳細的追蹤,并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2、防范外貿差價漏洞
要重點審核關聯公司的經營行為,嚴格審查外資公司的賬目和合同履約情況,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對跨國關聯企業轉讓定價形成的扭曲交易行為進行收入與費用的重新調整。
3、防止國際熱錢通過直接投資渠道流入
在資金過境時加大審核力度,加強對資本進入我國結匯后的經營方向的監管,要求必須按約定的條款經營,對資本結匯和使用的目的和項目的真實性也要進行適當審核。
對于非貨幣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資,可以規定與之對等的資金額的合理的流出時間表,如果外資在進入后馬上流出,則要嚴格規定與業務相關的的額度,并嚴格審查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實物狀況。
(二)征收外國資本流入登記費
短期外國資本流入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外國投資者會隨時將其短期資本撤出,征收登記費可以增加外國資本流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際熱錢的流入。
(三)逐步放寬對居民個人境外投資的限制
目前,我國還沒有開放境內居民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或者是間接投資,在國外投資的居民回調資本金時,往往只能混在經常項目下匯入,這為境外的一些投機資本以經常項目名義進入我國境內尋找投資機會找到了出路。要解決這個問題,應放寬對境內居民個人外匯投資的限制,在審核資金來源合法的基礎上引導居民進行合理投資,并盡快完善居民個人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法律法規。
(四)加強國際合作
從源頭上控制熱錢流入有待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應積極參與制定國際金融市場游戲規則,積極參加國際經濟政策的協調工作,合理利用各項權利,與各國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共同建立一個有效、穩定、和諧的金融大市場,這有利于約束投機行為,使國際資本在我國境內的短期投資轉化為長期的投資,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
(五)調節國際收支政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1、調節國際收支,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由于經常項目的長期順差和引進外資的戰略,我國的國際收支長期不平衡,順差過大、外匯儲備太多,客觀上造成了我國資金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而我國資金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又是國際“熱錢”大量進入的根源。
調節國際收支必須從調節國內國際經濟結構失衡出發,采取有利于擴大內需的政策,通過擴大內需,促進部分外貿向內轉化,進而達到逐步縮小我國貿易順差,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
此外,還要鼓勵國內資本積極參與國際投資,這要求外匯投資管理機構拓寬外匯投資渠道,實施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運用方式。
2、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是消除或降低人民幣升值預期、從根本上遏制國際熱錢的流入的有效措施。
- 上一篇:棉花高產對策
- 下一篇:經貿系科學發展觀整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