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準則供求關系的經濟學探討
時間:2022-10-22 09:08:15
導語:國際會計準則供求關系的經濟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物品指的是一種可以供人們共同使用的物品,其特征在于非競爭性及非排他性。國際會計準則是指由財務信息生成,而又對財務信息進行處理,具備導向性作用,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公共物品。兩個不同國家,不同企業對于會計準則的使用的時候,由一方的使用并不會導致另外一方不能使用,同時對另一方使用并不會造成其使用成本的增加,這點上就表明國際會計準則的非排他性。另一方面來講,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生成,在企業進行運用的時候,并不影響其他企業的營運成本,相互都是在公開。均等條件下進行。因此,國際會計準則不具備競爭性,也就是所說的非競爭性特點。
2國際會計準則的供給分析
(一)國際會計準則供給
國際會計準則供給指的是國際政府部門或者其代表在制定和實施準則過程中運用的強制或意愿手段的總稱。它供給的主體是國際政府以及其代表。在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成本,而由于國際會計準則本身性質屬于公共物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并不會產生任何的成本。在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消費者提供給制定準備的部門的支付就講克制在最低,從而能使得國際會計準備的供給將大大降低甚至是0的一個狀態。針對這一問題的出現,就應運而生了一個公共機構,即國際政府部門及其代IASB。致使政府部門成為執行職能的機構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資源稀缺的特性,另一方面政府的強權手段在這方面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二)國際會計準則供給的影響因素
(1)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在這里指的是一些社會環境因素,如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通常而言,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實施,與其主導環境的遠近有著密切的聯系,相距越近,制定與實施就更有效率,供求量也就增加。反之,當主導環境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沖突,準則的制定與實施將變得困難,供給量就會下降。(2)生產技術水平。當社會對于會計方面的理論及實踐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后,相對于的會計水準也將大大提高,此時其會計準則的質量就有保障,供給量也將有堅實的基礎,相應的國家會計準則的收入也將提高。相同的,會計準則在實施執行上的技術的提升,同樣對供給產生推動影響,有助于會計主體素質的提高和會計行為的控制增強。(3)供給成本因素。國際會計準則在其帶來受益的同時也將產生一定量的成本,成本產生的主要途徑還是在于準則的制定與實施。制定成本是必然存在的成本,一些準則的制定需要在經過大量社會實踐考察的,這就相應的產生必然成本。實施成本的產生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內在的決策,具體表現在應對會計準則所采取的一些集體活動所消耗的時間及人力。隨著參與集體決策人數的增加,所對應的消耗成本就將增加,這就是所謂的決策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外在因素帶來的成本消耗,如集體決策并不能滿足所有參與者的意愿,因此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國際會計準則在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越大,就會導致準則的供給量越小;相反,成本消耗越小,那么供給量就將越大。
3國際會計準則的需求分析
(一)國際會計準則需求
國際會計準則的需求指的是在消費國際會計準則上需求主體的主觀意愿及客觀能力。其中的需求主體主要是一些國際性的組織、跨國公司和跨國投資者等。需求主體有著一些明顯的特征,首先,在目的上具有盈利性特征,即需求在是希望能夠通過遵守國際會計準則來獲取其中的潛在利益。其次,會計主體在需求內容上也具備不確定性。最后,相比供給主體,會計準則的需求主體就顯得更加的廣泛,不再像供給主體局限于政府機關,而是在此基礎上多了非政府機關等的一些市場主體。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的普遍與平等特性,因此確定兩者都可以是需求的主體。
(二)國際會計準則需求的影響因素
(1)國際會計準則的消費因素。國際會計準則的消費價格是指國際會計準則使用過程中所必然產生的費用,亦或是因為放棄其他調整而產生的相應代價。通常來說,消費價格越低,需求就會越大,相應的,消費價格越高,所需求就將越小。(2)國際會計準則替代品因素。所謂的替代品指的是用其他的方式來取代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的要求,如提供其他信息等。從這一角度來說,也是對國際會計準則的一種挑戰,當替代品的價格遠遠低于國際會計準則的消費價格,那么直接的影響就是需求的下降。(3)外部環境因素。通常情況下,外部環境的穩定性對于國際會計準則的質量會有影響,越穩定,質量越好,同時需求就得到保證。反之,在收到一些經濟危機沖擊等,國際會計準則的質量就會引起質疑,降低了需求。
4結語
總之,國際會計準則供求關系,收諸多因素的影響,處于一個均衡與不均衡相互交替的狀態,在這種交替變換的過程逐漸的得到發展與完善。
作者:娜米亞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 上一篇:國際政治經濟學探究
- 下一篇:黨員干部為民服務心得體會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