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

時間:2022-07-07 08:24:41

導語: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

1農業循環經濟概念

作為農業生產基本單位的縣域農業,其生產與生活中循環經濟的實踐水平對豐富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概念的影響重大。蘭西縣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省的縣域單位,可作為研究縣級循環經濟的代表性對象。

2蘭西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蘭西縣清潔能源使用現狀

清潔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等。農村的清潔能源是將農村生物質材料、作物秸稈、人畜的糞便以及薪柴等生物質就地開發利用的能源,如沼氣、太陽能。蘭西縣作為黑龍江的典型農村代表,具有本省農村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共性。其清潔能源的利用情況也代表了黑龍江省農村的平均水平。我國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較為單一,農村居民仍舊以傳統能源使用為主,清潔能源使用量少。黑龍江省農村常使用能源是煤、電、氣、油等商品性能源,且其使用量大,而清潔能源使用量小。該省農村的清潔能源使用率仍舊處于低水平狀態。太陽能的使用率較高,但由于受氣候影響,沼氣發展程度低,覆蓋率僅占4%。就清潔能源總體使用水平而言,其覆蓋率為72%,但是在數字背后存在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即清潔能源的使用不能滿足該省農戶的能源要求,巨大的能源缺口仍需傳統能源代替。在能源數量短缺的基礎上,清潔能源使用的后續服務也存在缺失問題。

2.2蘭西縣能源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目前蘭西縣的農村具有黑龍江省農村的典型特征,農業生產與農村居民生活相結合,因此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雙重發展軌跡。

2.2.1農業生產以廢氣物綜合利用的發展模式為核心

通過將農作物秸稈粉碎氨化、青貯、微儲及氨化等工業處理措施,加工成便于畜禽消化吸收的精飼料。氣化后的秸稈,可用于發酵產生沼氣方便生產及生活。秸稈還可通過肥料化技術轉化為有機肥料,隨后實現直接還田、堆漚還田等。

2.2.2村莊生活以庭院型發展模式為主

存在初級規模的庭院經濟,即農戶以自己的住宅為中心,利用周圍的非生產占地、自留地、宅基地和坡臺地等可利用的土地及空間,從事以種、養、加工為主的商品生產經營活動。庭院經濟經營靈活,以戶為單位的庭院種植、養殖,不同于承包地,相對獨立和自由,且投入少、規模小,農民可以以市場為導向,在自己的庭院周圍,因戶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生產市場需要的農副產品,有利于農民增收致富。這在蘭西縣的使用范圍較廣,使用程度不一。

3蘭西縣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3.1新型能源利用水平低

黑龍江省農村能源使用在消費結構、利用效率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蘭西縣能源消費以煤和生物質能為主,并存在秸稈和薪材等生物質能直接燃燒的現象,尤其是秸稈的不恰當處理,使其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環境構成了污染和威脅。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主要是秸稈和薪材的直接燃燒,導致資源利用低效化。三是新能源開發嚴重滯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術仍處于初期階段,技術工藝相當落后。如太陽能發電技術等,在蘭西縣仍處于低水平狀態,這導致能源結構性短缺和浪費并存,使得包括清潔能源在內的新能源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3.2能源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沒有完全建立

蘭西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較為成熟的模式僅限于廢氣物綜合利用的發展模式及廢氣物綜合利用的發展模式,其他的農業發展模式由于自然條件受限或技術問題都難以大面積開展。蘭西縣作為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縣域地區,包含種植業、養殖業等多項產業,但目前沒有形成如立體農業模式的發展模式。同時,在廢棄物處理方面仍有不足,如秸稈的處理效率低,農民認可程度不高,關鍵性技術的突破沒有結合其他相應的技術和設備,這成為蘭西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障礙。

3.3存在技術、資金及人員的三項缺失

蘭西縣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技術、資金、人員3方面的缺失。部分關鍵性技術仍未突破,相應的配套技術和設施發展不充分,由于受技術推廣體系的影響,技術推廣力度不足。資金方面,縣級政府的財政力量不足,缺乏相應的農業技術企業作為社會資源補充,因而存在很大缺口。同時,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和設備維修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戶對技術的不認可。

4蘭西縣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4.1以市場價格為主導,改善原有能源消費結構

在推廣新型農業技術、設備,建立農業循環經濟不同發展模式的同時,加大對農業生產及生活中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政府除頒布相關的實施政策外,還可引導市場的能源價格,降低清潔能源的使用價格,同時推出使用清潔能源的優惠條件,并輔以技術指導和設備售出后的維修完善,以家庭和生產大戶為主要目標,促進農業結構的改善。

4.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縣級應當加強農業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兩部分。在農村生活中,注重包括河渠整治、道路、照明、農村沼氣等在內的惠民工程建設;在農業生產中應重視農業環境建設,如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等;同時政府必須對所轄區域進行整體規劃,修建新能源使用的必須設備,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在軟件設施的提高方面,應當注重建立信息服務體系和發展人才隊伍的雙向重點。通過運用政府職能,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的系統服務體系,利用農業循環經濟網絡基礎設施加強農業循環經濟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同時注重培養農業循環經濟人才,建立科研及技術指導階梯型人才隊伍。

4.3建立縣級資金、技術支持體系

縣級政府應根據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需求,設立相關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支持資金,進行資金運用在技術方面的全方位規劃、管理、指導及處理。加強農業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結合黑龍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及自身的現有資源條件,重點組織開發和示范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技術,建立縣級農業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同時,在資金及技術允許的條件下成立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環境污染小或無公害的農業生產技術,廢棄物回收處理技術等綜合技術體系。同時,加強農業循環經濟科學技術交流、促進推廣系統的形成。通過開展科技成果洽談會等活動,構建高效的技術推廣體系,并不斷更新其推廣方式,與農戶密切結合。

5結語

農業是具有弱質性的產業,其生產特點和過程決定了資源在其中的重要性。我國在農業領域資源利用粗放,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成為必要之舉。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循環經濟發展處于低水平階段,基本的發展模式建立不完善、新型能源利用率較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只有在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借鑒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才能提升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

作者:譚鑫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