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與戰略選擇

時間:2022-02-14 11:08:58

導語: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與戰略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與戰略選擇

【摘要】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各地的經濟貿易變得愈來愈加頻繁與密切。隨著世界經濟的縱深發展,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新經濟力量不斷崛起,同時隨著世界經濟的下行壓力增大,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所抬頭,區域自由貿易步伐得以進一步加快。為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國有必要揚長避短,加強貿易政策指引,加大優勢產業扶植力度,同時大力發展貿易服務,以期使我國能在國際經濟貿易中長遠、穩定發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戰略;對外貿易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為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貿易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我們應密切關注國際經濟形勢,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從多維度、多方面進行考量,制定出適宜的對外貿易戰略。總體而言,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選擇,需遵循科學的對外貿易方針,以互利共贏為發展原則,積極拓展對外貿易的領域及深度。

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分析

當前,國際經濟貿易在發展上主要呈現“新經濟力量崛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區域自由貿易加快”三個方面的趨勢。1、新經濟力量崛起。在世界經濟貿易活動中,長期以來,發達經濟體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例如,以美國、日本及歐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他們在整個世界的經濟貿易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這些發達經濟體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世界經濟貿易發展未來的走向。然而,近些年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發展,發達經濟體的發展速度逐漸緩慢下來,新經濟力量開始崛起,并且發展迅速。例如,在進入21世紀后,美國經濟增長平均速度為2.2%;歐洲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2%;日本則處于蕭條發展中。反之,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貿易活動頻繁,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可以預見,在未來十年,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中,很可能趨同甚至超越發達國家及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之所以如此看好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源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多項有利的經濟政策支撐。二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充沛的、相對廉價的勞動力支撐。三是因為發展中發展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相對而言,發達國際及地區則沒有這些優勢因素的支撐,而且他們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經濟體空心化等問題的困擾,因為他們的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很大的影響。正是上述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將助力發展中國家在未來十年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及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國家經濟貿易中,一直以來并存在著貿易自由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兩種既然不同的指導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主義”。長期以來,貿易自由主義一直占據著上風。在貿易自由主義的倡導下,尤其是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迅猛,并迅速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絕對主體,并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奉行貿易自由主義的美國是貿易自由主義最大的受益者,它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遠遠超過日本及歐洲的大部分區域。但是,在90年代后,隨著世界上更多的國家與地區加入國際經濟貿易競爭之中,尤其是一些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發展中國家的加入,美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之中的優勢地位受到很大的挑戰。再加上美國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劣勢,如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等開始顯現,導致在國際經濟貿易之中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而其他經濟發達國家在金磚國際等國際貿易新經濟力量的沖擊下,也或多或少面臨著和美國相同的困境。在此情形下,為確保經濟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逆世界潮流而行,開始奉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以極力維護本國利益,至使在國際經濟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有所抬頭,并呈現愈演愈烈之勢。3、區域自由貿易加快。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主要存在多邊自由貿易、雙邊自由貿易、區域自由貿易三種貿易形式。在國際經濟貿易的前期,多邊自由貿易和雙邊自由貿易占主導。雖然雙邊自由貿易、多邊自由貿易有著一定的缺點。比如雙邊自由貿易規模相對而言較小,影響力比較弱。而多邊自由貿易雖然涉及規模大,影響力也相對較大,但是,因多邊自由貿易因涉及多個國家、多個經濟體,因此共識不容易達成,談判進程緩慢。但是,毋庸置疑,無論是雙邊自由貿易,還是多邊自由貿易,都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現在,隨著世界貿易的深度發展,除了雙邊自由貿易、多邊自由貿易,當前區域自由貿易發展步伐加快,且區域自由貿易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比重越來越高,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二戰后,歐盟的形成帶動和促進了整個歐洲經濟的發展。以美國及加拿大為主體北美自由貿易區促進了整個北美經濟的發展;而以中國為主導的亞太經濟組織等則促進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

針對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結合我國實際,我國對外貿易在戰略上可以從加強貿易政策、扶植優勢產業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三個方面進行。1、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當前在國際經濟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導致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競爭愈發激烈。為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挑戰,我國首先應在政策上制定科學的政策為當前的國際經濟貿易指明方向。結合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在貿易政策上,我國應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所謂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指我們應從戰略的高度,在基于全局考慮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制定我國的貿易政策。對于我國而言,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一方面我國應大力扶植國內新興產業,助力新興產業能逐漸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取得優勢地位。例如,應加大對汽車新能源、航天事業、輪船事業等產業的投入,使這些新興產業能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快速發展,最終成長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并在未來國際經濟貿易取得占據優勢地位。另一方面,我國應加大對優勢產業的扶持力度。優勢產業是我國的強項,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情況下,我國應進一步加大對優勢產業的技術、資金、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保持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地位。2、加強優勢產業扶植。長期以來,在我國國際貿易過程中,存在一個極為突出的弊端,而這一弊端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產業政策是國際對外貿易的重要衡量點,而我國的傳統產業政策覆蓋面過廣,涉及點過多,從而在表面上看似完備,但卻沒有突出重點所在。在資源有限的客觀情況下,產業政策包含的產業部門過多,使得產業政策的扶植力度普遍大為降低,而真正需要產業政策扶植的重點產業,卻因為沒有得到實質上的有力支撐從而難以發揮出國際對外貿易的優勢、長處。為此,基于我國的國情,應調整產業政策,進一步加強優勢產業扶植。選取重點產業進行深入的扶植,以點及面,以優勢產業的發展潛力及影響力,循序漸進的帶動弱勢產業的發展,最終實現整個對外貿易的協調并存。汽車、輪船、航天等產業是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重點扶植對象,因而調整產業政策需有針對性的向這些方面傾斜,使其區別于其他產業而形成優勢產業。3、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主導的經濟模式逐漸被工業產業所取代,而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向服務業方向發展。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不僅是創新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更是我國對外貿易不可獲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服務業已然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考量點。為此,在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選擇中,需強化如交通運輸、旅游、文化等服務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完善與之相配套的其他服務產業,形成涵蓋面廣泛的新型服務產業。提高我國服務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影響力,政府應擴大對服務業的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植,為服務業在國內的發展壯大創造出良好的環境。作為服務型企業,應深化改革,調整運行模式,以創新、進取為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從而在對外貿易中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結語

基于當前國際經濟貿易領域呈現的三個方面的趨勢,結合我國實際,我國應在貿易政策上加強指引,在產業上扶植優勢產業,同時根據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只有這樣不斷取長補短,查缺補漏,才能不斷增強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影響力,切實維護我國利益,促進我國經濟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啟輝.關于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選擇分析[J].同行,2016(13)

[2]李文濤.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背景下我國國際經濟戰略的制定[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

[3]吳義強.從國際經濟貿易角度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制定[J].時代金融,2016(29)

[4]尚鳳華.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與我國對外貿易戰略啟示[J].全國流通經濟,2017(08)

作者:王茜 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