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消費論文:小議居民體育的消費戰略

時間:2022-02-05 04:51:56

導語:體育消費論文:小議居民體育的消費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消費論文:小議居民體育的消費戰略

本文作者:鄒占殷智霞工作單位: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

研究結果與分析

居民體育消費概況“十一五”期間,綿陽市體育產業堅持“一核兩翼”的產業發展思路,實現了“彩票做強、本體做大、基地做實、政策做活”的目標任務。逐步形成了以體育彩票銷售業為核心,以城西體育休閑園區(九洲體育館)、城南體育休閑街區(南河體育中心)為兩翼,以體育培訓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用品銷售業等為支撐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達1000天以上,到館人數達200多萬人次,市本級體育產業參與單位的產業收入由“十一五”初期的320萬元上升到750萬元,增幅為134%。體育彩票銷售網點布局達345個,彩票銷售額穩步增長,2010年底達1.49億元,比2005年增長300%,名列全省第二,體育消費需求穩步增長。不同性別體育消費情況分析由表1得出,女性居民在100元以下體育消費要遠遠多于男性,在100~400元之間的消費男女比例是相等,體育消費在400~700元的是男性高于女性,700~1000元之間和1000元以上的是女性低于男性。可見,男性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要高于女性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不同年齡體育消費狀況分析在年齡劃分上,根據需要將年齡分為18歲以下、18~28歲、29~45歲、46~60歲以及60歲以上6個階段。(如表2)由表2,年齡在18歲的居民體育消費多集中在100元以下,18~28歲的體育消費100元以下的占82人,29~45歲的多集中的700~1000元之間,46~60歲的體育消費集中于100-700元。60歲以上的體育消費多集中在100~400元。由此可見,不同年齡段居民體育消費大多數都集中于400~700元之間,在7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人數很少。調研中我們發現,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響,綿陽災區居民家庭收入來源、收入水平及就業情況均發生顯著變化。震前37.6%的被訪者依靠個體經商等多途徑方式獲取收入,而震后比例下降為27.6%,國家財政撥款成為居民收入的首要來源,比例高達35.3%。綿陽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偏低從根本上制約了消費需求規模,體育消費自然也受到制約。居民參與體育消費的主要形式從表3可以看出,綿陽市居民進行體育消費的選擇上與朋友、同事(同學)一起進行消費為首選,占總人數的55.7%,排在第一位。說明綿陽市居民喜歡集體性質的運動形式,玩伴對他們有顯著的影響。與家人一起進行消費的,其比例占21.2%,排在第二位,可以看出居民的家庭觀念比較強,喜歡比較封閉的“小范圍”的形式;個人單獨進行體育消費的占16%,排在第三位,這部分人主要以學生為主。參加單位或俱樂部組織的體育消費活動的占4.5%,排在第四位,參與的居民較少,可能是這些場所的活動時間相對固定,與很多居民的活動時間不符合或者是場所離居民住宅區較遠等,以其它方式參與體育消費活動的僅占2.6%.由此可以看出;朋友、同事(同學)的友情消費和家庭親情的消費所占比重較大。居民參與體育消費的場所選擇從表4可以看出,綿陽市居民參與體育消費的場所選擇公園、廣場的占39.5%,其次是公共體育活動場所和單位體育活動場所。原因是這些場地不收費,而且不受時間的限制。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選擇體育鍛煉。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場館都是為滿足高水平競賽而建的,各地都對興建可以作為城市地標的大型場館趨之若鶩。綿陽市九洲體育館自建成共舉辦了四次大型賽之后就閑置了,汶川地震的時候安置災民才派上了用場。“我們現在不缺大型體育場館,真正缺乏的是生活體育設施?!眹殷w育總局社會體育研究中心的林顯鵬認為,老百姓現在只能享受低端的體育鍛煉,能夠提供高級運動方式的資源比較匱乏。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分析從表5可以看出,綿陽市居民的體育消費重點放在體育參與型消費上,說明綿陽市居民認為體育消費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居民有一定的體育消費意識,居民現在很關心自己的健康問題。隨著綿陽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余暇時間的增多,以及居民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參與型體育消費將迅速增長。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屬于實物型消費,這些居民體育消費觀念,消費意識和消費結構還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偟膩碚f,觀賞型體育消費所占的比例較低,在綿陽市可供人們觀賞的體育消費市場還不夠完善和成熟。

對策與建議

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升體育消費能力體育消費在本質上已經屬于居民發展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收入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影響居民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要不斷的增加居民的經濟收入才可以保證居民擁有體育消費的能力,從而帶動體育消費的快速發展。震后,綿陽應積極運用國家“輸血型”政策扶持,著重建立“造血型”長效幫扶機制,提高居民的就業水平,增加居民的總體的經濟收入,同時還應適當調整居民的收入結構。綿陽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才會進行體育消費,從而帶動體育消費的發展。合理規劃和建設公共健身場所綿陽市公共體育場所設施應該合理的利用,應該做到有償使用,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體育消費中。綿陽市應利用災后重建契機,爭取財政投入,加強對體育基礎設施、場館的建設力度,多修建一些面向廣大居民的體育娛樂場館和休閑健身場所。政府要扶持體育俱樂部,體育健身所的發展。在公園以及住宅區附近修建體育場館,從而有利于綿陽居民更好的參與到體育消費中。轉變居民體育消費觀念體育消費觀念影響著居民的體育消費能力和水平。人們的觀念就是體育應該由政府或者國家投資的一種福利性的事業。因此,要把體育作為一種“商品”推上市場,在人的思想中必須經過一個適應到轉變的過程。要改變居民的觀念就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居民進行有意識的指導。利用廣告宣傳(包括報刊、廣播、電視)體育的社會價值,以促進綿陽市居民體育價值觀念的更新,使人們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消費中。增加專業人士的培養和引進培養和造就一批體育經營和管理的專門人才對居民體育進行指導。體育部門組織并鼓勵體育經營單位的有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的崗位培訓,從而提高指導水平。招聘或引進一些非體育部門的經營管理人才到體育經營單位從事體育經營管理工作。居民區周邊的健身場所也要有一定的專業人士對居民健身進行指導,以保證居民科學合理的健身。壯大體育消費人口,培養競賽表演市場2000年以來,綿陽承辦了一些具有影響的大型體育賽事,如2000年10月的第四屆全國農民運動會,2002年第二屆全國體育大會,2006年的國際職業體育舞蹈公開賽,2005年世界拳擊錦標賽、第六屆亞洲龍舟錦標賽等。近幾年,綿陽也成功舉辦了一些大型的體育比賽,讓更多的人看到綿陽,了解綿陽。綿陽市應該積極舉辦大的群眾參與性強的體育賽事,激活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促進居民體育消費。綿陽市應以擴大體育人口為突破口,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做到了經常化、多樣化、科學化,形式上以健身俱樂部、單項體育協會為載體,充分調動了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性。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六個綿陽”,把社區體育與農村體育,把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把體育產業與體育設施建設,把體育行政職能與行業協會俱樂部的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綿陽的體育工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同時,還要動員全民以實際行動打造“綿陽健身之城”,讓“體育鍛煉經?;€人健身生活化”,從而推動我市群眾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體育消費。開拓綿陽戶外運動市場綿陽市戶外運動資源十分豐富。其擁有其獨特的王朗大熊貓保護區等自然生態景觀和能充分展現古老的巴蜀文化的6條旅游線路探源王朗•生態之旅;文昌出巡•朝圣之旅;西羌猿王洞•風情之旅;華夏詩城•浪漫之旅;三國遺蹤•探訪之旅;溫泉之都•休閑之旅。同時,綿陽市戶外帳篷節、環仙海湖自行車公路公開賽、梓潼登山節等活動蓬勃開展,充分展現震后綿陽依然美麗的形象。積極推動綿陽戶外運動市場的開展,促進了體育消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