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流通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時間:2022-09-29 10:00:38
導語:商貿流通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貿流通模式可以理解為商品從生產商流轉到消費者所采用的具體方式,當前傳統的商貿流通模式,流通環節過長、中間費用高、購物體驗差,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傳統商貿流通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商貿流通活動的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由于傳統流通模式下生產商不能夠準確把握商品的市場需求情況,而過度依賴于中間商,中間商控制了商品流通環節的大部分利潤,而最終導致了生產商的商品組織化程度降低,庫存風險升高。在傳統流通模式下中間商是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具有較大的選擇權,并且將經營風險和庫存風險轉移到了生產商;在這種情況下商品生產商由于利潤水平過低,也無法保證商品的基本質量,生產商與中間商地位不對等,長期以來不利于供應鏈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流通模式的優化。其次現有商品流通由于過長的中間環節而導致物流效率較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多環節、低效率的層層分銷,不僅會帶來物流周轉低效率和人力資源成本的損失,還增加商品途中損壞的風險。再次商品從原產地生產商到產地批發商、市場中間商、銷售地批發商及零售商,直到交付到消費者手中,每一個層次的周轉和流通,都導致最終商品價格的上漲,提高最終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因此在傳統商貿流通模式下,物流效率降低會延長消費者的購物周期,也會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造成不利影響。
基于電商平臺的商貿流通模式調整
電商平臺為商品的供銷雙方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交易平臺,基于電商平臺商品的生產商和消費者能夠實現直接交流和在線交易,擺脫了傳統商貿流通模式下過度依賴中間商的模式束縛,顯著提高了商品交易和流通的效率,從而有助于供銷雙方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基于電商平臺的商貿流通模式下,商品生產商通過網絡店鋪展示本企業的特色商品,而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選擇自己所需的商品,并能夠實現對商品價格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基于電商平臺的商品流通模式如圖1所示。(一)電商平臺流通模式整合渠道資源縮短流通環節商品流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總和。商品從生產制造開始到交付至消費者的手中要經過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運輸、分銷、批發、零售等諸多環節,過長的流通環節會增加商品的損耗和物流運輸成本,還會抬高商品最終的銷售售價。傳統流通模式下商品流通渠道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少數渠道商憑借自身的優勢壟斷了個別商品的正常流通,肆意提高商品的價格,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互聯網和通信產業的發展為商品流通渠道資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機,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能夠找到更多的貨源,商品生產者通過網絡電商平臺銷售模式也可以增加商品銷售量,擴大商品的銷售范圍。傳統商貿流通模式下,商品流通的渠道資源被一個或幾個大型的商品流通企業控制,由于網絡和通信系統不發達,生產企業、消費者與流通企業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不能夠形成有效的信息流,進而導致了中間的流通環節過多,商品流通成本過高,流通效率低下。而基于互聯網的電商平臺將消費的需求信息與生產商的供求信息進行了深度整合,能夠實時反映出市場的需求情況和供給情況,商品的價格也更為透明。從商品流通的渠道資源分布來看,電商平臺下商品流通渠道更為扁平化,由傳統模式下線性渠道結構轉變為網狀渠道結構,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多的渠道方式,以更加優惠的價格購買到商品。電商平臺模式下實現了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分離與高效管理,并縮短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二)電商平臺流通模式擴大了商貿流通的總體規模基于電商平臺的商品流通模式打破了原有中間商對商品流通的壟斷,并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這種模式具有典型的雙邊市場特性,會極大提高現有商品流通的規模。原有單一渠道模式下的商品流通,由于各個環節層層加價而導致最終零售商品的價格虛高,由西方經濟學原理可知,商品價格過高會直接抑制商品的銷售量與銷售規模的擴大。而在電商平臺流通模式下商品價格的透明度很高,如果有個別中間商以不合理的價格銷售商品,必將被市場所淘汰;電商平臺實現了生產商與消費者的直接對話,省略了中間的商、各級批發商和零售商等過多環節,最終目的是降低商品的零售價格,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電商平臺模式下即使是小規模、實力較弱的生產商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本企業的商品,只要商品的質量過硬同樣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電商平臺基于互聯網整合商品流通過程中的資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為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這種網狀模式下的商品流通效率要顯著高于傳統線性的商品流通模式,進而會逐步擴大商貿流通產業總體的規模,實現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贏。(三)電商平臺顯著降低了商品流通費用商品流通的環節越多、渠道越長,中間各環節產生的流通費用就會越多。將現有商品流通模式調整成為基于電商平臺的流通模式之后,原來需要由生產商或消費者做的協調溝通工作、庫存數據校準工作、金融支付工作等都交予了電商平臺處理,為供需雙方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規模較小的供應商也能夠通過電商平臺為本企業的商品尋找銷路,從而降低了前期市場開發所帶來的巨額成本。電商平臺流通模式的優勢還在于,能夠推進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電子商務產業是建立在社會的基本信用機制基礎之上的,如果供需雙方通過互聯網實現了首次合作,那么就為后續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于電商平臺對現有商貿流通模式調整之后,最為直接的效果是降低了商貿流通活動的總體費用。電商平臺是一種穩定的交易平臺組織,相對于企業主體而言在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上表現更強,而且平臺對市場風險的變化十分敏感,能夠為生產商提供市場風險信號,減少由于市場風險和交易不確定性而帶來的過多流通費用;為生產商提供服務的電商平臺多采用會員制,每年繳納的會員費相對較低,與商品供應商獨立進行市場開發的交易費用相比,電商平臺的流通費用更低;此外電商平臺流通模式還可以采用杠桿化的流通制度,降低傳統流通模式中過多流動資產的占用。一個地區商品流通模式的調整和改變,與地方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進而影響當地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基于電商平臺的商貿流通模式,整合了當地的商貿流通資源,并擴大了地區流通產業的總體規模,將商品流通費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流通模式調整對居民消費水平升級的影響
商貿流通模式從傳統的中間商模式向電商平臺模式轉變后,商品流通環境、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會促進地區范圍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一個地區流通產業的發展環境既能夠反映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也能夠體現出這一地區的居民消費水平。商品的流通環境不能夠等同于消費環境,但流通環境會對地區的居民消費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完善的商品流通環境下,居民的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并且從長期來看消費水平會呈現出平穩的增長趨勢。完善透明的商品流通環境會逐漸改變地區的消費環境,并影響當地居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傳統商品流通模式下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因素,居民無法從理性的角度消費,不利于地區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而電商平臺下的商品流通模式,打破了原有少數中間商對正常流通市場環境的壟斷和破壞,有助于對現有流通環境進行凈化。消費者可以從多個途徑購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而且還能夠對商品的價格貨比三家,提高了消費的自主性。從商品流通渠道的角度分析,流通渠道的扁平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消費水平的提高。依托于互聯網的電商平臺將原有的線性的流通渠道轉變成了網狀的流通渠道,消費者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流通渠道而購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由此可見,電商平臺改變了渠道壟斷的現狀,有利于公平市場環境的建立。商品流通市場的公平程度越高,商品價格的透明度就越高,就越能夠刺激消費者的總體消費水平提高。扁平化的商品流通渠道也改善了商品流通模式的效率,商品流通模式效率的提高,會降低全部商品流通活動的組織成本、運營成本和期間費用,流通產業總體效益的改善,會增加流通產業員工的收入水平和相關制造產業員工的收入水平。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對消費水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勢必會增加支出、刺激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優化。流通產業在國民經濟的主要作用是連接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并促進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因此流通效率的提高和改善將決定社會再生產的效率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的消費能力的增強。傳統以中間商為中心的商品流通模式,流通環節過長,不僅增加了商品流通的成本,過多的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還會阻礙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產要素周轉的效率。而在電商平臺流通模式下,商品的生產商通過網絡平臺直接與市場和終端消費者對接,可以跨過中間環節,生產要素和物資的周轉效率能夠得到極大改善。商品流通效率除了會提高居民消費水平之外,還會影響居民的消費結構,低流通效率下,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有限,因此只能夠將這些有限收入用于生存性消費,而生存性消費商品對于社會再生產上的影響較小;而在基于電商平臺的商品流通模式下,居民用于享受性消費的支出要高于生存性支出,這樣就客觀性優化了居民的消費結構。享受型消費支出比例的提高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只有享受型支出占收入比重提高才能夠證明居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本文基于時間序列法選取流通環節的相關指標作為自變量,以居民消費水平作為因變量,判定流通模式調整后對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選定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影響指標體系確定后,需要對選定的指標做雙向標準化處理,以消除指標在數量級和量綱上的差異,指標正向和負向的標準化處理過程如下所示,其中Xij為處理后的評價指標集合,i為時間序列,j為影響指標的個數:(1)分別計算第i個時間序列中第j個居民消費影響指標的比重wij和指標熵值ζj:(2)上式中,α為模型系數、λ為系統常量取值范圍在0和1之間,第j項指標的熵權ωj與對居民消費的綜合影響得分γj,可以表示為:(3)文章以ZJ省的內衣生產制造及流通行業近15年的大數據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百度云數據庫)為例,分析商貿流通模式調整對于該省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綜合影響,基于上述時間序列模式計算的影響度評價指標數據,如表2所示。從表2綜合影響值的分布情況來考慮,商貿流通模式調整后發揮出了電商平臺的優勢,因此商品流通規模不斷擴大,流通效率持續提高,但庫存周轉率和物流效率方面的影響程度更大,基于時間序列方法的ADF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中ADF檢驗值和P值都為正,符合流通產業發展的趨勢,而流通規模、流通效率和流通渠道結構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會引起居民消費水平檢驗臨界值的相應提高,這表明基于電商平臺的流通模式對于當地居民消費水平的改善,發揮出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賈雯 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商業銀行家庭平臺消費信貸模式
- 下一篇:城鄉居民儲蓄消費傾向異化分析
精品范文
10商貿實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