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扶持政策探討

時間:2022-07-10 04:04:47

導語: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扶持政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扶持政策探討

資源型城市是一種特殊的城市類型,其通常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合理對這些資源進行開采和利用,能夠推動我國經濟以及工業發展,為我國社會穩定帶來有利作用。當前,雖然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相對較為穩定,然而在其具體發展中還面臨諸多問題,不利于自身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也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帶來了阻礙,如產業結構單一、人力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惡化等,因此做好資源型城市的管理尤為重要。而政府作為資源型城市管理的主體,應當合理發揮自身的作用,從宏觀層面出發對資源型城市進行政策傾斜,積極對其進行財政扶持,以便推動其實現長遠持續發展。

一、資源型城市在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我國資源型城市是從計劃經濟時代產生的,通常是在某地區擁有某種或者多種資源之后,在該地區設立資源型企業,有效吸收人員,推動人口集聚而產生城市。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對資源進行開發,推動國家更好地對資源進行運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政府會對這些資源行業較為注重,因此會為這些行業投入較多的資金,而并不注重其他行業的發展,這就導致這些城市普遍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集中度高等現象。通過相關的調查可以發現,我國多數資源型城市中加工業和資源型產業的產值都達到了30%以上,甚至部分地區高于50%,這就可知其產業結構存在十分不均衡的現象。2.人力資源缺乏。從當前我國資源型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這些城市的產業大多都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其工作通常對人力資源沒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與其相適應的員工也往往技能較低。而在產業轉型或者升級的時候,由于需要引入新技術和新設備,因此會導致人力資源無法適應升級需求,這就會導致城市產業升級和轉型無法良好進行。并且,我國多數資源型城市都位于中西部地區,這些地區沒有十分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沒有足夠的優勢來引入高技能和高素質人才。甚至,由于地區經濟不發達,加之城市發展空間較少,一些本地區的高技能人才還會出現外流的現象,這就不利于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對其健康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3.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環境惡化是存在于我國很多資源型城市中的問題,在建國之后,政府為了能夠短時間內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工業發展方面提升了重視度,使得我國經濟按照“先開發后治理”的模式發展,尤其是對于資源型產業而言,“重建設輕環保”的現象更為明顯,這就導致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生態環境迅速惡化。由于在實際發展中不注重環保,從而使得粉塵顆粒污染嚴重,霧霾較多;重金屬超標嚴重,地表水被大量污染,人們用水成了問題;煤炭大量采集,導致地表沉陷,引發大量地質災害等。這種模式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雖然后來進行了治理,然而需要花費較多的資金,并且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影響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4.城市失業問題嚴重。由于資源型城市通常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這就對于職工需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多資源型城市在進行資源開采的時候都需要招收男性礦工,而對女性礦工的需求量較小,這就使得女性人員的就業受到了影響。也正是這種原因的存在,導致很多資源型城市的女職工就業比例較低,就業的性別比例存在嚴重的失調現象。并且,我國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資源會被開采殆盡,而對于資源型城市而言,一旦其資源被開發殆盡或者面臨枯竭,那么就會出現勞動力需求萎縮的現象,這就會導致很多勞動力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從而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

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財政扶持政策

1.提升財政對資源型城市轉移支付的力度。我國資源型城市通常經濟并不發達,沒有較強的財政實力,加之國家長久對資源型城市實行原材料低價政策,導致這些城市很少有自身的資源積累,因此其長遠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而為了推動資源型城市健康持續發展,中央政府應當加大財力支持,不斷提升財政補貼力度,給予資源型城市適當的轉移支付,一方面是對其貢獻的有力補償,另一方面是推動國家整體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第一,合理采用財政貼息、財政參股、專項撥款等形式對資源枯竭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進行扶持,為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保障。由于資源型城市往往沒有較大的優勢來參與國債項目遴選,所以政府應當在中央預算資金或者國債內專門安排一部分支出,以便將其運用到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中。同時相關的金融機構以及國家政策性銀行也應當積極為資源型城市提供金融服務。另外,國家在布局生產力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資源型城市,適當向其傾斜。第二,提升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專項轉移支付的力度。國家要不斷提升對資源型城市下崗職工專項補助資金的標準,同時提升對資源型城市社會保障的專項轉移支付力度。第三,要將政府信用作為基礎有效籌集資金,構建科學化的財政投融資體系,全面推進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要想促進資源型城市的良好發展,必須要從各個方面出發提升扶持力度,要加大通訊、道路、環境、科學、教育、衛生等各個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便更好地吸引接續企業入駐。2.提升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由于我國資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人才層次低、數量少的問題,尤其是缺乏地區主導產業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關鍵技術人才,因此政府應當對這一現象提升重視度,不斷加大該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促進資源型城市人才質量和數量的全面提升。比如,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免費的再就業培訓,對現有人才的潛力進行科學化挖掘。另外,還應當對資源型城市的整體環境進行改善,為人才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更好地體現人才價值,推動人才更為主動積極地為資源型城市貢獻自身的力量。3.科學化調整資源稅費,切實減輕資源型城市稅負。當前我國專門針對資源所征收的稅費主要有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等等,為了推動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當從這些稅費入手對其進行科學化改革,向資源型城市傾斜。比如,可以實行彈性化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率,由于資源開采企業通常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性特點,所以應當針對資源型城市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合理進行費率的確定,如此將量能負擔體現出來。再比如,還可以增加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地方留成比例。國家應當在當前的分成比例上適當上調省級政府的留成比例,以便其能夠有更多的財政資金來扶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第二,做好資源稅的改革與調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資源稅的征稅范圍進行調整,有效將森林資源納入到資源稅中,推動環保的有力開展。還可以改資源稅的定額稅率為累進稅率,并合理進行免征額的設定,促進資源型城市能夠得到更好的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4.設立地方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地方政府應當合理對自身的財政資金進行運用,全面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共同發起設立地方性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就原有的資源型主導產業而言,產業引導基金采用直接性投資或者貼息等形式支持其技術改造,促進資源型產業的技術水平和水準全面提升,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還可以對發展前景好、地方特色明顯的產業進行扶持和引導,培養新興的多元化主導產業,使得資源型產業的比重得以降低,促進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另外,還應當構建有效地方財政投資體系。首先,合理進行財政資金的運用,構建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孵化基地中的軟硬件設施投入應當從財政資金中出,確保基地能夠快速投入使用。其次,要加大財政資金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對各項配套設施進行完善,促進城市轉型。最后,要提升財政資金對各個社會發展領域的投入力度,做好資源型城市環境建設,為其更好地轉型和升級營造較好的環境條件。

三、結束語

資源型城市是否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關系著自身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而且還關乎著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為了推動資源型城市更好地發展,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必須要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支持的積極作用,為資源型城市的順利轉型、升級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房紅,于嘉.論資源型城市財政支持的原則與措施[J].學術交流,2017(01):128-132.

[2]周民良.東北地區“再振興”戰略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研究[J].經濟縱橫,2015(08):58-63.

[3]吳國強,邵顯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的財政政策作用探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03):32-34.

作者:李喆生 單位:南開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