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競爭提升論文

時間:2022-04-01 02:37:00

導語:區域經濟競爭提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競爭提升論文

摘要:以柔性專業化為特征的企業柔性集聚是建立在傳統的企業集聚的基礎上,除了具備一般企業集聚的特點之外,更是發揮出柔性化生產的優勢,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力。本文從企業柔性化生產與柔性集聚的內涵與特征出發,采用由一般到具體的方法,闡述企業集聚發展與區域競爭優勢之間關系,重點分析企業的柔性集聚如何從降低交易成本、獲得外部經濟以及增強創新功能和績效等方面來實現區域競爭力提升

關鍵詞:柔性化生產柔性集聚區域競爭力

一、企業柔性集聚的相關理論探討

1.企業柔性化生產的內涵

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隨著信息革命和全球化推進,許多行業的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許多產業部門中,從福特制(以大批量、標準化和垂直一體化為特征)向后福特制(以柔性技術和組織以及復雜的生產網絡為特點)轉變。這里所說的后福特制就是柔性化生產的代名詞。柔性化生產是指隨著生產環境和市場條件的變化而及時調整以滿足顧客需求進行的生產。根據Malecki(1997)的觀點,在當前生產組織的發展形式中,“柔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內部生產與管理方式柔性化。企業內部的柔性化特征可以總結為六個方面:(1)高度靈活性,以適應不同顧客定做的要求;(2)對新的技術和觀念的快速吸納;(3)對產品生產周期的長短快速反應;(4)零倉儲和超額的生產能力;(5)柔性價格和商業談判的關系;(6)智力和體力工作活動的一體化。所以,柔性化企業不僅在企業內部實現生產成本與管理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產品創新速率和多樣性,增強了企業內部管理靈活性,有效地實現了范圍經濟。

二是企業之間關系的柔性化。主要表現為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和客商企業之間的生產協作或交易關系的變化。在后福特制時代,企業在市場中與客商可以隨時聯系,了解顧客的滿意程度和要求,獲取更明確、更直接的需求信息,消費者個性化的要求也為企業的產品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企業之間關系的柔性化,進而使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制造商之間更容易形成一個相互學習的整體,推動了集體學習的進程,也降低了學習成本,促進更多有創新價值的活動發生。

三是新的柔性勞動的采用。柔性化的企業中,學習型工人和兼職勞動力大量出現。不僅R&D人員、工程師的比例增加,而且生產線上的工人也多為學習型工人,更多的參與到產品的改進和創新的活動中去。

2.企業的柔性集聚以及特征

以柔性專業化為特征的大量企業的集聚被稱為企業的柔性集聚。企業柔性集聚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在集聚體內部,存在廣泛的勞動分工和不斷增加的小型專業化生產企業。(2)集聚體包括幾個相關部門的企業以及其他行為主體如大學、研究機構及其他公共組織機構等,它們通力合作,協同創新,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創新活動的價值增值。(3)由于企業的不斷衍生和快速增長,要求本地的勞動力高度集中,勞動力市場充裕,市場中的勞動力在本地企業之間相互流動性強。

二、企業的柔性集聚與區域競爭力提升

1.企業集聚發展與區域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

區域競爭力是一個區域在發展的過程中與其他區域相比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控制資源和市場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個區域為其自身發展對資源的吸引力和市場的爭奪力,是支撐一個區域持久生存和發展的力量。產業集群所具有的聚集效應、共生效應、協同效應、激勵效應與暈輪效應等,最終將綜合體現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區域效應,即一個地區內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會有效地組合區域內的經濟與社會資源,增強區域的競爭力。

(1)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有助于區域生產要素條件的改善

第一,社會生產條件和輔助行業所提供的專門服務的共享。在企業集聚區內,眾多企業共享基礎設施,有效節約了建設基礎設施的費用,并使其利用效率得以提高。第二,區域企業集群形成的企業網絡中,基于網絡的信任機制,增加了各企業的社會資本,使企業融資的渠道多樣化。第三,區域企業集群中技術和知識的溢出效應,使企業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資本,提高了人力資本的質量。

(2)企業集群與區域企業競爭的空間環境變化

企業集群是根植于區域社會關系網絡之中的,強化了企業同政府、研究機構、民間組織、中介組織、金融機構等之間的關系,優化了企業發展的區域空間環境。在良好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各企業展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促進了區域的創新活動,使區域企業采取適當的投資方式和競爭戰略,不斷升級演化,成為區域競爭優勢的不絕源泉。

(3)企業集群的網絡效應與區域需求條件變化

企業集群使企業在特定區域聚集結網,成為企業網絡,這種企業網絡會形成一種極強的網絡效應。網絡效應有雙重涵義,一是直接的網絡外部化,二是間接的網絡外部化。從直接的網絡外部化來看,企業集群能產生市場資源的協同效應,擴大區域的市場需求。比如,我們在談論某一名牌商品時,總是會牢牢記住它的產地,對這一產品的信任會擴大到對這一區域中其他產品的信任。從間接的網絡外部化來看,在集群中,相關產業的產品或者說互補性產品門類齊全,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隨機性的需求。可見,小企業集群形成的網絡效應,改變了區域產業分散時的需求條件,隨著集群的擴展,集群的聲譽的傳遞,能使這種需求向區域外乃至全球擴展,從而取得區域競爭優勢。

(4)企業集群的創新能力與區域新產業的衍生

企業家在企業創新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家的能力與關系網絡資源的結合,使其成為區域創新的核心力量。企業集群的形成,不但能不斷吸引當地企業家,而且外地的企業家通常也會遷移進入。同時,由于有著共同的區域社會文化背景,企業家精神能深深根植于區域環境之中,并融合于區域經濟發展之中,不僅培育著更多企業家資源,更孕育著區域創新的精神與動力,成為區域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2.企業柔性集聚更具提升區域競爭力的優勢

區域競爭力又可以從交易成本、外部經濟和創新等三方面進行理論上的解析。

(1)柔性集聚體內交易成本降低

專業化分工的企業在地理空間上集聚,通過縮短聯系的距離以降低成本。產業在柔性集聚過程中,提高了專業化企業相互之間的交易效率,并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在柔性集聚體內,企業的經濟活動是植根于地方社會網絡之中的,人與人之間信任度較高,地方社會網絡的形成與發展擁有良好的信任基礎,從而促使交易雙方很快達成并履行合約,地方社會網絡還可以節省企業搜索市場信息的時間與成本。

(2)柔性集聚體的外部經濟獲得

“外部經濟”最初由馬歇爾提出,它是由許多性質相似的小型企業集中在特定地方而產生的,并為區域內部的企業所共享。在產業柔性集聚體內實現的這種外部經濟,主要體現在三方面:①對市場的及時反饋。對于柔性企業來說,相關產業的企業集聚可以及時獲得產品供應并及時向客戶提供產品,還可以比較方便地控制分包商的產品質量。②促進專業化,提高生產率。在柔性集聚體內,大量專業化的中小企業集聚一地,使得區內通過分工與協作,實現規模生產。而逐漸增強的專業化水平,也使得柔性集聚體內部的生產率不斷提高。③實現對勞動力的柔性需求。柔性集聚體出現在傳統工業區之外,這里很容易吸引自由勞動力,形成規模較大的自由勞動力市場。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需要及時調節工人的數量,減少了管理成本和工人保障方面的費用。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勞動力市場多具有流動性強的特點,客觀上,勞動力的高流動率加快了知識和信息的流動,并增加了創新的機會。

(3)柔性集聚體內的創新活動發生與增值

柔性集聚體的創新功能增強以及內部的創新活動發生與增值,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集聚體內知識、信息的“累積效應”產生以及快速流動;二是通過集聚體內新企業的產生與成長,實現更有效的資源組合與配置。①集聚體內知識的累積與傳遞、擴散。首先,占據整個知識的絕大部分且對創新極為重要的是隱含經驗類知識(tacitknowledge)。這類知識主要蘊藏在專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大腦之中,一般很難用語言表達,地理、文化和機構的接近便于企業之間通過人員流動與私人之間的交流等形式建立穩定和持續的關系,為隱含經驗類知識準確地傳遞與擴散提供了基礎條件,從而有利于提高創新速度。其次,絕大部分對創新起重大作用的關鍵信息常常來自于非正式渠道,往往局限于相關產業的聚集地。除了以上的優越條件,真正促使企業創新的動力還在于企業自身。大量同行業企業集聚一地常使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表面化,迫使企業利用這些優越條件積極參與創新活動,以獲得市場競爭力,更快、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②柔性集聚體內的新企業快速衍生與成長。發達的柔性集聚體以較多的市場機遇、較低的運作成本和較小的風險等有利條件促進新企業的生成,并增強集聚體自身競爭能力。第一,集聚導致外部經濟的產生,外部經濟成為企業進一步集聚的動力,集聚規模擴大后,對中間產品和輔助產品的需求量也相應增加,這又創造了更多的市場機遇,促進新企業的誕生與成長。第二,由于集聚體內的生產服務配套條件較好,專業化分工較強,新企業創建所必需的資產、技能和人員往往很容易在區域內部得到解決。因此,新企業進入到產業協作鏈中的障礙比別處低得多,有利于新企業的創立。第三,新企業創新與發展的風險進一步降低。由于上述兩方面原因,加之集聚體內企業員工更容易發現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空隙,并可以利用已建立的社會關系創辦自己的企業,從而更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創業風險。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E·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莊晉財.區域要素整合與小企業發展[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6.

[4]袁莉.集聚效應與西部競爭優勢的培育[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5]姚曉霞.發展中小企業集群提升區域競爭力[J].現代經濟探討.2003.11.

[6]蓋文啟,朱華晟.產業的柔性集聚及其區域競爭力[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