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景氣指標體系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9 08:47:00
導語:區域經濟景氣指標體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制度倫理
論文關鍵詞:景氣分析;先行指數;經濟周期
論文提要:經濟景氣研究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近百年的歷史,已成為世界許多市場經濟國家監測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手段。近十幾年來,我國景氣指標的相關研究累積了大量經驗,并逐步建立了我國的景氣指標體系,用其監測分析我國經濟波動。然而,對我國區域宏觀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尚未形成體系。我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有很好的多樣性,所以對區域宏觀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相關理論研究及其意義
經濟景氣研究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五個階段,已經有了大約近百年的發展史。最早的是哈佛指數階段,該指數是由13項監測指標根據時間差異關系分別編制的。包括與股票市場有關的“投機指數”、與商品交易市場有關的“商情指數”,以及與金融市場有關的“金融指數”。該指數不僅能夠指示景氣動向,而且能夠超前預報;第二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形成階段。1937年密切爾和伯恩斯研究了近500個經濟指標的時間序列,選擇了21個指標構成超前指示器,之后又提出了研究報告“循環復蘇的統計指標”,預測出了經濟轉折的時間,并被后來的實際經濟波動所證實;第三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發展階段,這階段對擴散指數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第四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國際化階段,20世紀七十年代,NBER和穆爾的國際景氣研究中心將經濟景氣方法用于監測分析國際經濟波動,最初建立的是西方七個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第五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創新化階段J.H.斯托克和M.W.沃森提出了新的景氣指數概念和制作方法。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景氣指數方法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
景氣研究思想在不斷開拓創新,實際應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市場經濟國家監測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近十幾年我國景氣指標的相關研究累積了大量經驗,并逐步建立了我國景氣指標體系,用其監測分析我國經濟波動。
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無疑是當今全球經濟中最好最大的事件,它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從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到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有的經濟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無疑成為監測的重點,我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有很好的多樣性,加之對我國區域經濟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尚未形成體系,所以對區域宏觀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一方面我國相關理論的研究存在不足之處,盡管景氣指數方法在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在我國理論發展還相對落后,缺乏理論創新。本文試圖從景氣循環指標體系的領先、同步、滯后指標的模式中將先行指標分離出來,對先行指標和先行指數進行研究,對景氣循環方法的深層次研究以得出較為適合的區域經濟特性的先行指標體系;另一方面提出將以一個區域經濟數據為背景來建立實證分析,構建出區域經濟運行監控的先行指標體系,對省一級政府更好地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協調經濟發展、保持經濟快速平穩運行、避免出現較大波動有實際指導意義。本文對國內外景氣指標體系構建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充分地研究,對我國舊先行指標體系進行了必要的參考,旨在建立一套適應當前宏觀經濟管理需要的經濟景氣先行指標監測體系。本文對指標序列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在指標篩選方面力求更符合區域經濟特性,對經濟波動更敏感。
二、區域經濟景氣指標體系的指標選取
區域經濟先行指標的選取一定要切實結合區域經濟的特性。由于我國傳統二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地域分布和政策上的原因,我國各地區逐漸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區特色的經濟,包括金融外貿服務型、農業加工和能源礦產型等等各種類型的經濟。在早期已經研究的經濟指標體系下,還要著重考慮能反映區域經濟特性的經濟指標。
除此之外,選取指標的原則包括:1、先行性。所選指標對GDP有明顯的先行性,其變動先于基準循環指標,能夠在一個比較早的時間顯示、預測總體經濟波動,對GDP的變動有一定的導向性。2、經濟重要性。與基準指標之間的先行關系有重要的經濟原因,能夠引起經濟活動的波動,表現經濟主體的預期,對經濟活動的變化調整迅速。3、周期性。其周期趨勢必須領先于基準指標,并且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具體來講,與基準循環波動相比,先行指標的趨勢變化至少領先3個月,并且表現為兩次以上的單向引導關系。4、數據質量。統計覆蓋的序列口徑寬廣,盡可能覆蓋經濟重點部門的指標序列,數據在月份而不是季度基礎上編輯,數據及時易得,無間斷,無頻繁修正。
指標的篩選原則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統計體系及統計方法的不斷完善,統計的種類越來越多,統計指標的數目也日趨龐大,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信息資源。其中,影響景氣波動的不僅有產業的活動,還包括就業、金融、財政、消費、物價、庫存、貿易等領域的廣泛的經濟活動,因此收集數據時應盡量包含這些領域。
從大量經濟指標中選擇景氣指標還應考慮到以下幾條基準:(1)經濟上的重要性;(2)統計上的充分性;(3)統計的適時性;(4)與景氣波動的對應性。經濟上的重要性是指所選指標在景氣的把握上是特別重要的,并且代表經濟活動的一個領域,所選指標合起來代表經濟活動的主要方面;統計上的充分性是指該指標是月度(或季度)統計數據,并且數據區間較長、較完整、覆蓋面大、可信度高;統計的適時性是指數據能及時定期地統計上來,并予以公布,在每月(季度)后的1~2個月(季度)內即能使用;主要參照以下標準:(1)指標跨越的時間盡可能長,一般時間跨度至少包括5次循環。但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適當縮短跨越時間長度的要求;(2)先行指標的峰值比基準循環的峰值先行至少三個月以上;(3)各個先行指標的特殊循環與基準循環接近一一對應,且在最近的連續三次循環中,至少有兩次循環的峰值保持先行三個月以上。通常,指標體系是用于監控實際產出的周期性波動,為此要盡量采用指標的不變價序列。三、指數的合成及檢驗
經濟景氣指數是綜合反映社會經濟變量波動的相對數,具有簡潔性、直觀性的特點。經濟景氣分析就是利用經濟景氣指數將不同數量的社會經濟現象加以綜合度量,進行動態比較的一種綜合分析方法。經濟景氣指數從最初數據篩選到最終指數合成,編制過程較為復雜。初選指標組確定后,要進行基準循環模式的確定、基準指標的選取和對指標初步分類等工作。對季節性明顯的指標序列進行了季節調整去掉季節因素,通過比值求出指標的增長率序列,然后進行第二次調整去除不規則因素,得到景氣指標增長率序列組。合成指數CI不但可以反映景氣變動的轉折點,還可以把握景氣變動幅度的相對大小,并給出數量標志,因此采用CI合成指數。在合成方法上,使用美國商務部的合成指數計算方法,并使用等權。通過K-L信息量法、時差相關分析法和峰谷對比分析法,對指標增長率序列組進行篩選、分類,確定出景氣指標的先行、一致和滯后指標終選組。
先行合成指數用來預示未來經濟運行軌跡的變動趨勢;一致合成指數用來反映當前經濟運行方向和運行力度;滯后合成指數用來最終確認經濟循環的轉折點和經濟運行的某一狀態是否開始或結束。利用合成先行指數曲線和GDP增長率進行比較,以檢驗合成先行指數的先行預測效果,并且可以通過實際應用對各合成指數的效果進行檢驗,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
四、結論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學者在經濟景氣周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區域先行指標體系,但我國較薄弱的數據基礎給合成指數的編制帶來困難,加上我國的統計體系還不完善,統計的范圍還不夠廣泛,統計數據的時間長度也較短,統計口徑經常調整。再者,在指標合成過程中的一些技術細節有待改進,比如時差的測定數據平衡性檢驗等方面。
合成指數所使用的指標都是經過季節調整,去除了季節因素和不規則因素的序列,增長率循環分析仍是景氣分析的主要方式。區域經濟政策作用具有不確定性,給經濟景氣分析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最后應該指出,經濟指標的循環特性是不斷變化的,同時,統計數據采集方法也在不斷調整。指標體系使用過程中要定期考察各指標的先行穩定性,及時對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和修訂。
區域經濟景氣先行指標監測體系有利于我們正確把握區域宏觀經濟走勢,增強區域經濟調控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建立一套適應各區域經濟管理所需要的經濟景氣指標監測預警體系并定期對其進行調整和完善。在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經驗的同時,如何使區域景氣指標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仍需要做大量的相關研究、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到模型方法的實用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我們后續的努力,最終使完善的區域經濟景氣指標體系為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董文泉,高鐵梅等.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2]王小波等.經濟周期與預警研究——理論、方法、應用,冶金出版社,1994.
[3]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2002.
- 上一篇:小學教師嚴謹治學事跡材料
- 下一篇:農村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