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創新網絡中企業博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07 03:59:00

導語:區域創新網絡中企業博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創新網絡中企業博弈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合作與競爭是網絡中企業進行創新的主要形式。本文運用博弈論的基本原理,構建區域創新網絡博弈模型,通過對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創新網絡中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創新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探討區域創新網絡中促進企業合作創新的建議。

論文關鍵詞:創新網絡;協作與競爭;博弈分析

1引言

區域創新網絡(regionalinnovationnetwork)是近幾年來理論界、實業界和政府部門共同關注的熱點,這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直接相關。在這一時期,地方化特征明顯加強,資源更加集中于那些具有良好創新環境的地區,學習與創新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保持區域的獨特性和競爭優勢,人們更加重視挖掘區域特色的知識和技能;為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人們更加重視營造根植于地區特色的區域創新網絡而競爭與合作又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形式,在日益激烈和復雜的競爭環境中,眾多企業和機構之間形成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網絡關系和創新氛圍是創新本身的需要,也是網絡式創新的一個顯著特點。

區域創新網絡是在區域創新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對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定義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1)系統性創新的基本制度安排;(2)構建學習型區域進而推動創新的有效載體;(3)創新主體相互依存的集體學習環境。本文認為區域創新網絡是指地方行為主體(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組織及其個人)之間在長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與交流關系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區域創新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某一專業領域內各種相關的企業,除此之外,創新網絡還可縱向延伸到銷售渠道和客戶,橫向延伸到提供互補品的供應商。尤其重要的是,區域創新網絡還必須包括政府和其他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各種中介服務機構等,也就是說,區域創新網絡實際上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企業以及各種機構聽組成的區域共同體。

作為一種新興的創新組織模式,區域創新網絡具有開放性、合作性、創新性、相互依存性等特性。綜合現有的文獻來肴.大多數文獻都在集中討論區域創新網絡的實質及功能、區域創新網絡的構建及創新網絡的績效分析等。這些文獻都從外部對創新網絡進行研究,而針對創新網絡內部企業與企業之奄"何合作、如何競爭及協作需要滿足的策略等問題,較少有人研究,本文主要對創新網絡內部企業之問如何合作與亳爭進干亍研究,并建立博弈模型.找出企業協作創新的條件。

2博弈的基本模型

在區域西網絡中有很多同質企業、關聯企業和中介機構,合作關系可以發生在兩個企業之間,也可能發生在多個企業之間,還可能是大學或科研機構之問。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簡化為兩個企業的關系。網絡內部各主體之問的協作與競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電是一種不斷的選擇過程,而在這些過程中存在兩種基本狀態——合作與不合作。

2.1博弈基本假設

假設1:假設企業A和企業B進行合作創新,每一次合作的總投入為I(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及技術資源等要素投入,均用貨幣進行折算);其中企業A投入的所占的份額為n,企業B投入的所占的份額為b,則a+b=1。

假設2:設企業A采取合作的概率為P,相應地采取自私行為的概率為1一P;企業B采取合作的概率為q,相喧地采取自私行為的概率為1一q。

假設3:如果合作雙方相互信任.則企業采取合作行為.設企業合作創新的收益為,按投入比例分配.其收益R的大小與創新的合作效應系數(k>0)正相關;如果企業A、B都不互相信任,雙方都采取自私行為,則認為沒有任何合作,創新也就不會產生任何收益,此時雙方的支付都為0;如果企業A合作,企業B不合作.可以認為企業A的投入完全被企業B獲得,并導致今后不再合作,反之亦然。

假設4:設企業A.B之問的合作是受一種正反饋激勵,用表示,合作的次數越多,合作就越默契。合作受到的激勵具有累積性,存在一種時問傳導的正向共同運動(PositiveCo—movement),每一次合作的成功都會原來的基礎上受到一次正的激勵越大,合作效果就越好,收益就越大。

2.2構建支付距陣

根據以上假設,可以構造出企業A、B在第n(n為合作次數)次合作創新時的支付矩陣,見圖1

下面從自然角度進一步分析企業A的行為及支付,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當企業A與企業B均合作時,企業A的支付矩陣為其投入比例所得的收益份額。

第二種情況,當企業A合作、企業B不合作時,企業A的支付矩陣為0。

第三種情況,當企業A自私,企業B合作時,企業A的支付矩陣為企業B投入的損失。

第四種情況,企業A,B均不合作時,企業A的支付為0。

3基于博弈模型的合作創新條件分析

下面分別討論企業A和企業B選擇合作時應該滿足的條件。

3.1企業A合作創新條件分析

從企業A的角度考查支付函數,此時企業A對自己的行為具有完全信息,而對企業B有不完全信息。企業A是選擇合作還是不合作,關鍵就在于它選擇合作時(P=1)的期望支付與選擇不合作時(P=0)期望支付之差的大小。顯然,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A選擇合作的條件為,根據式(5),必滿足:

分析式(6)可以得出:

第一,當一定時,如果k較大,n可以相對較小;如果k較小,則要求。相對大。由此得出企業A選擇合作的第一個條件:當創新的合作效益比較大,即預期的創新收益比較大時,企業A即使在創新過程中主動性(指該企業所占投入比例的大小和按投入比例分配所得到的相應創新收益比例的大小,下同)較小,也愿意采取合作行為;當創新合作效益較小時,在創新過程中只有企業A的主動性較大時,它才愿意采取合作。

第二,當k一定時,如果比較大,a可以相對較小;如果較小,則要求a相對較大??梢缘贸龅诙€合作條件:當合作次數較多,建立一種信任關系以后,即使在創新過程中企業A的主動性較小,它也愿意合作;當合作次數減少時,企業之間還沒有相互了解,缺乏信任時,在創新過程中只有企業A的支配性較大時,它才愿意選擇合作。

3.2企業A、B共同合作策略分析

從企業B的角度分析。從理論上來講,對局企業B的博弈行為與企業A的博弈行為在相同策略環境下的理性選擇方式相同,因此,如同推導式(6)一樣,同理可得企業B愿意合作的條件:

所以,企業A、企業B同時愿意合作的條件為:

從圖3可以看出,在a+b=1的直線上,區間[D,E]為A、B兩對局企業同時選擇合作時的條件區間。[D,E]區間的長短與相關,越大,則越小,而[D,E]區間將越大。另一方面,D、E都沿直線a+b=1向對方延伸,顯然有圖解可以證明,只有在a=b=1/2時,即在點,當兩個企業對等投入、對等承擔風險和對等風向創新收益時,雙方才最有長期或重復合作的愿望。由此,我們得出第三個合作條件:對等投入有利于合作。

另外,我們將式(5)對q求偏導數可得:

式(9)表明,是q的增函數。我們可得第四個合作條件:企業A的合作愿望隨著對局企業B采取合作行為的慨率q增大而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企業A、B之間的信任度越高,他們之問的合作就越穩定。

4結論與建議

區域創新網絡中企業的創新行為實際上是行為主體的動態策略過程,各行為主體基于追求自己的利益的目的,貢獻各自的創新資源而協作創新。根據前面的分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網絡合作創新:

4.1提高預期的合作效應

預期的合作效應系數k越大,網絡中的企業合作愿望就越強。因此,可以提高k值來改變企業間的合作態度。提高預期的合作效應系數有以下途徑:一是改進合作方式,二是改善合作的結構,三是重視合作過程中的溝通,四是加強合作過程的管理。

4.2增加信任,提高合作次數

信任是一種新的創造財富的“社會資本”。通過信任可以降低網絡內企業的交易成本,為企業合作創新提供動力。創新主體合作次數n越大,企業之間就越能夠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種默契,減少了策略的不確定性,進而逐步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

4.3提高合作的積極性,即增大激勵因子

激勵因子越大,企業越有合作愿望。我們應該從加強合作雙方信息交流、建立公平機制、培育良好的合作環境等方面提高值。創網絡中企業通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實現知識的流動,而這種信息的互動對技術創新尤為重要。

4.4協調合作平等關系

喬爾·布利克和戴維·厄恩斯特研究認為,“合作關系越平等,前景就越光明”。他們通過實證研究得出這樣一條結論:成功率最高的是權益各占50%的合作關系。而我們所構造的合作競爭模型可以從理論上證明:當a=b=1/2時,兩個對局企業A、B之間最有可能采取合作創新行為。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創造條件,使主體對等投入、對等承擔風險和對等分享創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