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全球化的作用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09 10:50:00

導語: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全球化的作用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全球化的作用探討論文

摘要:目前,學術界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阻力。而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全球多邊經貿規則及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影響,使我們發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全球化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區域化阻礙全球化的觀點缺乏充分的現實依據。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多邊貿易體制;促進作用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是目前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目前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即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阻力。本文則認為,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僅沒有阻礙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且還在許多方面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本文認為經濟全球化與多邊貿易體制是一致的,故在用語上二者可互換。)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全球化(多邊貿易體制)的促進作用

1、區域經濟一體化同樣以貿易自由化為目標,與多邊貿易談判的目標相吻合,有利于促進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

2、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由于數量更少、地域較近、經濟文化水平較為接近,因而更易協調各方立場和利益,能使有關參加方在多邊貿易體制下暫時無法實現的自由化利益在小范圍內得以實現,從而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有效補充。

3、區域經濟一體化所涉成員遠少于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各成員間就貿易自由化進程達成一致的難度相對較小,從而有利于在小范圍內更快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進而坐在WTO談判桌前的代表數量就可下降,從而有效地降低多邊貿易談判的復雜程度和難度。

4、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作為多邊貿易自由化的“試驗場”,通過小范圍的“試驗”可為多邊貿易體制提供大有裨益的經驗教訓,為國際貿易自由化提供可供借鑒的先例,發揮示范效應。如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產生之前,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澳新自由貿易區等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已就服務貿易自由化進行了大量細致的規定。這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認識,有助于消除人們的疑慮,為多邊規則的達成和實施提供一定的思想認識基礎。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WTO發展并走向成熟的中間環節,有助于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向更深層次發展。

5、當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具有重疊性,即某一國家是多個組織的成員國,這類國家能起到橋梁的作用,促進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推動全球多邊貿易談判。

6、區域組織的強大凝聚力,可在多邊貿易體系中抗衡經貿超級大國,從而防止和避免多邊貿易體制成為超級大國稱霸的工具。

7、某一區域內的自由化行動可以激勵其他國家和地區采取同樣措施,進而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如1996年11月,APEC蘇比克峰會批準到2000年消除信息技術產品的所有關稅,并在新加坡召開的WTO部長級會議上呼吁將信息技術協議推向全球。APEC稱如果WTO成員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準備加入該協議,APEC將于圈內自行實施之。此舉顯然會導致出現新的差別待遇,于是圈外國家對此作出了正面回應,這樣APEC在實現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同時,又推進了全球自由化。

8、區域經濟一體化所產生的貿易創造遠遠高于貿易轉向。所謂貿易創造就是指一體化組織內部取消貿易壁壘后所帶來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增加,而貿易轉向則是指一體化組織內部取消貿易壁壘后所造成從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到從成員國進口的貿易方向轉移。區域經濟一體化必然會造成一定的貿易轉向,因此使許多人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不利于全球的共同繁榮,并從而阻礙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特魯曼、巴拉薩、克雷寧等經濟學家曾對歐共體所產生的貿易創造及其對歐洲自由貿易區造成的貿易轉向,進行了數量化評估,所得出的結論是:貿易創造遠遠高于貿易轉移,歐共體的一體化發展并沒有對其最重要貿易伙伴———歐洲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產生嚴重的經濟影響。目前存在著一種研究傾向,即把經濟一體化組織建立后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發展簡單地歸結為貿易轉向的結果。例如,有的學者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美、加、墨的3邊貿易增長單純看作是對區域外貿易壁壘的結果。1987—1997年10年間,美墨貿易額增長了3.5倍,而同期中國對美貿易額增長了6.7倍,馬來西亞對美貿易額增長了近5倍,泰國對美貿易額增長了4.3倍。此間沒有證據表明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造成了嚴重的貿易轉向。1997年以后,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造成泰國、馬來西亞對美貿易的大幅度下滑,而中國對美貿易則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

9、區域組織間相互重疊交叉,而非相互封閉、孤立與對抗,且跨地區和重疊性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將使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國論文聯盟-WWW.10、GATT和WTO承認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其采取寬容態度。GATT第24條第4款寫道,“通過自愿簽訂協定發展各國之間經濟的一體化,對擴大貿易的自由化是有好處的”。類似內容也見于GATT1994年對24條的諒解之中,“考慮到自1947年GATT成立以來,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在數量上和重要性上都有了極大的增加,并成為當今世界貿易的重要部分,則進一步確定,此類經濟一體化可能對擴大世界貿易做出貢獻”。由此可見,GATT并沒有完全把區域經濟一體化當作是GATT的對立物,而是肯定其對自由貿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同時有監督管理規范,一是規定組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的。GATT要求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建立的目的應是便利區內貿易,關稅和其他限制性商業規章方面的限制,不能高于或嚴于自由貿易區或關稅同盟建立之前的水平,即不能對區外非成員提高貿易壁壘。組成一體化的成員國應最大可能避免對GATT其他成員的貿易造成不利影響。GATT一成員方因組建關稅同盟計劃提高約束稅率,與GATT第2條沖突時,必須按第28條規定的程序辦理,并進行補償調整。二是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立和運行做出了程序上的規范。首先,確立了通報制度。任何締約方組成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必須向GATT締約國全體通報。通報的主要內容有:相關資料、協議的運行情況,協議的任何重大變化或發展等。其次,要求一體化制定內部壁壘減讓計劃和時間表。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必須在合理期間內成立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合理期時間一般最長為10年。如情況特殊要求超過10年,須向WTO貨物貿易理事會提供完整的解釋。預訂的計劃和進程表如要修改,必須向貨物貿易理事會通報。最后,建立了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審查機制。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就有關建立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的資料提交GATT后,GATT即組成工作小組,根據第24條的有關內容進行審查,并通過貨物貿易理事會向有關各方提出建議。審查中如發現沒有訂立計劃和時間表的,GATT須建議訂立此類計劃和時間表,如成員方不遵照執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則不能保留或實施。如發現雖訂有時間表和計劃,但GATT認為在所擬議的期間內不可能組成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或認為所擬議的期間不夠合理,GATT可向有關成員方提出修改的建議,如各方不遵照執行,則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議也不能保留和實施。GATT的上述規定目的在于,使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后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盡可能最小化,同時,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立、發展、變更納入GATT的管理和規范體系,以保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與GATT的規定相一致。

11、相對于區域內成員,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對外確實存在歧視和差別待遇,但這是一種相對的歧視和差別待遇。GATT要求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建立的目的應是便利區內貿易,關稅和其他限制性商業規章方面的限制,不能高于或嚴于自由貿易區或關稅同盟建立之前的水平,即不能對區外非成員提高貿易壁壘。組成一體化的成員國應最大可能避免對GATT其他成員的貿易造成不利影響。GATT一成員方因組建關稅同盟計劃提高約束稅率,與GATT第2條沖突時,必須按第28條規定的程序辦理,并進行補償調整。因此這種歧視和差別待遇只是相對于區域內的,與絕對提高對外壁壘不可同日而語。另外,根據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開放性特點(區域組織也與區域外組織和國家有廣泛往來),以及GATT、WTO談判成果,對外歧視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在降低。并且,歧視和差別待遇導致區域外國家加入區域組織,導致區域組織擴大。公務員之家

12、區域一體化組織在貿易行政管理、技術標準、規則等方面趨于一致,使區域外國家貿易便利性大大加強。

13、區域行動能夠為官員、政府和國家提供學習機會,從而更好地建立多邊貿易體制。

區域集團的形成和發展為成員國政府、管理階層和利益集團參與多邊談判、開辟貿易自由化新領域并制定相應的規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培訓機會。區域行動能夠使官員、政府和國家熟悉相對較小的區域內自由化進程的設計和實施,從而使它們最終能更容易地轉向類似的多邊行動。

綜上所述,就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本文總的觀點和結論如下:

1、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將長期并存、相互促進、又相互矛盾。

2、在承認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全球化存在負面影響的前提下,更多看到它對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促進意義。

3、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世界經濟走向全球一體化的步驟、途徑和必要階段。

4、區域經濟組織范圍不斷擴大并逐步走向聯合,必將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5、區域經濟一體化與WTO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