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時間:2022-01-11 10:24:59

導語:物流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摘要:選取龍巖市1993~2014年物流產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增加值作為統計數據,建立回歸模型實證分析龍巖市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狀況,結果表明物流產業發展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但龍巖市物流業存在總體規模偏小等問題。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支持物流企業做強做大,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關鍵詞:物流產業;區域經濟;產業結構

現代物流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區域經濟的發展結構和水平決定了物流的發展結構和規模。反之,物流業的發展能力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作用,并進一步促進社會分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如何增強物流產業為其他產業提供保障服務的能力,發揮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課題。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龍巖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的需求逐漸增加,物流業不斷發展。2014年,龍巖市GDP為1621.21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幅度為9.7%,其中第一產業187.80億元,第二產業876.25億元,第三產業557.16億元,其增長幅度分別4.0%、11.7%和8.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為93.27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公路貨運周轉量為99.89億噸公里①。物流業作為第三產業的組成部分,其發展壯大能為經濟的增長做貢獻,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保障作用,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龍巖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如:《龍巖市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4~2016)》提出重點扶持發展物流業,推進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建設,物流業朝綜合物流、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及專項物流等方向發展;《龍巖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加快物流園區和覆蓋農產品收集、存儲、加工、運輸等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2015)》指出將商貿物流業列入龍巖市產業發展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到2020年,實現商貿物流總產值達2200億元。經濟的增長能有效促進物流業的發展,但物流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如何,尚需要進一步論證。根據實物形態產品產業對物流需求比例高于其他產業的角度分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對物流的需求高于第三產業[1]80,相應地物流業對于第一、二產業的促進作用比第三產業明顯。但根據龍巖市產業發展情況,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情況優于第一產業,因此物流業對三次產業的促進和優化作用有待實證分析。如何提高物流業發展水平,增強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還應根據實證結果提出適宜的建議。

二、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一)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研究

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闡述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張紅波,彭焱運用系統動力學分析現代物流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提出了物流作為區域經濟的主要構成要素,制定積極、適宜的物流產業政策,增強物流供給能力,已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2]124。郭湖斌對長三角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協同關系進行量化分析,認為長三角的物流能力對GDP的促進作用還沒達到最佳水平,應在物流規模、管理和協同方面進一步改進[3]33。鄒睿蓉通過分析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相關性,提出物流業應降低區域經濟運行成本、加強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等方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4]133。陳志新等通過分析寧夏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得出了現代物流供給不足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結論,提出了加快物流通道建設、優化物流產業空間布局,發展陸路國際物流服務體系等對策[5]39。吳爽對海南省的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物流業對區域經濟具有促進作用,但區域物流發展落后于區域經濟發展,提出了發揮區位優勢,加大對物流企業的招商引資,注重物流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發展地區經濟等建議,加快物流業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6]156。

(二)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實證研究

目前關于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實證研究文獻來看,大多數學者采用一元線性回歸的方法。徐茜、黃祖慶選取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為物流能力指標,GDP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指標,以浙江省1978~2008年的有關數據進行分析,證明浙江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具有顯著的相關性[7]116。張朝國選取溫州市1993~2008年的GDP、貨物周轉量、固定資產投資和勞動力數據,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分析物流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提出了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建議[8]4。沈忠明,張潛選取福建省1978~2010年的物流產值、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和GDP四個變量,利用誤差修正模型及格蘭杰因果檢驗,證明區域物流的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增長存在長期均衡關系[9]60。顏雙波選取泉州市1995~2011年的GDP、三次產業增加值和港口吞吐量作為分析指標,證明物流產業發展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10]123??讘c華運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分析Y市物流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關系,選取GDP、物流投資和物流產值建立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11]268。宋寶瑞等運用最小二乘法計算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的線性關系,提出了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模型,利用河北承德2003~2011年的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和物流投資進行實證分析,證明區域經濟增長離不開物流產業的推動[12]220。賀玉德等構建了區域物流和區域經濟的“CRITIC—DEA”協同發展模型,對四川省2003~2012年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協同發展的政策建議[13]116。眾多學者的實證研究主要是通過采用地區的時間序列數據對物流產值和GDP總額等變量進行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以及建立誤差修正模型等,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但是研究還存在個別指標選取不恰當、統計量較小、評價方法過于繁雜等問題。

(三)龍巖市物流產業發展研究

關于龍巖市物流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發展現狀、物流需求、物流人才培養和發展對策研究等方面,羅茂華提出龍巖市現代物流發展水平低,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應從物流基礎設施、第三方物流、社會物流經營模式、物流企業競爭力等方面促進物流業發展[14]5-8。陳燕赟利用區位商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閩粵贛經濟區產業結構對物流的需求現狀[15]90。饒淑雯從人才需求趨勢出發,對龍巖市商貿物流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強校企合作、改革物流教學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人才培養建議[16]166。鄭國詵利用SWOT-PEST分析法分析了龍巖市物流業發展情況,提出了爭取政策支持,開展物流政策執行情況調查,促進物流管理創新等提升龍巖市物流業競爭力的對策[1]80。關于龍巖市物流產業的研究較少,大多數研究集中于理論方面闡述,主觀性較強,更缺乏對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方面的實證分析和研究。根據區域物流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成果,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地方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不同,區域經濟結構、發展層次不同,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不同,而相關研究結論不具有普遍適用性,需要針對不同的地區進行個別研究。因而本文針對龍巖市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三次產業的促進作用進行實證研究,并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為龍巖市物流業、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三、龍巖市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擇

本文通過選取龍巖市的GDP、物流產業增加值和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作為研究變量,分析龍巖市物流產業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在龍巖市物流發展評價方面,本文選取了物流產業增加值,即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作為衡量指標。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方面,選取龍巖地區生產總值(GDP)和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作為衡量指標,分別構建出龍巖市物流產業與總體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時間序列模型。數據樣本區間為1993~2014年,所有數據來自2014年《龍巖統計年鑒》和龍巖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如表1)。

(二)實證分析

1.物流產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分析用X表示物流產業增加值(億元),作為自變量;用Y表示龍巖市地區生產總值(億元),作為因變量,樣本數據均以當年價格計算為準。為消除時間序列的非平穩性,模型中加入一階自回歸,通過D.W.值檢驗,得出一階自回歸模型的殘差序列無法判斷,因而加入二階自回歸,導入Eviews軟件建立回歸模型(1):Y=18.33X-93.57+0.84AR(1)-0.58AR(2)(1)(44.74)(-5.21)(4.28)(-3.00)R2=0.996,F=1411,D.W.=1.66通過查詢t分布臨界值表可知,在顯著水平為5%的情況下,自由度為20的臨界值為2.086,自變量、參數和自相關參數的t統計量的絕對值分別為44.74、5.21、4.28和3.00,均大于2.086,所以拒絕原假設,通過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反映擬合優度的可決系數R2=0.996接近于1,F=1411統計量很大,各解釋變量都顯著,說明原模型是一個較好的模型。通過查詢D.W.統計臨界值表,在1%的情況下,樣本數為22,自變量個數為1的D.W.檢驗值分別為Dl=1.239,Du=1.429,回歸結果的D.W.值為1.66,處于Du和4-Du之間,說明模型無自相關,消除了殘差序列相關。模型(1)的經濟意義為龍巖市物流產業增加值每增加1億元,龍巖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將增加18.33億元。物流產業作為地區經濟起著支撐和保障作用的產業,既能為生產制造業提供原材料采購和供應,又能實現產成品和半成品的流通,與其他產業關聯度較高,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能夠有效提高地區經濟競爭力。2.物流產業促進三次產業發展分析龍巖市“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的產業發展格局,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方向,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高低也會影響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分析物流產業對第一、二、三產業的促進作用的高低,本文分別建立物流產業增加值與三次產業增加值的回歸模型。其中以物流產業增加值作為研究變量X,以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對應的自變量Y1、Y2、Y3。與模型(1)類似,導入樣本數據通過Eviews軟件分別建立物流產值與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回歸模型(2)、(3)和(4):Y1=1.75X+26.79+0.41AR(1)(2)(27.22)(8.54)(2.27)R2=0.992,F=1116.8,D.W.=1.87結果表明,模型(2)通過顯著性檢驗,R2=0.992擬合優度很高,D.W.為1.87,處于Du(1.429)和4-Du(2.571)之間,消除了殘差系列的序列相關。模型(2)的經濟意義是物流產值每增加1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加1.75億元。健全的農產品配送網絡、農業物流體系為農資產品進入農村、農產品進城提供保障,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Y2=10.43X-93.65+0.88AR(1)-0.53AR(2)(3)(27.68)(-5.54)(4.32)(-2.69)R2=0.992,F=681,D.W.=1.60結果表明,模型(3)通過顯著性檢驗,R2=0.992,擬合度好,D.W.值處于Du和4-Du之間,消除殘差序列相關。模型(3)經濟意義表明,物流產值每增加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提高10.43億元。工業物流主要是為工業企業提供原材料集中采購、零部件加工配送、車間生產物料供應和產成品倉儲與運輸等服務,保障物資的供應、生產和消費。提高工業物流水平能有效促進物資、原材料在區域間的流動,推動經濟增長。Y3=6.11X-25.18+1.05AR(1)-0.59AR(2)(4)(49.25)(-4.62)(5.04)(-2.76)R2=0.998F=3200D.W.=2.183結果表明,模型(4)通過顯著性檢驗,R2=0.998,擬合度好,D.W.值處于Du和4-Du之間,消除殘差序列相關。模型(4)經濟意義表明,物流產業增加值每增加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提高6.11億元。物流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身的發展必然會增加第三產業產值。同時為電子商務、商業貿易、金融和旅游等產業的發展提供產品供應和配送,共同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從模型(2)、(3)、(4)分析得知,物流產業發展對三次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其中對第二、三產業的作用要大于第一產業,能夠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根據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結合龍巖市經濟發展實際,分析產生以上結果的原因如下:一是受龍巖市產業發展格局的影響,第二產業如機械、有色金屬、煙草和能源精化等產業作為龍巖市主導產業,極大地拉動了對工業物流的需求,相應地工業物流的發展壯大必能為第二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支撐作用,從而促進產業升級;二是物流業作為第三產業的組成部分,隨著電子商務、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的蓬勃發展,作為其他產業支撐體系的商貿物流業、快遞業等也同步發展,提升了產業質量;三是龍巖市的產業比例不斷調整優化,第一產業的發展水平逐漸弱于第二、三產業,對物流業的需求相對較弱,農產品物流、農村物流觀念不強,發展緩慢,因而產生物流業對第一產業的推動作用較弱的結果。

龍巖市物流業雖得到一定的發展,但仍存在總體規模偏小,基礎設施不足、企業實力不強、服務業務單一、農產品物流發展緩慢等問題,制約著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區域經濟增長速度。根據龍巖市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結果,要增強物流業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優化產業結構,必須增強物流業的發展動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物流、商貿物流的發展水平,構建農產品物流配送網絡,加快商品流通。

(一)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部門應加快推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與布局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點等物流節點,推進農產品物流交易城、陸地港綜合物流中心、龍門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高新物流區、汀州物流園區等的建設,建立城鄉配送點,完善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線路,逐漸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的綜合物流網絡。完善市區配送條件,建立滿足需求的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加快物資、產品在城市的快速流通與配送。加快農村物流網絡建設,優化運輸線路,推動縣道、鄉道和村道的升級改造,完善縣級中轉站、農村配送站的建設,充分利用貨運站、客運站的已有設施條件,增加倉儲中心、分撥中心等配套設施。逐步健全農產品冷鏈配送網絡,加大冷庫、冷鏈配送中心、冷藏車等設施設備投入,保證農產品質量。

(二)推進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

加快實現“物流+制造”,支持制造業改造現有業務流程,實現物流業務分離外包。充分發揮龍巖市物流產業與機械、有色金屬、煙草、能源、紡織等產業的有機融合,為制造業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保障,暢通產成品、半成品的流通、銷售渠道。加強與閩西汽貿城、閩西建材城等的合作,促進產業集聚。推動“物流+電子商務”發展,與電商產業園、培斜淘寶村和永豐電子商務園等進一步合作,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快捷方便的物流快遞服務,保證網絡營銷產品的配送。推進“物流+農業”,隨著龍巖市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設立,農業物流發展勢在必行。開展為農業生產提供大宗生產資料,為農產品加工和銷售暢通渠道的物流服務,加速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推動農業經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業物流,一是提高人們對農業物流、農村物流和農產品物流的認識,其中以冷鏈物流觀念和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普及為重點;二是加大技術投入,農產品的易腐性和食用安全性要求農產品物流需采用冷鏈物流模式,提高物流專業化水平。

(三)支持物流企業做強做大

培育龍巖市龍頭物流企業的同時,引進國內外大型知名物流企業、快遞企業,充分發揮這些企業的帶頭和示范作用,支持閩盛物流、信運冷藏、紫金物流和鑫葉物流等物流企業做強做大,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引進先進物流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促使企業向專業化、規?;?、一體化發展。創新物流服務形式,物流企業在傳統的運輸、倉儲業務的基礎上,應不斷創新物流服務,逐漸向3PL、4PL、供應鏈和物流金融等方面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向更深更廣的領域開發物流市場。

(四)加快人才引進與培養

為解決龍巖市物流人才不足的問題,在人才引進方面,面向社會招聘引進物流管理高層次人才,幫助企業解決企業戰略發展導向、決策經營的問題。加大物流相關人才的培養,加強龍巖學院、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龍巖技師學院等在物流技能型、管理型和戰略型人才的培養,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鼓勵物流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既可以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又能提高在校生的實踐能力,使企業用人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相銜接,滿足龍巖市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鼓勵企業做強做大和推進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在基礎設施布局方面,可采取政府科學規劃、物流設備企業設計建設、專業物流企業綜合經營的模式,實現用地保障,產權、經營權分離,提高各方效益。在與相關產業聯動方面,政府引導,積極推動,為合作各方搭建平臺。在鼓勵企業做強做大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和獎勵辦法,在土地、稅收、融資和信息技術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在人才培養方面,推進大中專院校的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制定高端人才引進政策,保證物流人才的供給。

作者:陳曉鳳 鄭國詵 單位:龍巖學院

參考文獻:

[1]鄭國詵.龍巖市物流業發展的 SWOT—PEST 分析與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15( 1) .

[2]張紅波,彭焱.現代物流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9( 1) .

[3]郭湖斌.長三角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經濟計量研究[J].商業時代,2010( 19) .

[4]鄒睿蓉.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相互關系分析[J].中國商貿,2011( 2) .

[5]陳志新,楊巧紅,王林伶.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及對策研究———以寧夏為例[J].開發研究,2013( 2) .

[6]吳爽,趙達,劉殿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研究———以海南省為例[J].物流技術,2015( 4) .

[7]徐茜,黃祖慶.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統計與決策,2011( 9) .

[8]張朝國.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研究———以溫州市為例[J].科技創業,2011( 5) .

[9]沈忠明,張潛.福建省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的實證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2( 2) .

[10]顏雙波.物流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 6) .

[11]孔慶華.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3( 9) .

[12]宋寶瑞,劉勛,焦翠影,等.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以河北承德為例[J].物流技術,2014( 8) .

[13]賀玉德,馬祖軍.基于 CRITIC—DEA 的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模型及評價———以四川省為例[J].軟科學,2015( 3) .

[14]羅茂華.龍巖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問題探討[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1) .

[15]陳燕赟.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閩粵贛經濟區物流需求現狀分析[J].中國市場,2009( 2) .

[16]饒淑雯.龍巖市高職商貿物流人才培養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