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高校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時間:2022-04-24 10:28:23

導語:“三位一體”高校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位一體”高校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摘要〕本文以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協同發展為例,分析了雙方協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本課題研究成果、查閱相關政策文件、借鑒已有的經驗成果,提出雙方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及其機制構建方案。

〔關鍵詞〕“三位一體”模式;高校;區域經濟

在高校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的研究中,主要理論有人力資本理論、非均衡發展理論、后發優勢理論、協同發展理論等。本課題組成員認為,在后發優勢理論和協同發展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共建將會達到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根據課題的研究成果發現,雙方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雙方加強交流與合作,才會真正達到協同雙向發展。本文擬構建“三位一體”模式助推高校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一、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協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校園主體已搭建,但配套建設仍欠缺。通過走訪共青科教城的五所高校發現,高校教工住宿還在初建中,給教工的教學、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目前,高校教工主要以高校公共大巴為主要交通工具往返于南昌和共青校區兩地之間。具體情況如下:路上往返時間很長,精力消耗過大,對老師上課狀態及積極性有較大影響;部分高校以學校招待所來滿足不返回南昌、留住共青校區老師的住宿需求,但是招待所的房間和住宿條件明顯無法滿足教工住宿的全部需求。2.學校周邊交通設施較少,各高校資料共享有障礙。五所高校組成的共青科教城,目標是實現高校之間教學資料共享、體育場館共用,形成“集約化”辦學,提高辦學效率和辦學質量。如高校之間開設了跨校選課學分互認機制,學生可以通過網上選課到其他周邊院校聽取不同的課堂教學,目的旨在讓學生接觸更多、更廣的教學資源。但由于公共交通的不便利,學生跨校選課聽課的阻力較大,部分學生因為交通問題而打退堂鼓。3.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之間的協同構建尚未完善。在高校建設以及贛江新區產業園建設、人才招聘等過程中,雙方滲透、交流較少,幾乎都是獨立完成。根據贛江新區的產業布局、項目落實情況,以及新區建設的人才需求經驗來看,未來的3~5年,中高級管理人才和“藍領”技術工人將成為贛江新區經濟帶企業發展的兩大類緊缺人才。但是,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新區經濟帶人才需求問題上,雙方并未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究其原因,高校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需要經歷四個階段:起始—沉寂—規劃—實操。共青科教城最早入駐的高校第一批次招生是2016年,從這個現實情況出發,共青科教城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就目前情況而言,共青科教城教育管理的重心主要偏向高校內部管理、學生安全、教工教學質量把控等方面,導致共青科教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總體能力偏弱,高校發展與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尚處適應和磨合期。在此時代背景下,針對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青科教城應抓住贛江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契機,狠抓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培養,適應贛江新區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助推新區經濟發展。同時,贛江新區經濟發展應進一步助推共青科教城的建設與發展,最終實現雙方長效、有利的協同發展。

二、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

1.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應系統地規劃與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政府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共青科教城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鼓勵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突出類型特點,強化職業教育屬性,積極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2.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建立政府相關部門、行業企業、職業教育機構等多方參與的職業教育工作協調機制。完善技術技能人才供需信息平臺,引導共青科教城高??茖W合理設置對應專業。3.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共青科教城高校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不斷創新合作內容和形式。4.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抓住贛江新區產業發展、產業升級的新機遇,主動參與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實質推進校企協同育人。鼓勵并支持新區企業和共青科教城高校聯合建設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聯合開展招工招生、專業建設、實習實訓、質量評價、科研攻關等工作。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和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符合職教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趨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普遍應用。5.建設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政府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贛江區政府、企業、科教城高校和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三、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協同發展的機制構建

在總體思路的指導下,本課題構建了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協同發展的相關機制。一是建立溝通互動機制。加強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宏觀和微觀層面的溝通學習,互通有無。二是人才輸送機制。發揮共青科教城在協同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強化共青科教城特色高等教育,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培育“訂單班”校企合作模式等方式;積極重構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內涵;努力培養適合贛江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完成共青科教城的基本辦學功能,提高服務贛江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三是建立利益導向機制。一方面贛江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提升區域內人民生活水平,必將加大對高等教育產出的期望,最終促使共青科教城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與改革創新,學校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共青科教城的科研成果應借助贛江新區經濟創新平臺與相關載體向贛江新區內部進行擴散與轉化。另外,共青科教城還要協同新區企業實現科技成果突破展品與樣品的初級階段,實現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變。為此,在雙方協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持續提升區域內高??萍汲晒霓D化率。通過機制的構建以及具體措施的實行,使共青科教城與贛江新區經濟的發展模式融合在一起,實現雙方協同發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時期,共青科教城高校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和辦學目標。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轉向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兼具職業教育屬性。二是共青科教城高校與贛江新區企業一定要加強雙向溝通,互搭互建平臺和人才培養機制,實現雙方共贏的局面。三是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政府政策強有力的支撐,因此應形成政府、高校、企業“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作者:王芬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