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研究

時間:2022-09-16 11:55:48

導語:肺炎疫情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肺炎疫情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研究

[摘要]2020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企業被迫停工停產,疫情常態化后,企業面臨復工復產難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減稅降費政策效果明顯。通過調查分析發現,企業面臨要素成本上升、員工心態不穩、營商環境較差、品牌效應較弱等復工復產問題,提出拓寬企業營銷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創造企業品牌效應等對策,以及繼續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加快釋放稅收政策紅利、加快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提高納稅服務水平質量等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關鍵詞]肺炎疫情;復工復產;減稅降費

一、引言

肺炎疫情的爆發及常態化防控,企業在肩負員工工資、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相關稅費以及租金等各項成本的巨大壓力下,面臨復工復產的各種困難。為激發市場活力、恢復經濟發展,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總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出8個方面90項政策措施,全方位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如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金融支持、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減稅降費等。尤其是減稅降費政策,對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成效顯著。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減稅降費是其最好的落實,也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政策工具。[1]降低稅費成本將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市場主體信心,促進企業發展。從國內研究現狀看,主要側重于以下三方面研究:一是疫情防控下企業復工復產的整體宏觀政策導向分析;二是對新型肺炎疫情相關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三是疫情防控下企業復工復產財稅幫扶政策分析。缺乏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具體問題,包括企業本身存在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所應采取的對策,下一步如何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研究。

二、肺炎疫情下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問題

(一)資金壓力大,要素成本上升。資金的運轉始終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受本次肺炎疫情大環境的影響,企業將面臨資金壓力大和要素成本上升的雙重問題。企業稅費成本構成宏觀制度成本的重要部分,我國企業稅費負擔占銷售收入比重高達30%以上。[2]以拉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龍頭———旅游業為例,一方面,旅游景區公司需要對景區進行維護,維護就需要資金,加之雇傭員工的日常開銷,以及公司還需要負擔稅費和員工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資金需求和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另一方面,很多旅游景區具有季節性特征,原本就只有半年旺季的收入期,因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而原本的支出還存在,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二)人員流動大,員工心態不穩。疫情持續的時間越短,經濟的恢復就會越快;相反,持續的時間越久,經濟的恢復就會越慢。因此,企業就會出現員工心態不穩,加之企業成本支出問題,勢必就會出現裁員狀況,使得人員心態更加不穩定,會出現人員流動的情況。據電話采訪和調研可知,很多行業企業到目前還沒有完全復工,尤其是臨時工,復工更加無望,為了減少企業財務開支,可能面臨被裁員風險。尤其對于餐飲、住宿、旅游等生活服務業,由于消費需求的急劇下降,正式員工也將面臨被辭退風險。[3](三)市場門檻高,營商環境不優。健康、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才能保證區域經濟有序發展,引來更多的投資和企業,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東北的營商環境一直存在讓人詬病的地方,市場準入門檻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低,一些部門存在著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甚至有些區域搞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沒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會影響企業的積極性,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形成惡性循環。營商環境差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恢復經濟,地方政府就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4](四)競爭能力低,品牌效應較弱。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品牌效應,也不是有品牌效應的企業都強,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發展缺少品牌效應。越是在疫情等突發事件的低谷時期,就越要創品牌,就越要增加企業的知名度、擴大企業影響力。[5]大多數企業對新項目都是一哄而上,后果就是企業規模小而且眾多,地方政府還無力投入資金扶持。這樣就會造成在競爭中各種弊端凸起,還有的企業長期受體制影響,管理相對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定位不準,這些問題勢必會制約企業的發展,在疫情大環境下讓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肺炎疫情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對策建議

(一)降低成本,拓寬企業營銷渠道。此次疫情對很多線下的企業帶來嚴重的打擊,以旅游業為代表,營銷業績一落千丈,旅游收入寥寥無幾。但機遇和挑戰并存,這也是倒逼旅游企業豐富銷售渠道,開創新發展模式的轉折點。對旅游景區來說單純依賴門票收入本身就不科學,存在生產危險,抵御風險能力較弱,應嘗試將景區內的消費產品擺在發展第一線,同時應充分利用旅游科技,如VR體驗技術,在景區官網掀起全民線上游景區的熱潮,培養潛在客戶。企業還可以充分運用各類公眾號、主流小程序平臺等為企業構建立體的品牌展示場景,提升客戶的多維度認知。同時,作為需求彈性較大的旅游企業,在此次疫情中應認真思考如何節約成本這一關鍵問題,并將集約下來的資金劃撥到危機專用基金中,以備不時之需來對抗風險。發展特色酒店、走旅游產業生態化道路等不失為節約成本的良策,這值得每一類文旅企業深究與探索。(二)穩定人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本次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企業存在著人員流動大、人心不穩等現狀。一個企業的發展核心是員工,多次延長復工時間更增添了員工的不穩定性,如果因此流失了核心人才對企業來說打擊是巨大的。所以,企業應注重在疫情期間與員工的溝通,穩定員工心態,驅逐焦慮。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應培養一支市場競爭力強、業務素質高的核心骨干隊伍,以待后疫情時期能在最短時間內為企業復盤、引領企業超速發展。(三)放松規則,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好的營商環境有利于企業良性發展,同時也是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優良的營商環境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視和付出,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就必須提供好的營商環境。一是建立市場準入負面名單制度,除名單外的其他企業都可以進行準入,從而提高企業市場準入的效率;二是公開市場準入負面名單,做到公開、透明,保證公平公正;三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提供信貸服務,鼓勵各金融機構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嚴格落實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四是地方政府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鼓勵轄區內企業發展,切實做好減稅降費工作,降低企業的稅負,讓企業在疫情期間有更多的現金流,鼓勵、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總之,政府要利用各種行政手段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用實際行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6](四)優化資源,創造企業品牌效應越是在低谷時期,就越要創品牌,就越要增加企業的知名度、擴大企業影響力。怎么創、如何做也因不同企業而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只有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走的更長更遠,才能在疫情驅除、經濟復蘇之后彰顯核心競爭力、迸發頑強生命力。現在企業的競爭核心就是品牌,大眾對于品牌的認知越來越強烈,即便沒有疫情的影響,我們企業也需要靜下心來沉淀自己,想想怎么創造自己的品牌,從而在競爭日益嚴峻的當前,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企業要加大創新能力同時強化企業自身的管理,還要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疫情下,企業不但要思考不倒下,還要想著如何站起來,從而做大做強。

四、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對策建議

(一)繼續深化稅收制度改革。為了緩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但這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國家還應該建立長效機制。為了更好的維護我國經濟發展,國家應該調整現有稅制,以增值稅為例,前期國家已經降低了兩檔標準稅率,下一步應該做好稅率下調及并檔工作,從現在的三檔標準稅率并為兩檔,減輕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稅負。[7]疫情期間我國企業遵照國家要求停工停產,現金流受到了很大的考驗,很多企業都在生死線上掙扎,現階段我國疫情已得到緩解,國家為了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二)加快釋放稅收政策紅利。目前,我國企業不僅面臨經營成本較高的問題,同時還存在訂單減少、收入降低的問題。現在國內疫情雖然已經得到緩解,但國外疫情比較嚴重,尤其是歐美國家疫情擴散嚴重,這就使得我國對外貿易受到巨大影響,出口企業訂單量銳減,舉步維艱。正是因為現狀比較嚴峻,所以就需要國家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實施更大范圍、更大強度的減稅降費政策,扶持我國企業渡過難關。中央政府可以適度提高2020年財政赤字,這樣就能夠為減稅降費提供更大的空間,釋放積極信號,切實緩解企業稅負壓力。除了減稅降費外,國家還要借此機會清理涉企收費名目,堅決處理掉那些亂收費的項目,緩解企業壓力,防止以費補稅的現象。從我國目前經濟情況來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有餐飲業、旅游業、住宿業、交通運輸業和線下教育行業,國家已經對這些行業實施了稅收優惠政策,解決了部分受影響較大行業的燃眉之急,下一步我國還要擴大稅收優惠范圍,讓更多行業得到國家政策支持,切實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國家還應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本身他們抗風險的能力就低,如果沒有國家的扶持中小企業很難在這種情況下生存,所以國家還要出臺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減免政策。(三)加快推進預算管理改革。疫情持續時間長、影響面比較廣,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稅收收入趙文迪:肺炎疫情下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對策研究也隨之降低,再加上政策性減稅,2020年稅收收入應該會低于上年度,所以,政府要加強預算管理,緩解收支壓力。加強預算管理能夠有效的緩解政府收支壓力,非常時期政府也要學會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想要做好預算管理工作就要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的預算機制,把支出事項分成等級,降低等級事項的支出標準,真正做到節流。[8]同時,中央政府還要打擊各地方、各行政單位年底突擊花錢的行為,遏制機關單位浪費的風氣,做到科學的預算管理。(四)提高納稅服務水平質量。提高納稅服務水平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提高稅務機關單位的辦事效率,盡量開發和完善線上報稅系統,為納稅人提供便捷的服務;二是針對不同納稅對象進行服務,對轄區內企業進行分類,按不同類別進行稅收政策講解,讓納稅人明明白白納稅,及時享受到應該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三是轉變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及時解答納稅人的疑問,不能臉難看、事難辦,保證各項工作落在實處。

五、結論

從政府層面看:本次肺炎疫情的爆發及其防控,黨和政府打了一次漂亮的阻擊戰,足以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是這種制度優越性的充分展現。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仍有一定空間,對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恢復各行各業生產經營、擴大居民消費、平衡供需關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同時,要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問題,尤其是要重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管理,勒緊腰帶過日子。從企業層面看:市場經濟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在面對這種挑戰的同時,應當建立重大風險應急管控機制。在本次肺炎疫情的沖擊和洗禮下,企業應當深刻反思,壓低生產經營成本,培育高素質骨干隊伍,創立與不斷提升企業品牌效應,更好適應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始終保持健康良性的發展。冬天終會逾越,春天必定到來。疫情籠罩下,企業的春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待東風漸暖,陰霾散盡之時,各行各業又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參考文獻]

[1]齊平.減稅降費精準助力復工復產[N].經濟日報,2020-04-17(007).

[2]李華.高質量發展目標下稅收體系構建與減稅降費再推進[J].稅務研究,2019(5):25-29.

[3]張曉晶,劉磊.宏觀分析新范式下的金融風險與經濟增長———兼論病毒肺炎疫情沖擊與在險增長[J].經濟研究,2020,55(6):4-21.

[4]陳赟,沈艷,王靖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金融市場反應[J].金融研究,2020(6):20-39.

[5]張蔚文,卓何佳,董照櫻子.疫情背景下的用工荒:基于人口流動與復工復產政策的考察[J/OL].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6):29-39.

[6]羅紅云,莊馨予,王勇,等.減稅降費背景下新疆民營企業發展:困境與對策[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20(2):25-31.

[7]蔡昌,徐長拓,王永琦.肺炎疫情防控的財稅對策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2020,25(2):10-19.

[8]白景明.多管齊下力促經濟高質量平穩增長[J].國家治理,2020(Z3):41-47.

作者:趙文迪 單位:波士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