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部審計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1 08:24:00

導語:高校內部審計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內部審計對策分析論文

摘要:如何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高校內審,改變高校內審的現狀,充分發揮高校內審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為此,特提出五條對策,以改善高校的內審問題。

關鍵詞:高校內審;現狀;對策

一、高校內審的現狀分析

我國教育部于2004年4月13日第17號令,通過了《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并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時值今日已過去5年,隨著高校的擴招,校園規模的擴大,特別是近年來高校債務的增多,高校內審在強化管理、提高效益、促進廉政等方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然而,仍有不少高校并沒有重視內審工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相反少數單位在機構改革時,認為內審工作可有可無,由此而造成的內審工作弱化也成了不可忽視的問題。綜觀高校內部審計,大多數高校審計職能流于形式、審計人員嚴重不足、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等問題普遍存在,要切實發揮高校審計工作的作用,必須妥善解決當前高校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們應該用科學發展的觀點的態度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不斷加以改進,高校內審的現狀:

1.認識不一,重視程度不平衡

由于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認識程度不一,必然導致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平衡。實踐證明,任何一項工作要想較好地開展,除了部門本身的努力外,領導重視亦是關鍵因素。目前,有部分高校領導忽視對內審工作的領導,認為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內審工作可有可無,對學校教學工作影響不大,無關大局,由于重視不夠,致使內審人員信心不足,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2.內審機構獨立性差

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不少高校內審機構不健全。雖然近幾年有的高校在機構調整時,將原有與財務合署辦公的審計處已經分開單獨成立審計處,但仍有不少高校將內審機構與紀檢、監查、財務部門在一起合署辦公,有的單位即使設立了內審機構,但又從屬于財務部門,對下屬單位的檢查流于形式,形同于財務檢查。由于機構不獨立,內審人員獨立性比較差,對于發現的問題,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氣,嚴重影響了內審的工作質量。

3.高校內審缺乏統一的業務規范

雖然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近年來相繼了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具體準則、業務規范和操作指南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就筆者了解的情況,幾乎所有的高校內部審計至今仍然停留在過去的審計方式上,使得內審目標不明確,內審工作計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一些審計方案脫離實際,操作指導性不強;審計調查不徹底,審計取證、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缺乏嚴格規范;審計意見缺乏針對性、可行性。

4.高校內審人員的素質難以適應內審工作發展的要求

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較為單一,以財務會計、經濟管理專業為主,難以滿足高校新形勢下審計覆蓋面廣、審計業務日益復雜、涉及專業領域寬泛的特點。目前的審計工作已涉及財務收支、經濟效益、基建維修、經濟責任、預算決算和內控制度評審等多個方面,監督覆蓋范圍涵蓋了重大經濟合同和大宗物資采購及大型基建投資項目招投標的全過程。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的單一性,勢必導致審計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勢必造成審計判斷失誤、審計報告不實等后果,從而引發較大的審計風險,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二、對策研究

針對當前高校內審現狀,在新形勢下高校內審應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態度,從以下幾方面改善高校內審現狀從而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

1.做出成績、善于溝通以贏得領導的信任和支持

鐘對領導對內部審計認識的問題,作為內審機構的負責人:

(1)自己要正確認識內部審計的職責:《審計法》規定,內部審計是在本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本部門的規章制度,獨立行使內部審計監督權,對本部門的主要領導負責并報告工作。前李金華審計署長曾說過內部審計工作“只要領導滿意就行”。因此內部審計人員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工作做到最好,力爭做領導的好幫手。

(2)審計部門的負責人必須與校領導特別分管領導保持密切聯系,多向領導請示和匯報內部審計工作,通過經常性工作的請示和匯報,使內部審計工作貼近領導的要求,為領導當好參謀;用實際行動告訴領導者:內審是助手、是朋友、是他們手臂延伸,是受他們指揮的。

(3)內部審計要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幫助本單位制定相關制度,并對內控制度的有效性、符合性進行測試,以檢驗內控制度是否有效進行,讓領導真正感覺到內審機構完全可以成為他們的智囊機構。

因此內審要充分發揮內審的職能積極開展各種審計,如后勤產業的財務收支審計、干部離任審計、工程審計、專題調查、審計咨詢等等;通過上述審計工作的開展,為學校的經濟有秩序發展提供保障,從而取得領導的支持。2.確保內審機構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離開了獨立性,審計的任何結論將失去獨立的控制作用。內部審計是市場主體層級管理與層次經營的分權產物,獨立性就是根據這一分權制度建立的。這種獨立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1)內部審計部門要獨立于被監督者,這是履職的保證。

(2)內部審計要有獨立的引證權,這是執法的保證。

因此,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體系應體現在:內部審計業務應由管理層委托并授權;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由管理層委派;內部審計部門的經費核算不受到其他部門的牽制,尤其不能受到財務會計部門的牽制;內部審計人員不直接參與所要審計的業務活動。

3.提高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法》規定審計人員要做到廉潔、公正、嚴謹、奉獻。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審計人員的“硬”要兩方面過硬,一方面,政治上要有良好的政治覺悟、政治水平和職業道德;因此,要提高內審人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強內審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其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過硬的本領,這樣才能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作為審計人員要知道選擇審計就必須甘愿奉獻,必須無怨無悔、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要嚴格遵紀守法,只有堅持下來,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的權威性,才能夠在整個組織的經營和管理中發揮重大作用,也才能贏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由于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域廣,知識層次要求高,作為審計人員還要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審計人員要不斷地認真學習財務、審計、經濟法律、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隨著會計電化的發展和電子應用技術的普及,作為現代審計人員又必須掌握電子計算機知識;特別是我國已經加入了“WTO”,這就更加要求我們規范審計,我們只有“自身硬”,才能做到客觀、公正,也才能贏得人們對審計的正確認知。內審人員要在提高政治素質的同時要加強業務的學習,把自學和繼續教育學習結合起來,組織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以及內審工作法規制度,使內審人員及時了解行業法規和國家政策,不斷更新知識,從而掌握審計的先進方法,不斷適應發展中的經濟形勢變化,另外要鼓勵內審人員掌握與人交流的技能,講究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要知道“有為才有位”。

4.適應形勢,加快轉型

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快轉型,推動內部審計工作快速發展,現代內部審計從本質上講是本單位的“免疫系統”。根本目的是提供組織自身的“免疫力”,保證其安全健康,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內部審計機構應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內審不應作為單純的監督機構,要將各方面、各領域、各專業的人才吸收進來,在工作中把內部審計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好的方法傳授給他們,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好的發揮。從制度保障上要進一步完善和認真履行《內部審計準則》的具體規范,建立健全內審制度和質量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定位,轉變內部審計方式,改進審計方法,創新審計手段。要積極探索經濟效益審計,揭露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和資產流失問題,促使學校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強對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的推廣運用。要突破傳統模式和習慣做法的影響,大力推行計算機審計,提高審計工作技術含量,擴大內部審計覆蓋面,挖掘審計深度,提高工作效率。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廣和完善審計抽樣、內控測評、風險評估等審計方法,積極研究探索適合高校內審工作的先進方法,不斷提高高校內部審計的工作水平。總之,內部審計工作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以適應高校不斷發展的要求。

5.內部審計信息透明化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只有及時、有效傳遞,才能實現其作為資源的效能。高校應建立定期審計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可以通過校園網、報刊、宣傳欄等媒體定期披露學校內部審計信息,校黨委或董事會也應在教職工代表大會上報告重要內部審計信息,以強化高校審計信息傳遞促進其內部審計供求和功能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閻銀泉:談高校內部審計的創新[J].《審計月刊》(2004-4)(P43).

[2]張帆:高校內部審計體制性因素分析[J].《審計文摘》(2008-3)(P102-103).

[3]韓加平:內部審計中的溝通與技巧[J].《審計文摘》(2008-9)(P101).

[4]劉德恒:再談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J].《中國內部審計》(2008-5)(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