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背景下療養院存活研究
時間:2022-03-01 12:30:00
導語:市場經濟背景下療養院存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療養院的概況
全國約二千余所療、休養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七十年代末以前按前蘇聯模式所建,多歸屬工會系統、中央各部委及各省市衛生系統管理,位置多在遠離鬧市、風景氣候宜人或有礦泉浴資源的地方,內部有較完備的醫療管理體系,較整齊的衛生技術隊伍和必要的醫療設備和手段,業務具有典型的醫療特點,數量約有近九百所,我院大致屬于這一類型。另一類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興建的觀光度假型療、休養院,多由中央各部、委、各大型企業所建,不配備或只配備少量醫務人員,基本不開展醫療業務,數量在一千所以上。兩類療、休養院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日常開支很大程度要依賴上級經費撥款。
二、市場經濟帶給療養院的沖擊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切事物必定要經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優者發展,適者生存,差者調整,劣者淘汰。療養院也不例外.普遍面臨的突出問題有:
1.療養人數與相應的業務收入銳減,經費開支逐年攀升.收不抵支的矛盾日益尖銳。以我院為例,八十年代,每年接待療養員大致在2000一2500人。進人九十年代則急速減少,1995、1996年以后每年僅數百人。這是企業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而療養院同期的事業開支則因員工工資及煤、水、電、油、通訊維修等費用的猛增而逐年攀升,由八十年代末的90萬元升至1994年的270萬元,1996年更達700萬元。
2.療養的滑坡迫使療養院設法從旅游接待市場上尋找彌補。然而陳舊過時的房屋設施、過于簡陋的餐飲娛樂條件滿足不了當今會議接待和旅游市場的基本需求,需要資金啟動裝修改造,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員工隊伍中的陳舊觀念和缺乏服務意識的“官辦”作風,這些都制約著療養院在市場的競爭。
3.療養的內涵已從過去老干部、勞模、科技骨干的慢性病康復療養轉變為普通干部職工的觀光度假為目的。單純的醫療管理模式不適應要求,必然向賓館化管理模式轉變。隨之而來的結果是,醫療業務萎縮,醫務及行政人員大量過剩。
4醫療業務面向社會困難重重。隨著醫療改革深化和社會醫療保險的發展,醫療市場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各企事業單位有關醫療費用的種種保護性限制規定以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在知名度、技術及設備上的優勢,均使得各類療養院在這一競爭中陷人重重困難。
三、路在何方
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立足實際,走向市場,應當是各種類型療養院應取的現實態度。從資產運營的角度分析,療養院最主要的資產是土地房屋,醫療設備與技術往往不具備優勢。因此可以從盤活資產搞活經營入手,探索療養院生存之路。
(一)立足自身,搞活療養接待。對于大多數療養院,這是最現實的選擇。在三個關鍵環節上必須有所突破:
1.順應市場需求,改變原有僵化的療養模式。要適應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盡可能豐富療養生活,合理安排自然觀與人文景觀的游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還可以展靈活的不定期休養,組織周末,節假日的食、宿、行、游、樂全程休假服務等。總之,要搞活療休養市場。
2.醫療工作要走出新路。首先,可以探索建立特色專科。專科的選擇要盡量避開與社會醫院競爭激烈的病種。原先即有專科特色或有礦泉浴條件的單位,則應保持原有優勢。也可以開展面向本行業職工與社會的健康體檢業務,這是既有經濟與社會效益,又能積累人群健康資料,開展疾病譜與預防醫學研究的一條途徑。還可以走出院門,擔起全科醫生的職責,開展行業內、外的社區醫療服務工作。有條件的行業療養院還可以通過適當調整,同時承擔起企業醫院的任務。
3.實行“一院兩制”。客房床位是療養院主要創收手段。基于這一點,在繼續鞏固療休養陣地的同時,另辟蹊徑參與旅游接待市場競爭便成為另一現實途徑。要設法籌資完善會議接待、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選拔和訓練一支有較強生存競爭意識的服務隊伍,實行賓館化管理,采取有別于“大鍋飯”機制的激勵政策。要規范服務,加強營銷工作,廣攬會議、團隊和散客等各類客源,努力創收,為療養院生存提供保證。
(二)面向社會,走聯合之路。至少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
1.個別自身困難重重而又地處新興居民城區的療養院,可以以提供場所為條件,與當地政府探討聯合興辦綜合醫院,由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技術力量,配備醫療設備。這樣可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減少新建醫院的投資。
2.與駐地城市較有知名度的社會醫院合辦專科病房、專科分院或康復中心等,利用對方的品牌與技術優勢帶活療養院。
3.老齡社會的到來伴隨一系列社會問題。療養院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地方有關部門聯合興辦老年康復中心、護理中心、臨終關懷中心或敬老院之類的機構。
(三)以輔補主,多種經營。例如:地處有豐富旅游資源城市的療養院,可籌資興辦度假村、旅游飯店;閑置的房屋土地可進人房地產租賃與開發市場;利用療養院獨有的園林環境開辦對外開放的游樂公園;有條件的還可發展果木林業、淡水養殖、畜飼養甚至工副業等等。這些都構成了療養院生存方式的補充。
總之,市場經濟已經迫使人們永遠告別了往日的閑適與安逸,人人都要不停頓地奮斗。而正確的決策是決定競爭成敗的關鍵。療養院的生存問題沒有萬靈的單一模式.它需要各單位因地制宜,綜合評估,選擇有側重的多渠道協同發展之路。
- 上一篇:市場經濟下的集體主義深入認識
- 下一篇:市場經濟形勢下大學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