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監管市場經濟論文
時間:2022-12-23 03:40:23
導語:計量監管市場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量監管是確保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基本手段。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計量科學技術對建立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貿易洽談、技術交流等活動中,都要靠計量得以保證,否則社會經濟生產無法正常運轉,沒有精確的計量儀器和測量方法,科學實驗甚至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進步將不能正常進行。我國在法律方面相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通過頒布《廣西壯族自治區計量條例》以及縣級以上計量測試研究所(院)等手段來強化計量監管對于市場經濟運行的保障作用。
2目前的市場經濟對計量監管提出的挑戰及存在的問題
2.1計量監管力度不夠,技術機構法律意識淡薄。對于計量執法力度,執法人員在工作時,被檢查對象拒檢或者群眾圍攻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集市貿易、偏遠鄉鎮地區,由于監管對象分散、覆蓋范圍有限,無疑加大執法的難度,說明我國在計量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且處罰力度也不夠。目前的許可證制度采取一次合格審查多次監督復查的形式,對于大多數企業和監督部門而言,監督手段有限,使日常監督抽查流于形式,歸根究底源于我國的法制計量滯后和不夠完善。如《計量法》是在85年制定實施,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該法多條款項已不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因此,在接到消費者計量方面的投訴時,沒有嚴格的處理流程和對外公開機制,加上違法成本低,投訴成本高,且處罰力度也不夠,消費者往往選擇放棄投訴,使違法行為得不到有效查處。
2.2計量技術機構人員素質偏低,人才短缺。部分縣市的技術機構檢測人才匱乏,計量檢定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計量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緊迫感和危機感,工作積極性不夠、有得過且過的思想,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無法適應新經濟形勢的發展,在日常監管過程中對計量法律法規及如何運用等方面的知識相對缺乏,對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知之甚少,對電子技術、電腦、綜合實驗等新興技術的使用不夠靈活或不會使用,大多數計量檢定人員的思想狀態仍處于度量衡的傳統時代,嚴重影響計量監管職能在當今市場經濟中的有效發揮。
2.3計量技術機構重復建設嚴重,服務意識薄弱。計量工作量廣面寬,需要人力物力方面的配套完善,檢查技術裝備實時維護和不斷更新,這些都離不開財政補貼,一旦經費得不到滿足,在開始市場檢查時會出現逃檢、拒檢、漏檢等情況,據調查,美國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共45種,且主要是度量衡器,工業計量不受政府部門的監管,由工業企業自行監管[2]。美國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不多,為提高工作效率他們將檢定和執法合并,而我國實行強制管理的器具多達116種,其他計量器具各級計量行政部門還進行監督檢查,投入的財力資源造成嚴重浪費,效果差強人意。對外服務窗口是聯系百姓與政府的橋梁,是搭建計量監管的有力平臺,而目前部分省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外服務窗口的建立仍是空白。
3如何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計量監管的作用
3.1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系統,暢通計量監管渠道。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質監部門應該積極完善信息反饋系統的建設,使社會公眾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查詢各種計量器具的準確使用方法,消費者還可利用計量器具的條碼隨時通過互聯網或手機或短信獲取到該計量器具是否已檢定的信息查詢,其次,各個地區的質監網站應設立監督投訴模塊,公示投訴流程圖,如消費者遇到某些不法商家使用未經檢定或經檢定為不合格的計量器具,可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告知當地質檢部門查處,既有效約束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又提高計量監督的效率,使百姓意識到“投訴有因,處理有果”的監管理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2學習外省先進計量監管理念,營造和諧計量環境。以廣西為例,面對較為落后的經濟發展環境,廣西在計量監管方面應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積極學習外省先進的計量監管理念。為推動計量監管工作,北京市質監局與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共同研究,決定依據國際標準,在公司內建立測量管理體系,對油品的運輸、儲存和銷售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計量數據有效管理,及時對加油站的計量檢測工作進行系統控制[3];山東泰安市充分利用“5•20世界計量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6•6愛眼日”等有利時機,聯合醫療衛生單位、眼鏡店、計量器具生產企業等,組織開展免費測試、開放實驗室、計量器具新產品展示[4]。同時,強化“重視民生計量,營造和諧計量環境”理念,將關系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的諸多計量管理工作列入質監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各級行政機關和技術機構的監管下,大力加強宣傳和管理力度,將計量監管延伸到市場經濟的每一個主體上,使計量監管進社區、進企業、走進千家萬戶,形成計量監管無處不在、處處都有、消費者安心、企業滿意的社會和諧局面。
3.3強化完善的計量基準體系,引進高科技人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巡視員鄭光輝表示,“我們現在國家有關在計量的基標準方面還有很多空白,我們要通過加強科研來填補這些空白。”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計量檢測儀器一旦落后,帶來的將是生產發展受到制約,計量也無法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衡量基礎。各地政府應加大對計量基準體系的科研投入,也可尋求企業共同合作研發先進的基標準。計量技術的革新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支持,培養高級計量專業人才將是我國計量監管的重中之重,人才隊伍跟不上,監管水平永遠無法提高。做好計量監管工作,提高社會公眾滿意度,必須加強計量技術機構和服務隊伍建設,以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計量監管提供組織保障。質監部門應對新入職的人員實施上崗前培訓,組織學習計量方面的法律法規及各種計量器具的使用,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培訓班,結合工作特點進行捆綁幫扶達到共同進步。此外,在政策方面做到積極引導激勵機制,鼓勵員工主動參與申報科研項目的研究,以及參與到日常工作的考證評級中去,提高自我,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羅榮義單位:河池市計量測試研究所
- 上一篇:農業產業化服務業論文
- 下一篇:企業營銷知識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