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豬肉價格周期波動原因與對策
時間:2022-06-14 11:16:34
導語:市場經濟下豬肉價格周期波動原因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價格周期波動給我國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不穩定因素。文章首先從成本、需求和供給幾個方面對豬肉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然后從提高生產效率、形成規模生產和加強政策手段應用這三個方面給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豬肉價格;周期波動;生產效率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2015年我國豬肉產量達到5493萬噸,占到全世界豬肉總產量的51%。在國內,豬肉消費也占居民肉類消費量的大頭,2015年在豬肉產量下降的情況下,豬肉消費仍然占比高達64.9%。豬肉價格的波動對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都會產生顯著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計顯示,豬肉價格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權重值為2.88%。2016年3月份CPI同比上漲2.3%,其中僅豬肉價格上漲因素一項就拉高了0.64個百分點。但是,由于供需關系、飼料成本、疾病、政策和消費習慣等因素交錯影響,導致我國豬肉價格存在長期波動現象,有時波動幅度達到100%。由于國內豬肉生產產業鏈長,涉及就業人口多,豬肉長期大幅波動一方面不利于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會影響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給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不穩定因素,因此,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對影響豬肉價格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最后對抑制豬肉價格波動幅度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引起豬肉價格周期波動的因素分析
(一)養殖成本是影響豬肉價格波動的直接因素
豬肉生產成本主要由仔豬、飼料、醫療、人工和經營等幾大類。采購或者自養仔豬成本占整個生豬生產成本的30%左右,仔豬價格同時受仔豬料價格、母豬存欄量、疾病和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其中供求關系是影響仔豬價格的重要因素,當市場行情較好時,仔豬價格會有較大幅度提高,會進一步推高豬肉價格。飼料成本占出欄生豬總成本的大約60%,是影響豬肉價格的重要因素。而飼料的主要成分為玉米和豆粕受氣候影響較大,自然條件適合玉米、大豆的生長,產量增加,價格降低,反之則會價格升高。飼料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具有滯后性,當生豬存欄量較低時,對飼料的需求會降低,從而會抑制飼料價格。但是,由于豬肉供應滿足不了需求,會導致豬肉價格上漲。等到生豬存欄量升高以后,飼料價格會升高,但是豬肉價格反而會降低。醫療、人工和經營成本雖然也影響豬肉價格,但是總體變化不大,對豬肉價格的周期波動貢獻較小。
(二)生豬供應量是推動豬肉價格波動的關鍵因素
供求關系是影響商品價格的重要因素,生豬生產屬于供給側。疾病是影響生豬產量的重要誘因。2000年以來,我國豬肉消費量平均以年均1.2%的速度在增長,需求持續保持旺盛,養殖戶飼養意愿肯定應該持續增高。但是,由于疾病會導致在某個時間段內生豬生產量減少。比如2005年四川爆發豬鏈球菌病,2006年我國南方相繼爆發高熱病,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我國多個省取發生流行性豬腹瀉,導致母豬、仔豬和生豬存欄量減少,直接導致生豬產量大幅降低,從而推高豬肉價格。政策因素影響生豬產量。因生豬養殖業不僅影響廣大消費者生活,而且涉及整個產業鏈的就業問題,政府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出手補貼是情理之中的事。比如,2007年和2008年國家分別發放20.02億元和28.92億元生豬養殖補貼,2013年國家又給規模養殖企業發放了專項補助,直接推動了生豬產量,導致供應量增加。但是有些政策又會降低生豬產量。比如,隨著2015年新環保法的實施,養豬業環保監管愈加嚴格,長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區大量設立禁養區和限養區,導致生豬存欄量大幅降低。比如,重慶涪陵區生豬養殖戶由于豬場被拆,退出養殖產業的近50%,浙江部分地區退出的養殖戶業達到30%。該政策推動2015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豬肉價格迅速上漲。人為主動調整生豬產量。養殖戶根據市場情況或是恐慌心理主動調整生產計劃。在豬肉價格高時,養殖戶會增加生豬存欄量,而當市場需求減少豬肉價格增加時,養殖戶則會主動減少生豬存欄量。由于我國規模化養殖比例還比較底,大量中小養殖戶對市場的判斷不全面不準確,導致生產計劃短期效應明顯,影響豬肉供應量的穩定。
(三)市場需求改變是加劇豬肉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居民對豬肉的需求持續穩定增加。但是由于消費習慣和食品安全問題會引起豬肉需求量的短時變化。首先是消費的季節性波動。由于民間習俗每年春節前,會出現消費高峰,居民大量采購豬肉制成腌制品進行儲存。春節期間家庭聚會多,宴請多,也會大大增加豬肉需求量。但是春節過后會出現需求的明顯減少。此外,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等突發性事件也會短時大幅度影響對豬肉的需求。比如2011年雙匯瘦肉精事件和2013年發生的黃浦江死豬事件,導致人民對豬肉安全產生疑慮,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了0.6%,豬肉價格下降了3.7%。公共安全事件也會顯著影響豬肉消費需求,2003年非典疫情導致社會活動明顯減少,市場活躍度大幅降低,豬肉需求量也相應急劇下降。
二、抑制豬肉價格波動的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影響豬肉價格的因素多,彼此之間有的完全獨立,有的又有較高的關聯度;有的正相關,有的負相關;有的直接影響豬肉價格,有的有一定的滯后;在每一次豬肉價格升降過程中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因此,每次出現大幅豬肉價格波動后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往往難以達到目的,有時反而起反作用。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采取措施提高生豬養殖效率
生豬生產成本是影響豬肉價格的根本因素,降低生產成本可以有效提高養殖戶的利潤空間,擴大了成本與售價之間的緩沖帶,減少豬肉價格波動頻次和幅度。目前我國生豬生產效率較發達國家還較低。據測算,我國生豬養殖成本約為每公斤12元,而美國則約為8元。造成我國生豬生產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飼料成本高,飼料轉化率低和仔豬繁殖成本高等原因。前面分析表明飼料成本占豬肉成本的六成以上,目前美國玉米每斤0.97元,比國內低0.3元,飼料成本比國內低30%。另外,統計顯示美國肥豬飼料轉化率早已達到1.91:1,遠低于我國的3:1,國內豬肉成本又提高了33%。同時,我國仔豬繁殖成本也較高。在我國每頭母豬能提供的仔豬數僅為13.7頭,遠低于發達國家20頭至25頭的水平。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科技水平低。國內應該大力發展生豬育種水平,研究生長周期短、飼料轉換效率高的新品種,同時提高養殖場的科學化管理水平,減少浪費,提高豬肉產出率。
(二)深入調整產業結構,擴大規模化養殖比例,促進消費升級
很多平抑豬肉價格的政策措施在西方發達國家有效,但在我國卻難以發揮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生豬養殖業以散戶養殖為主,參與調控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到2015年我國年生豬出欄量在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比例僅為45%,其中10000頭以上的比例不到10%。廣大飼養散戶沒有超前規劃意識,生豬生產隨行就市,價格漲了就擴大生產,價格低了就恐慌性減少生豬存欄量。這種生產模式一方面導致養殖戶本身利益難以得到保障,有時甚至加劇市場恐慌,推動價格波動。沒有規模化養殖,生豬生產效率就難以提高。我國豬肉消費占到世界的50%,但是至今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豬肉期貨市場,養殖規模過小,養殖戶過于分散是其中重要原因。此外,分散養殖對應的是分散屠宰和銷售,對市場波動過于敏感。據統計,從2000年以來,我國豬肉消費量持續穩定增長,豬肉年平均供應量也基本滿足需求。但是這十幾年來我國豬肉價格波動發生了四個周期,波動幅度最高達到100%。第三,規模化養殖有利于豬肉產品消費升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高品質豬肉需求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我國豬肉仍然以鮮肉為主,肉制品產量只占全部生肉上市量的15%,而發達國家肉制品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達到50%。通過提高豬肉深加工不僅能提高產品附加值、有利于調節豬肉供給,還可以促進整個產業抵御上下游價格波動。我國應該采取措施推動規模化養殖,鼓勵企業采取兼并重組方式形成規模,也可推動企業將地區分散的養殖戶通過合作方式形成集體養殖,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確保養殖規模和供應量的穩定。
(三)合理運用政策手段引導生豬生產和抑制價格波動
完全市場行為必然導致價格波動,我們應該合理運用政策手段來有效抑制價格波動。首先,應該建立良好的動態豬肉儲備。目前國內也有豬肉儲備制度,但是,由于我國豬肉消費量巨大,靠政府通過采購儲備量有限,難以實現平抑肉價。應該通過深加工方式適度增加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鏈條,讓豬肉在生產流通中實現幾天甚至幾個月的儲備,避免消費與生產之間的直接強傳導。其次,盡快建立國內豬肉期貨市場,推動國內豬肉市場有序發展,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直接交流互動,形成穩定明確的生產預期,維護市場穩定。第三,通過環保、免疫檢驗等政策手段,適度提高豬肉生產門檻,促使中小養殖戶轉型升級,推動規模化生產,提高生豬生產抗風險能力,從供給側維護價格穩定。第四,推動生豬生產和飼料生產的聯合互動,穩定飼料主原料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生產,平抑兩者之間的價格博弈,減少由于飼料成本引起的豬肉價格波動。第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產、抗病的新仔豬品種,提高生豬生產的飼料轉換效率,全面降低豬肉生產成本。豬肉價格波動是一個由多個因素共同影響的復雜經濟過程,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作為市場主體的養殖企業一方面要做好市場預測,科學制定生產計劃,避免風險。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政府部門應該幫助建立有效的市場調節手段和機制,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來抑制豬肉價格波動。
作者:盧宇平 單位:中鐵二十五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長沙分公司
參考文獻:
[1]潘方卉,劉麗麗,龐金波.中國生豬價格周期波動的特征與成因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1)
[2]李寶仁,姚熙嘉.我國豬肉價格波動的原因分析與政策建議[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3]羅如意,方熱軍.淺談中國養豬業現狀及提高養殖效率的方法[J].湖南畜牧獸醫,2014(5)
- 上一篇:知識經濟時代外語教學改革途徑探討
- 下一篇:勞動力流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