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法律規制問題探究

時間:2022-05-07 09:54:35

導語:預付式消費法律規制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付式消費法律規制問題探究

摘要:隨著預付消費的不斷增加,預付式消費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加,消費者的維權面臨困境。我國的預付式消費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機制亟待解決。

關鍵詞:預付式消費;法律規制;探究

預付式消費是指消費者向商品的提供者或服務的提供者支付一定的定金換取商品或者服務憑證,然后將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資金按期交付給商家的一種交易模式。但在當前的預付式消費中,出現了產品質量不合格、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對于預付式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主要是使用具體的規制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幫助消費者限制商品或者服務經營者,防止其出現違法行為。也只有加強對預付式消費的法律監管,才能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促使我國預付式消費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發展。

一、當前我國預付式消費的現狀和問題

(一)我國預付式消費相關法律現狀。在市場上,我國關于預付式消費的相關法律并不健全,甚至在某些規則中存在自相矛盾的情況。我國法律中,商品經營者和消費者處于平等地位,所以在法律面前的權益也是平等的。但是事實上,消費者的地位相對來說處于弱勢,合法的權益和利益就很難得到保障。針對此問題,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例如在2014年3月15日開始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就對保障預付式消費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出了規定。(二)當前預付式消費的法律法規中出現的問題。當前我國關于預付式消費的法律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保護目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關于保護預付式消費中,消費者權益的立法規范還有待完善。就目前來說,針對預付式消費的相關法規設置的僅僅是一般的法律規定,其內容也大多不具體,同時針對預付式消費的專門性規章制度層級都比較低,無法產生強有力的法律約束力。這也是大量商家明知故犯的原因所在。其次,預付式消費缺乏有效監管。每一起影響市場良性競爭的侵權事件,都是市場監管法律制度軟弱的體現。就像中國人民銀行曾在2012年了關于預付消費卡的管理辦法,此辦法中細致強調了對購卡實名制的要求,而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就成了不具名的卡。從這就可以看出,相關部門監管的松懈。

二、制定預付式消費法律法規的方法

(一)完善健全預付式消費法律法規。針對當前預付式消費市場的亂象,我國需要加緊完善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推出能夠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制度是重中之重。而這也需要我國對于相關的立法模式進行選擇。放眼全球,關于預付式消費的相關法律體系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模式,一是功能監管模式,此模式的代表為美國。此模式通過控制商家使用預付的款項用來實現管制;二是以日本為代表的主體監管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對經營者的經營資格進行嚴格審定,達到監管目的。(二)構建預付式消費監管制度。監管意味著在市場經濟中加入權利,實現對扭曲的市場進行矯正。在監管問題上,預付式消費由于其特殊性經常出現盡管主體不明確的情況,很多情況下都會出現監管部門相互推諉責任的情況。所以,我國需要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監管方式,將商務部門作為市場中的監管主體,同時將中國人民銀行、工商管理等機關納入到監管中去,這樣處理維權事務時,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明確監管主體。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消費合同的監管力度,嚴禁出現如:“禁止退卡”、“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之類的霸王條款的出現。(三)構建多元的預付式消費爭端解決機制。在構建預付式消費爭端解決機制過程中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相關機制,構建多元化的爭端解決機制。例如,仲裁機構的設置。可以讓各地的消費者協會和其他行業組織進行合作,設置獨立的仲裁機構,保證仲裁結果的公正和公平。并且,團體訴訟制度以及消費者協會的職能也有待加強。在有關于預付式消費的爭議中,時間過長會導致消費者訴訟成本較高,所以對于預付式消費的訴訟程序可以進行簡化,或者加快執行各項程序的速度,減少消費者維權成本。團體訴訟制度的建設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我國新出臺的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案,就明確強調消費者協會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對違法商家提起公訴,實現公益訴訟和民事訴訟的相互結合。此外還需要加強消費者協會的相關權利和職能,才能從根本上增強消協的作用,保護消費者權益。

三、結論

預付式消費滿足了消費者對于消費的多樣化需求,盡管我國對于預付式消費的相關法律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但是現實實行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監管制度仍有較大漏洞,需要不斷完善,只有將法律制度、監管制度、訴訟制度不斷完善,才能形成防治結合的法律規制,切實維護預付式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建文.我國預付式消費模式的法律規制[J].法律科學,2012(5):153-154.

[2]蔣悟真.市場監管法治的法哲學省察[J].法學,2013(10):24.

作者:丁人杰 徐園園 單位:浙江天晟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