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境外消費出口發展研究

時間:2022-12-05 04:03:37

導語:高等教育境外消費出口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境外消費出口發展研究

摘要:近年來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俄羅斯高教服務貿易出口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呈現出穩健快速的發展態勢。本文從境外消費的視角總結了俄羅斯高教服務出口市場的發展現狀,揭示了俄聯邦政府為提升本國高教服務出口競爭力而采取的相關舉措,以期對我國加速推進教育服務貿易出口的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俄羅斯;高等教育;境外消費;服務貿易出口

在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教育服務貿易蓬勃發展,一國的教育必須要融入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循環中。隨著2003年俄羅斯加入歐洲統一教育空間以來,教育國際化的步伐日漸加快。俄羅斯已被聯合國列入對外國留學生最具吸引力的六大國家之一[1]。

1俄羅斯高等教育境外消費出口的發展現狀

(1)出口規模不斷擴大,赴俄留學人數不斷增加。一個國家外國留學生的數量是衡量該國教育質量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進入21世紀以后,俄羅斯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口市場日漸升溫。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全球留學生總量一半以上來自美(19%),英(8%),澳(7%),法,德(5%),俄(5%)”[1]。據俄聯邦教科部社會學研究中心的統計,自2004年以來,赴俄留學的外國公民人數超過3倍。其中,2006/2007學年赴俄留學人數突破9萬人,2011/2012學年赴俄留學人數突破12萬人,2007—2017年十年間赴俄留學人數實現翻一番,不僅如此,2017/2018學年留學生突破24萬人,超額完成6200人(如圖1所示)。(2)留學地緣效應顯著,以獨聯體及周邊國家為主。蘇聯時期,受國際政治關系的影響,俄羅斯的留學生主要來自蘇聯友好國家代表。而蘇聯解體后,以2016/2017學年為例,接受非全日制教育的前獨聯體國家留學生占比96.8%;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前獨聯體國家留學生占比54%,亞洲國家的留學生占比25%,中東和北非的留學生占比8%。從全日制留學生的國別來看,哈薩克斯坦、中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在俄留學人數居于前五。從出口貿易輻射區的地域分布來看,俄羅斯高教境外消費服務貿易出口面向以亞非居多,歐美較少;從出口貿易輻射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來看,俄羅斯高教境外消費服務貿易出口面向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從出口貿易輻射區的高教成熟程度來看,俄羅斯高教境外消費服務貿易出口面向以高教發展較為落后的國家為主。眾所周知,前獨聯體國家對俄羅斯而言是有著直接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地緣戰略區。因此,自普京總統上臺后,積極推動對獨聯體的長期發展戰略以及在人文、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在教育領域,在獨聯體國家積極構建俄羅斯大學分支機構;向試點項目輸送俄語教科書以及派遣俄羅斯任課教師;組織專家進行系統培訓;增加公費留學生的名額;積極推動與獨聯體國家達成相互學歷學位證書的協議等。除獨聯體國家外,近年來隨著中俄關系的不斷升溫,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密切合作,中俄跨境教育不斷發展,赴俄留學生人數不斷擴增。僅2018年,中國學生赴俄留學人數超過7.6萬人,留學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31%[2]。(3)出口學歷層次失衡,優質教育產品出口潛力大。外國留學生所占的比例,尤其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是衡量一所大學國際化辦學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從赴俄留學生的學歷層次來看,攻讀本科生及專家學位(2015年已被取消)占據主導位置。2016/2017較2015/2016學年,本科層次的在俄留學生增長了14.9%,碩士層次的在俄留學生增長了9%。這說明目前俄羅斯提供的教育服務出口產品的層次還是以本科為主,碩博層次的優質教育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較少,尚未凸顯出俄羅斯作為工科教育強國的優勢,也說明俄羅斯教育服務質量及高校國際化能力亟待提高。另外,通過圖表(如表1所示)對比可以看出,近兩年來赴俄攻讀碩士的比重不斷增加,超過9%,已出現好轉趨勢。俄羅斯高校在擴大留學生規模、提高留學生的層次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4)保持傳統優勢學科,學科門類不斷擴大。蘇聯解體前夕,俄羅斯留學生的專業設置主要以工程類為主,占比53%。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俄羅斯教育服務出口的專業設置在保持工科優勢的基礎上,學科門類更加廣泛。2016/2017學年在赴俄留學生所選專業中,工程類占比22.5%,醫學類占比20%,經濟與管理類占比13.2%,人文社科類占比12.1%,俄語占比10.9%,自然科學與精密科學類占比4.8%。由以上可以看出,與蘇聯時期一樣,工科類專業依舊是赴俄留學生的首選專業,隨著俄羅斯經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學、冶金、機械制造、材料加工等專業備受留學生青睞[3],比較優勢顯著。此外,醫學類、經管類以及俄語的優勢在服務出口貿易中也較為突出,成為俄羅斯服務出口貿易的重點產品。但是,文化及藝術類專業占比不高,占比2.5%,俄羅斯藝術強國的優勢尚未在教育出口中體現出來,有待繼續挖掘。(5)出口貿易的供給方地域分布與經濟發達狀況成高度相關。俄羅斯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中央聯邦區、西伯利亞聯邦區、伏爾加聯邦區,主要以莫斯科、圣彼得堡、鄂木斯克區以及托木斯克區為代表,其中莫斯科與圣彼得堡聚集了1/3的外國留學生。主要原因在于,該地區經濟發達,科教資源豐富,基礎設施齊全,生活條件較為優越,吸引了眾多外國留學生。而留學生聚集人數最少的地區為遠東聯邦區,該地區受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及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2017年該地區外國留學生的人數為4956人,僅為中央聯邦區留學生總數的5.6%。(6)高教貿易出口收入不斷增加,但產業競爭優勢不明顯。據統計,2015/2016學年俄羅斯教育服務出口的總收入達999億盧布(15.375億美元);2016/2017學年的總收入達到1160億盧布(17.844億美元),與同期相比增加了5%。其中,1/4屬于學費收入,其余為外國留學生的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消費。較教育服務出口的領先者澳大利亞相比,2016年俄羅斯服務出口收入約是澳大利亞(150億美元[4])的1/10。盡管近年來俄羅斯的高教貿易出口收入不斷增加,但該國服務貿易出口能力波動較大,且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不過總體而言,俄羅斯的高教服務貿易出口能力在逐步增強。

2俄羅斯高等教育境外消費出口的發展對策

綜上所述,目前俄羅斯的高教境外服務貿易出口業處于上升期,市場競爭力也不斷增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受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的慣性影響也呈現出諸多不平衡性。因此,近年來俄聯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關舉措予以政策支持。(1)以國家政策法令的形式擴大外國留學生教育機會的供給。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完善國際教育合作領域的相關法律,即首先體現在各國相互承認學歷上。僅2018年一年時間,俄聯邦政府先后與南奧塞梯、匈牙利、阿布哈茲三國政府簽署了關于相互承認教育和文憑的協定。與西班牙、摩納哥、波蘭、斯洛伐克等20個國家正在制定互相承認學歷學位的相關協議,覆蓋歐洲、亞洲、中東、非洲、美洲等地區,出口貿易輻射區的范圍及留學生的生源不斷擴大。未來只有加快俄羅斯與其他國家之間學歷互任的進程,才能保證其教育服務貿易駛入跨越式發展的軌道。調整移民法,簡化留學生入境簽證手續。2018年1月普京總統簽署了《關于修改“俄羅斯聯邦外國公民法律地位法”第5條第17款的聯邦法律》,該法律的簽署為外國留學生帶來了更多便利,即他們完成預科課后可直接在俄羅斯境內辦理繼續深造學習的手續[5]。與此同時,通過簡化相關程序,為留學生在學習期間做兼職工作,畢業后能夠留在俄羅斯提供更多可能。(2)有選擇地開拓國際市場,逐步擴大自費生比重,促進教育服務貿易出口的市場化發展。境外服務貿易的發展,歸根結底,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及歷史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自蘇聯時期起,俄羅斯便與亞、非、拉、東歐等發展中國家關系交好,為俄羅斯開拓海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相對于發展中國家,俄羅斯在工科、醫學、經管等領域屬于領先水平,尤其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方面成果豐碩。俄聯邦政府將教育出口潛力開發視為國家任務,制定發展規劃,提高留學生的比重。2014年俄聯邦政府正式批準的《2013—2020年俄羅斯聯邦國家教育發展規劃》中指出,將高校留學生比例提高到學生總數的10%[5]。2016/2017學年較2015/2016學年相比,自費生比重由60%增加至60.9%,公費生比重由40%降低至39.1%。從地區分布來看,除歐洲地區外,其他地區的全日制自費留學生比重均有所增加,其中增幅最多的來自獨聯體國家的自費留學生,比重由2015/2016學年的40.8%增加至2016/2017學年的48.9%。通過逐步擴大自費生的比例,不僅可以拓寬高等院校的教育經費來源,還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3)加強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機制。早在2006年,俄羅斯政府已經明確提出在高等教育領域推行“研究型大學”與“聯邦大學”專項計劃,以推動俄羅斯高校進入世界百強大學行列。2012年俄聯邦設立了“5—100計劃”,其目的在于加快俄羅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提高俄羅斯高校的世界競爭力[5]。截至2018年,俄羅斯共計47所大學在行業和學科評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包括19所“5—100計劃”參與者,世界排名前200位的俄羅斯大學數量達到18所,其中8所為“5—100計劃”參與者。與此同時,根據2019年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俄羅斯25所高校入圍,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排名上升至84位[6]。這表明俄羅斯的高等教育正在發生質的變化,證實了俄羅斯大學的巨大潛力及其日益增強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俄羅斯各大高校更加強調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機制,不斷致力于改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計劃,促進工業企業更多地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4)加大俄語及俄羅斯的境外推廣力度,在海外著力打造俄羅斯品牌。1990年蘇聯解體前夕,世界上講俄語的人約為3.5億人,2010年該數字降低到2.78億人。在2017年下諾夫哥羅德舉行的第十一屆俄羅斯世界基金會上,國家杜馬教育科學委員會主席尼科諾夫指出,在最近25年內,全世界講俄語的人數減少了0.5億,尤其是在前獨聯體國家及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因此,大力推廣俄語及俄羅斯文化,有助于在俄聯邦境外擴大全球俄語學習者的人數,進而推動俄羅斯境外消費服務貿易出口業的發展。截至2017年11月份,為支持各國的俄語教學和俄語研究項目,承擔在全世界建立俄語和俄羅斯文化宣傳網絡的任務,俄羅斯世界基金會已經在全球48個國家建立115家俄語中心[7]。俄語屬于世界非通用語種,語言障礙是留學生申請赴俄學習的瓶頸,因此,大力推廣對外俄語教學有利于解決部分留學生的困擾。在推廣俄語的過程中,通過傳播俄羅斯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巨大成就,打造俄羅斯專屬留學品牌。(5)積極參與并實施高等教育的國際合作,提升俄羅斯在教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2018年,俄聯邦教科部共參與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歐共體等在內的25項全球性和區域性的多邊組織活動及倡議,多次組織參與政府間委員會,籌備科學和教育及人道主義合作事宜;不遺余力地發展俄羅斯教育組織在歐洲大學協會、歐亞大學協會、大學金磚國家聯盟等框架內的國際合作,特別重視磚國家網絡大學、上海合作組織大學等在內的國際網絡教育項目的實施。據統計,在2018/2019學年,140多名外國人在獨聯體網絡大學內接受了聯合教育課程。事實上,高等教育機構在國際教育服務市場中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媒體和各高校公關活動所創造的正面形象。大力舉辦國際教育展覽、推介俄羅斯的高等教育,也是近年來俄羅斯加大教育出口宣傳力度的途徑之一。通過舉辦莫斯科國際教育沙龍等展會及商業展覽,匯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代表共商教育發展,以線上線下兩種形式增強世界對俄羅斯高等教育的關注度。

3結語

未來境外消費仍然會是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口最主要的形式,一方面,它可以帶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向的紅利;另一方面,在“留學教育全資本產業化運作”的催化下,高教境外消費的國際競爭將更加劇烈。因此,俄羅斯還需要積蓄更多的實力才能對國際學生更具吸引力,教育國際化任重而道遠。

作者:牛繼平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