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經濟模式探索
時間:2022-09-05 10:36:22
導語:林業生態經濟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經濟林業是近年林業科研的新課題,是林業建設與市場經濟接軌的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總結實踐,大膽開展建設會昌、尋烏、安遠生態經濟區的實驗,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會尋安是贛州的南大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實驗區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設會尋安生態經濟區,對加強三縣精準脫貧步伐,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主要對會尋安生態經濟區林業生態經濟模式進行了研究,為其他地區發展生態林業經濟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昌;尋烏;安遠;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
會尋安生態經濟區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生態優先道路,致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示范樣板,贛粵閩邊綠色發展先行區。探討會尋安生態經濟林業經濟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會尋安生態經濟區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指導思想
鄧小平同志是第一任的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會尋安生態林業經濟建設起步較早,但對生態經濟林業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其研究工作包括對傳統觀念的反思,最新科學思想的啟迪與對森林質量生產力的對應關系的認識。森林資源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認識一般為木材生產與產品進入市場實現其使用價值,使森林所有者獲得直接收益。但片面的追求森林經濟效益,導致加速森林資源的消亡,使生態環境急劇惡化[1],危機人類的生存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綜合運用森林培育學,經濟學的理論方法,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林下經濟、實施低質低效林改造、發展林業產業、做好資源保護、開展人工造林,提高森林質量,已成為林業生態經發展的重要任務。
2贛州市會尋安生態經濟區自然資源
贛州市為江西省下轄地級市,地處贛江上游,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贛州群山環繞,以山地丘陵為主,贛州平均海拔在300~500m之間,地勢周高中低。贛州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匯集,有百條支流從尋烏,安遠流入珠江流域東江與韓江流域梅江水系。會尋安區域內有森林公園31個,國家森林公園10個。全市有自然保護區51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森林覆蓋率79.46%。會尋安區域森林資源豐富,發展生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會昌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贛江一級主流貢江上游。南接尋烏,西南毗安遠,為贛粵閩3省通衢之地。會昌縣以低山地貌為主,會昌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會昌縣有森林面積20.215萬hm2,森林覆蓋率79.47%,活立木蓄積量845.2萬m3,珍稀植物有國家一級植物銀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翠柏等。尋烏縣于萬歷四年建縣,尋烏縣位于江西東南部,東臨福建武平縣,南街廣東興寧市,西南毗鄰定南縣,全縣森林面積為18.4萬hm2,森林覆蓋率75.6%,活立木蓄積量419萬m3,縣內植物區系起源古老,屬于國家1級樹種的有南方紅豆杉,2級樹種有觀光木、杜仲等,3級樹種有八角蓮、草珊瑚、柳杉、銀鐘樹等。安遠縣位于江西省南部,東毗會昌,南鄰定南縣,北接于都縣,是典型的丘陵山區縣,地勢中部凸起,全縣森林面積19.8萬hm2,活立木蓄積量639.14萬m3,森林覆蓋率達83.4%,為江西省林業縣,縣內有樹木116科,以杉樹、山茶科、木蘭科等闊葉林樹木為主要樹種。境內分布有國家保護樹種31種。
3會尋安生態經濟區林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
2018年12月,贛州市印發《關于建設會尋安生態經濟區的意見》,指出會尋安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東江源頭縣、省生態文明示范縣,將按高質量發展要求,致力于打造東江流域生態保護試驗區與贛粵閩邊綠色發展先行區[2]。規劃實施生態扶貧工程,大力發展生態扶貧產業,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建設贛粵閩邊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和粵港澳大灣區康養休閑度假區,打造提升核心景區,完善旅游要素配套;構筑會尋安生態長廊,科學規劃設計,提升森林質量,加強生態治理;打造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先行區,探索構建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美生態環境監管和考核制度。
4會尋安生態經濟區林業生態經濟發展措施
為策應市委《關于建設會尋安生態經濟區的意見》,結合會尋安生態經濟區發展的情況實際,提出以下8個措施重點推進實施。4.1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近年來,會尋安三縣實施了森林撫育面積3.33萬hm2以上,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等林地立體復合經營,促進林下種植養協調發展。創建一批新型林地立體復合經營示范基地,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示范基地+企業+農戶新型合作模式,引導區域復合經營工作科學發展,輻射帶動周邊林農發展林下經濟。4.2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綜合會尋安三縣特色林果產業,按照一縣一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林果產品品牌,提升三百山臍橙、尋烏蜜桔、會昌桔柚等特色產品品牌影響力。統一申報創建林果產品區域公用知名品牌,通過政府的制度安排、組織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加強對綠色農業的規劃性和影響力。利用互聯網+新型電商平臺,加快品牌推廣和銷售。借助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新媒體、主銷城市宣傳、各大主流媒體廣告投放等方式,提升會尋安三縣優質特色林果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4.3提升核心生態旅游景區。統籌會尋安三縣優質旅游資源,打造會尋安綜合生態旅游區。創建“安遠東江源頭”、“尋烏紅色調查”、“會昌風景獨好”品牌。加快推進安遠三百山、會昌漢仙巖創建國家5A級景區、安遠東生圍、尋烏青龍巖創建國家4A級景區的步伐,將三百山打造成江西名山。大力支持尋烏調查印象園等紅色旅游景區建設,發展紅色研學實踐;加快漢仙溫泉度假區、三百山溫泉旅游度假區、尋烏東江源溫泉養身小鎮等項目建設。努力建設會尋安綜合生態旅游區,形成江西旅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4.4建設康養休閑度假區。森林具有凈化空氣、產生負離子、調節身心等功能。會尋安三縣的森林覆蓋率高、空氣好、水質佳,非常適合發展森林康養休閑度假,借鑒浙江平水養生小鎮森林康養基地的成功經驗,結合會尋安的紅色文化,依托贛南“采茶戲”、客家文化傳統,有序開發集聚旅游、科教、文化、醫養為一體的康養休閑度假區,與生態旅游景區相呼應,形成屬于會尋安的獨特生態發展之路。4.5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采取更替改造、補植補造、撫育改造和封育改造等措施加快推進會尋安三縣生態亟需恢復區森林質量提升,以培育鄉土闊葉樹種資源為主,科學調整林分結構,合理使用彩色、珍貴樹種。積極爭取山水林田湖草、防護林、造林補貼、森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和儲備林等營造林項目和資金,率先對疏林地、火燒跡地、裸露山及廢棄礦山實施生態恢復,切實提升森林質量。4.6推進林業碳匯交易。依托會尋安區域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推進CCER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會昌、安遠2縣已率先對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進行開發,項目已完成公示,僅需國家發改委備案登記即可上市交易。加大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和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前期開發的準備工作力度。通過林業碳匯交易,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農增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4.7健全生態橫向補償制度。會尋安是東江的源頭,香港同胞的飲用水源地,源頭區域三縣為了保護一江清水,采取禁止采伐采礦,拒絕污染企業入駐等措施,做出了巨大犧牲,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發展。而下游地區工業發達,經濟繁榮,為減少區域發展差距,提高源區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要在現有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并將這種補償形成制度化和常態化。4.8加強林長制實施力度。全面推行林長制,強化森林資源管理,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提高科學利用水平,實現森林資源“三保、三增、三防”目標,促進會尋安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不斷創新林長制工作,總結推廣尋烏縣“兩長三員”(即村級林長、組級林長和鄉鎮林業工作站監管員、護林員、森林公安警員)森林資源源頭管理經驗做法,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源頭保護和管理力度。
5結語
生態經濟林業的崛起是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會尋安林業生態經濟發展,要貫徹落實贛州市政府《關于建設會尋安生態經濟建設的意見》,通過發展林業生態經濟,增加林區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香,周琴.淺析贛州市城市林業建設[J].現代園藝,2017(23):134-135.
[2]周莉蔭,任瓊,肖相元,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林業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的影響因素分析[J].江西林業科技,2013(6):55-57.
作者:張志勇 陳敏 單位:江西省安遠縣林業局
- 上一篇:提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措施
- 下一篇:纖維混凝土路橋工程技術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