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逆向物流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22 04:46:05
導語:煤炭企業逆向物流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煤炭綠色物流理論
煤炭綠色物流是指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煤炭物流需求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與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通過先進的技術和面向資源環境的管理理念,對煤炭物流系統進行重新規劃、控制、管理和實施,并最終建立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煤炭物流系統的活動過程。它既包括煤炭正向物流過程中的資源縮減、各功能環節的綠色化,如綠色運輸、綠色儲存、綠色裝卸、綠色加工(洗選)等,還包括為實現廢物回收再利用的物流系統,是對整個煤炭物流作業和管理全程的綠色化。
1.2循環經濟理論
1.2.1循環經濟理論的內涵
循環經濟是為了解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而提出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相對于傳統的開環經濟形式而言是一種閉環流動的經濟形式。
1.2.2循環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
(3R)“3R”原則一是減量化原則,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達到既定的生產或消費目的,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再使用原則,要求企業的生產者不僅關心產品的生產而且要關心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副產品、包裝物、在流通領域內達到使用壽命的廢舊產品等的回收和再利用。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重復使用,而不是用過一次就廢棄,以抵制當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濫;三是循環原則,要求生產出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無用的垃圾。很顯然,通過再使用和再循環原則的事實,反過來強化了減量化原則的實施。總之,循環經濟是一種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
1.3三大理論在煤炭業應用中的關系
煤炭逆向物流理論、綠色物流理論、循環經濟理論在煤炭企業的實施中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在煤炭業的生產制造和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工業廢渣如不及時處理,不僅會浪費資源,更會污染環境。對廢炭等資源實施回收利用其實質是為了發展循環經濟,具體應用則是綠色物流,同時綠色物流的理論又是煤炭逆向物流理論和循環經濟理論的基礎上的。所以說,三大理論在煤炭業中的應用是相互依靠,相互聯系的。
2我國煤炭企業逆向物流發展現狀
2.1我國逆向物流整體現狀
長期以來,企業為了迎合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將戰略重點集中在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和相關服務等,而忽視了使用過后的廢棄產品的處置問題。逆向物流的概念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許多企業甚至還沒有逆向物流的概念,大多數企業逆向物流系統建設幾乎處于空白。隨著社會資源的日益短缺和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需要,中國企業不得不面臨再生資源逆向物流系統的建設問題。近年來,我國從事廢舊物品回收的企業和個人逐漸增多,但存在回收環節多、渠道混亂、設施之間不配套等弊端。
2.2我國煤炭企業逆向物流存在的問題
2.2.1綜合物流效率低
在煤炭物流組織方面,由于煤炭運輸量大、市場供需信息不暢、運力不足、運輸距離長、運輸方式不合理等因素,常常造成運出去的煤炭找不到買家,急需煤炭消費的買家又找不到合適的賣家,不僅增加了煤炭生產企業的物流成本,而且加大了煤炭終端用戶的用煤成本,造成全社會的高能耗,并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
2.2.2資源回采利用率低
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發揮有限資源的社會經濟服務功能。而我國煤炭企業在當前的物流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資源利用率低現象,主要表現在我國煤炭企業挖掘和開采方面,資源回采低,大量廢舊物資沒有得到有效回收與再利用,倉儲設備重復利用率低,倉儲空間利用不充分,運輸工具返程空置率高等資源浪費嚴重現象。據統計,我國煤炭物流回收利用率平均僅為30%,對于可在回收利用的礦體利用率只有20%左右,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遠遠低于其平均水平,煤炭企業資源浪費的巨大可想而知。
2.2.3環境污染嚴重
我國的環境污染相當突出,生產過程的整個環節都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所占比例各有不同。因而,治理環境污染一直是我國致力而為的工作,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背景下,治理力度更是空前。但是我國的煤炭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一直高而不下,造成巨大的社會和環境效益損失。煤炭企業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主要體現在:一是運輸交通工具排放的氣態污染物以及顆粒污染物高,成為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交通工具也是社會和城市噪音的最大污染源之一;二是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煤炭裝卸、煤炭露天堆放、煤炭揚塵、煤粉掉落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據統計,我國煤炭企業物流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占主要環境污染因素的2%以上,所造成的社會效益損失約占1%以上。
3我國煤炭企業逆向物流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3.1發展綠色經濟的動力不足
發展綠色經濟的落腳點是企業,企業作為“經濟人”,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而綠色經濟則是以社會宏觀整體效益為目標的,協調不好,就不能激發企業發展綠色經濟的熱情。總體來說,煤炭企業本身更注重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對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間的關系及矛盾關心不夠,不會主動實施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3.2發展綠色經濟所需的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備
煤炭企業發展綠色經濟需要提高清潔生產和環保處理技術、能量階梯利用技術、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技術、資源回收率技術、資源化與綜合利用技術、廢棄物再利用技術及生態環境治理技術等。這些技術涉及到煤炭的開采環節、洗選加工環節和綜合利用環節。由于技術的不完備,出現了由回收能力不足的問題,煤矸石累計堆存已超過35億噸,剩余煤矸石堆場占地面積6.5萬公頃②。雖然,目前在資源綜合利用環節和生態環境治理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先進技術,但普及率不高,大多煤炭企業的技術還處在比較落后的階段。
3.3煤炭產業鏈短,導致資源綜合利用程度較低
煤炭企業在綠色經濟理念的指導下,為了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煤炭產業鏈經歷了多次重組與延伸,已由過去單一的煤炭資源開采過渡到不斷深化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非煤產業。當前煤炭產業鏈的基礎是原煤開采,生產煤炭產品和與它相關聯的下游產品或者相關的產業。這種方式構建的產業鏈不僅解決了煤矸石、煤泥等廢棄物的出路,而且節約了運輸成本。通過產業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耦合,把有關聯關系的產業聚集在一塊,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煤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提高了經濟效益。但是,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實行的是粗放型的生產方式,企業要綜合利用資源發展綠色經濟,往往意味著對新型設備進行大量資金、技術以及人員的投入,多數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對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的重視程度不夠。
3.4缺乏發展資金
資金問題是制約企業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煤炭企業發展綠色經濟,初期投資較大,而且投資周期長,效益回報見效慢,煤炭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能力主動開發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技術。所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靠自身的積累來發展綠色經濟是遠遠不夠的。
4我國煤炭業逆向物流企業發展策略
4.1政府政策策略
4.1.1提供資金支持
只有直接對煤炭逆向物流企業進行資金扶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在給予扶持的時候,必須限定煤炭逆向物流的合法企業數量,因為控制數量可以對各個企業進行重點的資金扶植。如果不控制企業數量,有限的資金“撒胡椒面"式的資助,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只有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將資源合理的分配到最需要的方向,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而對煤炭逆向物流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控制數量的舉措,能夠為煤炭逆向供應鏈提供高速發展的提供良好的啟動背景。
4.1.2降低稅收
針對煤炭逆向物流企業,可以降低其稅收,促進行業發展。針對依法將自有廢炭廢渣進行回收處理的企業進行抵稅獎勵。利用現實獎勵的方式,將各個環節的參與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最終的目的就是發展煤炭企業逆向物流的發展。
4.1.3將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列入地方領導政績考核的標準綠色產業
煤炭逆向物流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初期投入高、實際經濟效益見效慢。如果不將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列入政績考核的標準,只靠地方領導的覺悟來做一件在自己任期內沒有“實際效果”的事情,顯然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在煤炭企業的逆向物流方面,只有將相關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直接量化并計入當地領導的政績中,才能保證地方對煤炭逆向物流企業有足夠的重視,并大力發展煤炭企業的逆向物流,防止地方由于“忽視”而制約煤炭企業逆向物流的發展。
4.2企業自身發展措施
4.2.1技術層面
(1)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
通過裝備先進的薄煤層開采技術、合并采區、集中生產和巷道布置改革等措施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通過應用科技手段和現代化裝備實現優選精洗,進一步提高洗選精煤回收率。
(2)提高瓦斯開發及利用水平
積極推廣使用地面垂直采空區井、地面垂直壓裂井和井下水平長鉆孔抽放技術,不斷提高瓦斯抽放效率和數量,同時加快開發新的瓦斯用戶,重點是工業用戶和瓦斯發電,積極發展壓縮煤層氣的生產和銷售,不斷提高瓦斯綜合利用率。條件成熟時開發礦井乏風甲烷發電項目,減少礦井乏風甲烷的排放,同時獲得顯著的溫室氣體減排收入④。
(3)提高廢水回用率
新建和改擴建礦井水處理站,提高礦井水利用率。建設完整的生活廢水處理設施,提高生活廢水達標排放率和廢水回用率。不斷提高廢水的回用水平,努力實現礦區生產生活廢水的零排放。
(4)提高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和灰渣資源利用率
以開發煤矸石電廠和建材項目為中心,增加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將剩余固體廢棄物用于回填造田、井下充填和鋪路等,盡可能減少固體廢棄物的堆放。利用煤泥干燥技術,充分利用煤泥資源。利用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
(5)加大礦區塌陷土地治理和復墾力度加強礦區塌陷區治理力度,推進復墾土地的市場化開發。加強礦區綠化,改善礦區生態環境。
4.2制度管理層面
建立完善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完善薪酬制度,應把以職位為中心的薪酬模式與以人為中心的薪酬模式相互補充,揚長補短,以達到不同模式的最優化。根據不同層級、不同工種需求,制定多種分配形式的薪酬分配辦法和分配模式,進行市場化運作,使員工的收入與市場化結算掛鉤,促進各種生產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蒙能公司應結合自身行業的特點和公司發展實際,制定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相應的薪酬制度,并不僅是根據考核來實施,從而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適應企業發展戰略的多層次、多模式的對內激勵充分、對外競爭力強的薪酬體系。
作者:崔雪巖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食品冷鏈物流發展論文
- 下一篇:基于電子商務的逆向物流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