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發展SWOT分析

時間:2022-12-24 04:01:58

導語:物流產業發展SWOT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產業發展SWOT分析

摘要: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和物流產業的加速發展,作為國內國際貿易物流鏈的關鍵節點,港口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港口與城市互動性強,重要港口的物流產業對于城市乃至區域都有較大的影響。泰州正在著力打造港口名城,泰州港近年來發展迅猛,運用SWOT法對泰州港物流產業進行分析有助于制定更為科學的發展規劃。

關鍵詞:泰州港;物流產業;SWOT分析

一、泰州港口物流的優勢分析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泰州港歷史悠久,形成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開埠于1902年,目前是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瀕江臨海,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既可溯江而上輻射長江上中游,又可順江而下抵達上海出海,處于沿海經濟帶與沿江經濟帶T形交匯處,同時也是長江進入B級航區的第一個港口。泰州港擁有泊位20多個,其中萬噸級泊位9個。泰州港不僅是沿海與內陸資源交換的集散地,也是長江下游一個重要的對外口岸,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梁。目前,泰州港正利用自身優越的地理位置加速由喂給港、轉運港向大型深水直掛港轉型。從交通條件看,泰州港可以與寧通、沿江、滬寧等高速公路,新長、寧啟等鐵路,南官河、引江河等內河,揚泰機場等相連相通,有實現多式聯運的基礎條件,是長江下游北岸理想的江、海、河中轉港。(二)完善的基礎設施。泰州港擁有豐富的深水岸線資源、優越的建港自然條件和較大的年吞吐貨物量。正在實施中的核心港區建設將先后建設永安作業區一、二、三期工程,此舉將能增加萬噸級泊位4座;同時新老港區的資源進一步整合后,泰州港適應航運市場船舶大型化的能力將更強。泰州港與40多個國家100多個港口有運輸業務往來,主要接卸鋼鐵、原油、鐵礦、煤炭、集裝箱等貨物。岸線資源利用率的提升成為泰州建設長江中下游江海聯運中心港的有力保障。(三)繁榮的腹地經濟。泰州市是泰州港的直接經濟腹地,該市是長三角16座核心城市之一,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5000億大關,達到5107.63億元,增長6.8%。全市五大主導產業產值增長11.6%,進口51.99億美元,增長9.9%。以此為依托,泰州港2015—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增幅都在30%以上。港口規模等級顯著提高,港口吞吐量持續快速增長。泰州港的間接經濟腹地是長江三角洲,長三角之外的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安徽和四川等長江經濟帶省市也在泰州港的輻射范圍之內,因此市場需求潛力極大。

二、泰州港港口物流的劣勢分析

(一)立體化物流網絡體系尚未建成。由于起步較晚,泰州的公路、鐵路、水運航道之間尚未能夠建立起銜接順暢、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此外,港口之間的協調互動功能還不健全,泰州港與經濟腹地的銜接尚不完全順暢,區域性現代物流節點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二)物流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港口物流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是影響港口物流系統效率的關鍵因素。泰州市目前還沒有建立起標準統一、管理規范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這就導致政府和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交流不暢,物流業務的交易管理以及諸如物流電子數據交換之類的增值服務也缺乏技術支撐,物流資源配置效率的偏低又進一步使得市場競爭存在一定的無序現象。(三)缺乏港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目前,泰州港缺乏一支專業化物流人才隊伍,泰州物流企業大多缺乏高層次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調查發現多家物流企業工作人員多由運輸、倉儲一線作業人員轉行而來,普遍專業水平偏低,這成為物流企業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三、泰州港港口物流的機會分析

(一)國家政策支持。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要求努力形成長江黃金水道等若干條貨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物流大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可以同時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三大國家級項目,根據泰州在揚子江城市群中的戰略定位,泰州能夠發揮蘇中之中,承南啟北、聯東接西的優勢和對蘇中蘇北腹地的分撥對接能力。因此,應構建跨江融合、江海聯動的發展局面,提升物流基礎設施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促進水水、公水、鐵水聯運無縫銜接。(二)地方政府重視。泰州市已經充分認識到泰州港戰略地位,提出的“四個名城”建設目標其中之一即為港口名城,致力于實現港城一體,以港興城。泰州市發改委牽頭研究制定該市十三五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謀求推動包括港口物流在內的現代物流業加速發展。隨著江蘇省委將泰州定位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中部支點,跨江融合、兩岸聯動將成為該市的戰略選擇,港口是這一戰略的重要載體和依托,跨江融合步伐的不斷加快使港口的橋頭堡作用愈加明顯。

四、泰州港港口物流的(Threat)威脅分析

(一)港口物流行業競爭激烈。首先,周邊港口之間的競爭。長三角地區港口數量眾多,既有上海港這樣的國際港,也有揚州港這樣地理緊鄰的地級市港,泰州港與這些港口之間物流腹地多有交叉,運輸網絡也互相滲透,因此港口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其次,境外港口的競爭。很多境外港也成為國內港口的競爭對手,如韓國釜山港、日本東京港、中國臺灣高雄港等等。最后,運輸價格和服務質量成為影響用戶選擇具體運輸方式的關鍵因素,這會對泰州港口水路運輸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二)環保壓力對港口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方針對泰州港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港口是水陸運輸交界面,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治理長江水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和開辟沿江永不開發區應當成為港口建設的同步任務。尤其是臨港工業要設立環境準入門檻,存在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堅決不能引進。近三年來,泰州市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在核心港區關停并轉化工企業6家、改造升級企業13家。采取的措施包括為各企業污水排口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將雨水排口閘門更換成電動控制閥、督促企業安裝廢氣在線監測設施、在危廢倉庫安裝視頻監控等。對港口建設提高環保要求從長遠來看利國利民,必須實施,但同時要注意到暫時性的專項支出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的污染項目關停并轉造成的短期沖擊,這些都需要相關主管部門采取積極措施著力化解。

作者:朱鴻翔 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