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法網絡經濟論文
時間:2022-02-06 10:42:08
導語:市場競爭法網絡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法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即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其主要有以下突出特點:首先,適用對象的特定性。市場競爭法適用對象有兩類,即不正當競爭關系和壟斷關系;其次,階段性。市場競爭法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它的出現和發展有一個過程。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出現和發展,催生了市場競爭法;再次,行政干預性。雖然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但是不管資本主義市場還是社會主義市場,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即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因此政府必要通過立法的方式進行市場干預和調節;最后,社會性。市場一個突出特征就是競爭,它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市場競爭不局限于個體之間,而是整個社會參與性的。因此,必須要利用市場競爭法來正確處理好社會經濟利益關系和矛盾沖突,切實維護好所有市場主體的根本利益。
二、市場競爭法對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作用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初期逐漸出現了這樣一種需求:需要成立某種通用規范或者規則,將社會生產、交換和分配行為納入其中,讓所有人都在這個范式下從事生產活動。這個規則最初以社會風俗、習慣出現,最終演變成了法律。”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法對網絡經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1.促進網絡經濟信用體系發展制定市場競爭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市場經濟主體在生產和交換過程中服從一般規定和條件。網絡經濟在我國起步時間較晚,傳統市場交易行為和習慣由于在短期內存在慣性作用,無法徹底改變或者替換。加上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因此當前市場競爭法一個主要作用是促進網絡經濟信用體系建設和發展,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網絡市場經濟體系創造有利條件。有學者指出,互聯網的出現催生了一個虛擬的網絡社會,這其中有其自身的組織形式、道德標準和規則,是獨立于政府管制之外的。本文認為,這種觀點忽視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規律。網絡經濟是植根于現實社會的,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我們不能將網絡經濟正常運轉建立在個人、行業自律和市場自發調節基礎上,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必須要發揮法律的規制性作用,建立網絡經濟信用體系,這是獨一無二的選擇。
2.以市場競爭法為基礎,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壟斷日益凸顯。市場壟斷有多種表現方式,例如技術壟斷、人才壟斷、行業壟斷以及產品壟斷等,不管是哪一種壟斷都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網絡經濟的出現,一些實體經濟交易開始轉向網絡交易,在這種發展驅使下,一些傳統壟斷逐漸被消除或者降低。因此,要通過健全和完善市場競爭法,為網絡經濟發展掃除各種壟斷障礙,為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奠定堅實法律基礎。
3.促進虛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網絡經濟發展質量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發展質量較低、綜合效益不理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產業結構失衡、市場體制不健全、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過制定和完善市場競爭法,適當降低壟斷性和反競爭性的認定標準,引導和扶持高新科技產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企業和高技術含量企業快速發展,為它們營造良好的網絡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網絡經濟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
三、結束語
網絡經濟是作為新興產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階段知識經濟發展的一個具體體現。要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平穩、快速發展,離不開網絡經濟的健康、有序、規范發展,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就要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法的規制作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作為市場競爭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網絡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制定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過程中,要將建立更加周密、完善的市場競爭法律體制作為重要工作目標,做好兩部法律之間的銜接與與協調關系,增強《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的補充性,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網絡市場競爭環境。
作者:周奏凱李姝姝鈡薇單位:第一八一醫院廣州流花湖干休所
- 上一篇:市場營銷網絡經濟論文
- 下一篇:檔案局長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