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經濟引領監管轉型升級思考
時間:2022-09-17 07:13:24
導語:探析新經濟引領監管轉型升級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 要】新時代下,新經濟快速改變原有的經濟和社會運行模式,對既有經濟格局帶來沖擊,也為公共政策制定、政府監管帶來了新沖擊,基于此,本文對新經濟背景下政府監管如何改革進行轉型升級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經濟;政府監管;轉型升級
一、新經濟的特點
1.新經濟的內涵。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背景下,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從國際經濟的大趨勢看,新經濟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方向,具有無比廣闊的成長空間。按照北京大學國發院和財新智庫的新經濟指數,目前,我國新經濟投入已占整個經濟投入的30%。發展新經濟已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廣義的“新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的,主要指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經濟,包括“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等重要內容。狹義的新經濟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2.新經濟的特點。新經濟具有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化、傳感感應技術等核心技術為支撐。至少有以下特點:新要素,即信息(數據)成為一種新的資源。據測算2019年全世界數據分析領域的產值將達到1800億美元。新基礎設施,手機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小小的手機已經能實現生活工作中的很多功能,其背后正是以云、網、端為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這些新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水、電、公路一樣,成為行業發展和生活必備的核心基礎設施,不可分割。跨界融合混營,跨界融合混營成為一種新常態、產業界限變得更加模糊。如,互聯網已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種經濟形態連為一體。新主導權,消費者成為商業活動的主導。
二、新經濟對政府監管帶來的挑戰
1.舊監管機制不適應新經濟發展需求。當前經濟社會管理制度大都是建立在工業經濟和工業化大生產基礎上,具有強調集權、層級、區域與條塊分割等特點,但新的經濟產生了新的游戲規則,將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如,興起的支付類APP等互聯網金融工具的出現,就與現行金融監管體系不相容。以支付寶錢包為例,其監管涉及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監管、保監會、工信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工商總局等。說明目前的金融監管體系已經不適合新型互聯網金融工具的發展。此外,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有的游走在監管的灰色地帶,有的鉆法律空子,行走在違法違規的邊緣,多數模式都有“違規”嫌疑。這典型地體現了新經濟與舊制度之間的不相容。
2.新經濟問題迅速涌現并快速轉移。新經濟發展迅速,其帶來的矛盾焦點會快速發展、轉移。例如,網約車。網約車產生的時點恰好是“互聯網+”戰略提出和準入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的轉型期,不僅便捷、高效,還解決了就業問題。但網約車的出現沖撞了現有法律和制度,比如說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要不要管該不該改革,答案是肯定的,從12年網約車的出現到16年合法,4年時間,圍繞網約車的焦點問題不斷變化,正好體現了問題的快速迭代。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公布了全球第一部《網約車暫行管理辦法》從此網約車合法,也為世界其它國家提供了實踐和探索。盡管已有133個城市陸續公布實施細則,但爭論焦點并未停息,率先推出征求意見稿的北上廣深,再度引發熱議。因此,從網約車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面對焦點問題的快速發展,監管政策必須具有規范性、科學性和前瞻性,必須對新經濟有整體性認識和系統應對策略,這樣才能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才不會應接不暇,被動應對。
3.新經濟風險沖擊性較強影響面大。新經濟具有平臺經濟的屬性,意味著一旦失控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平臺上所有的參與方產生極大影響。2017年9月8日,馬云在慶祝阿里巴巴集團的18歲生日大會上提到,希望把阿里巴巴打造成為一個基于網絡的經濟體,在2036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為全世界提供1億的就業機會,直接服務20億消費者,為10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盈利平臺。針對如此龐大的規模,從網購平臺,到新經濟體,正考驗著政府的智慧。事實上,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對政府監管帶來的挑戰遠非如此。政府很難再直接用傳統手段進行監管,存在認知不足、手段不足、資源不足、能力不足等現象。政府的管理就可能缺位也可能越位,可能過度過寬也可能過嚴過緊,時時考驗著政府監管和治理的水平。
三、新經濟下政府監管轉型升級的關鍵點
新經濟具有新的動能、新特點、新挑戰,沖擊的是工業革命以來成立的經濟社會政府管理習慣和模式,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來深化以放管服為核心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政府監管如何轉型升級才能適應新經濟、促進新經濟快速發展、在新經濟發展中如何才能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呢?其實最根本的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這也是當前新經濟條件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政府監管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和基本要求。
1.新思路:大道至簡、底線監管。政府監管應當貫徹“大道至簡”“底線監管”的原則,“法無禁止皆可為”,只要在法律認可的范圍內,就應將空間留給市場主體。面對有些一時看不準的東西,可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摸著石頭過河;面對影響面廣、沖擊性強的,必須敢于趟深水區,提前謀劃。面對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要嚴格加強監管,果斷出手。不管怎么改革我們應該堅持3點:一是堅持尊重規律實事求是;二是堅持廣泛開展調研;三是堅持先行先試。
2.新方法:從一方管理到多方協同治理。當前針對共享單車各類問題的解決,就凸顯了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多方協同治理的理念。共享單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給大家帶來最后一公里便捷服務的同時,也涌現出各種問題,如投放量接近飽和、亂停亂放,車輛被損,市容市貌遭受影響、大量的負面交通事故,以及被社會所質疑的押金模式等等,勢必需要各方行動起來協同治理。如,交通運輸部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劃定了企業責任,并對行業準入、總量管控、停放管理、保險與資金托管等多方面予以明確并制定了相應規范。企業則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及時清理車輛,探索免押金模式,破解巨額押金管理風險。社會和公眾則對亂停亂放,影響市容方面作出了努力。
3.新工具:充分利用大數據治理。在監管和治理過程中要用新經濟的規則來治理新經濟。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新產業、新業態的運行監測和研究分析。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機制,不斷提高政府運用大數據的能力。比如,云上貴州,從經驗治理轉向數據治理,讓政府治理更有“控制”,真正實現了人在干、數在轉、云在算。
4.新機制:依法監管寬嚴適度。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優化制度供給為新經濟創造寬松高效的體制機制環境。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設計與落實,讓政府部門學會管、習慣管,而不是強迫命令式的管,最終實現依法監管,管嚴適度。
5.新平衡:平衡新舊經濟沖突。新經濟的本質是破壞性創新,其生長發育的過程是傳統經濟形態產生尖銳痛感的過程,需要突破利益藩籬、打破條塊分割。一方面要看到新經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善加呵護,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好與傳統經濟部門的關系。建立能夠適應、推動新經濟發展,并妥善應對相應風險的管理體制。
作者:唐小鳳 單位: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
- 上一篇:新經濟形勢下對電力企業成本管理控制
- 下一篇:醫院感染控制護理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