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美國因素解析
時間:2022-07-10 02:45:58
導語:“一帶一路”美國因素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現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一帶一路”建設客觀上不可能繞開美國,主觀上也不應該繞開美國。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國自然會對“一帶一路”出自本能地懷有偏見和質疑,進而挖坑、設絆。秉持“天下主義”理念,創新“一帶一路”內涵,充分展現“一帶一路”的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全力追求“一帶一路”通天下的愿景,按照“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將美國有機融入“一帶一路”總體框架,必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穩健前行。
關鍵詞:“一帶一路”;天下主義;雙贏共贏;“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因素
一、引言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國家利益不斷向全球擴展,客觀上對現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壓力抑或沖擊。因而美國基于“單邊主義”和“冷戰思維”,硬是要在中國面前挖一個“修昔底德陷阱”。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極盡阻撓、遏制,給中國平添了不少“幸福的煩惱”。“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中國國家利益全球化的客觀現實,要求以全球化視野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戰略規劃和部署,據此切合實際地謀篇布局,以營造與中國和平發展相匹配的外部環境,向世界傳達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提出并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極大優化中國和平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一方面,中國經濟兩位數高速增長已成歷史,步入了年均增長6-7%的“新常態”,但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足夠大,即便“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亦代表著巨大的經濟增量和發展機會。中國近四十年的對外開放,孕育了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帶動了中國的對外投資。特別是2007-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以后,在中國經濟超越日本、追趕美國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出跨越式增長勢頭。2008-2016年,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從1839.7億美元,增加到12679.7億美元,增長了近6倍。本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中國投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和關乎民生的工農業項目,共建“一帶一路”,既符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客觀需要,又可以實實在在地惠及沿線國家,令其充分分享中國經濟的“發展紅利”。另一方面,過去近四十年,中國的確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始終是嚴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建設“一帶一路”,將向中國西北、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為它們搭建同沿海發達地區同步聯動的機制性橋梁,促進中國的區域經濟平衡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要求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立在“天下主義”哲學基礎上的“一帶一路”倡議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包容性、合作性、互利性,植根于中國同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旨在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從不同維度和方向拓展戰略空間,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中國的“朋友圈”,化解某些國家對中國精心設置的戰略包圍圈于無形,為和平發展的中國提供更加寬闊、穩定的戰略依托。
二、“一帶一路”繞不開美國
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同沿線國家之間展開了多層面交流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無須諱言,建設“一帶一路”離不開和諧穩定的國際大環境。否則,勢必徒增諸多障礙,若處置失當,甚至會使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成果“歸零”。為“一帶一路”營造這樣的國際大環境,美國是始終繞不過去的一道“坎”。第一,美國長期占據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地位,前蘇聯解體以后更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強權,頭上頂著“帶頭大哥”的金字招牌,美國的利益觸角早已伸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特朗普入主白宮后更明確提出“美國優先”,為了“讓美國重新強大”,全然置美國的大國擔當與大國責任于不顧,固執地堅守“單邊主義”,視美國業已簽署的雙邊、多邊國際文件、條約、協議如敝履,想退就退,一切均以美國的利益訴求為依歸,表現得既任性且蠻不講理。“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勢必會同美國的利益產生交集,甚至發生摩擦與沖突。如何同一個極具破壞力的“超級混混”打交道,著實是擺在中國和沿線國家面前的一道難題。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構建起來的“雅爾塔體系”,承載著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執行著主要體現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意志和利益的“游戲規則”。要讓美國心悅誠服地認同和接受“一帶一路”倡議展現給全世界的新理念,以及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新機制,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第三,從純地理意義上看,美國看似同“一帶一路”沒有什么關聯。但美國經營世界霸權有年,美國的眾多盟國大多就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美國還在全球建有大幾百個海外軍事基地。這就使美國在客觀上握有介入“一帶一路”沿線事務的多種資源和抓手。第四,奧巴馬政府曾經力推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好像已經曲終人散,但美國提出該計劃的戰略意圖絲毫未變,即:在美國主導下構建連接南亞、中亞和西亞的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網絡,以阿富汗為樞紐,將油氣資源豐富的中亞、西亞與經濟發展迅速的印度以及東亞地區的那些“小龍”、“小虎”搞在一起。這個計劃還特別強調提升印度的作用,以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達到謀求美國在歐亞大陸腹地主導權的戰略目標。近來美、印之間異乎尋常地熱絡互動,要力推“印太戰略”。不難看出,美國的所謂“新絲綢之路”計劃同“一帶一路”倡議的輻射地域高度重疊,未來中、美雙方必然面臨現實的博弈和協調。第五,“一帶一路”主要依托經濟、人文的力量輻射亞、非、歐,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這一廣大區域正是美國主要依托軍事、政治的力量彰顯其全球霸權的重要舞臺。美國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勢必抱有足夠的戰略關注和重重戒心。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世界霸主,但已總體勢微,疲態初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自身尚存在諸多有待克服的困難與問題,但正展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中美兩國盡管存在戰略性和結構性矛盾與沖突,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聯系緊密。作為世界上最復雜、最特殊的一對大國關系,中美兩國任何一方的對外戰略選擇都勢必會對彼此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盡管最后時刻美國還是派代表出席了2017年五5月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但對“一帶一路”更多表現出來的是猜忌、懷疑、焦慮。
三、美國因素動搖不了“一帶一路”建設大局思考和處理
“一帶一路”中的美國因素,考驗著中國和沿線國家的戰略定力、政治智慧和博弈謀略。究其要旨,仍然要堅持“戰略上藐視”和“戰術上重視”的基本指導思想。從戰略層面考量,“一帶一路”建設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催生了中國同沿線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經濟技術合作和人文交流,為沿線國家提供了現實的發展機會。“一帶一路”倡議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以互利共贏為目標,致力于建設中國同沿線國家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建設“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拓展,同世界經濟加深融合,長期穩健的經濟增長獲得了廣闊的空間。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向沿線國家提供各類公共產品,加快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其投資環境改善,實現其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其社會經濟發展,增加其就業機會,提高其國民收入水平,為沿線國家創造了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現實機會。高揚“天下主義”哲學主導下穩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旋律,奉上合作共贏的一道道“美食”,同享惠民利民的“福利大餐”,就從根本上夯實了中國同沿線國家全面合作的政治、經濟、人文、情感基礎。“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世界各國共謀合作發展的“大趨勢”和“主流民意”。這是排除一切干擾,繞開各種障礙和羈絆,保證“一帶一路”倡議落到實處,創造中國和沿線國家民眾福祉最根本的基礎性條件。誠然,美國或其他什么國家出于各種考慮和世人皆知的原因,對“一帶一路”可能不十分“感冒”,時不時會鬧出不大不小的動靜。但相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主要國際組織、各國企業與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來的熱情與向往,相對于“一帶一路”建設日益凸顯的“福利效應”,相對于“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且業已形成的發展大勢,任何唱衰、質疑、干擾、阻撓擾,都只能是一場交響音樂盛會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卻不知從劇院的哪個角落傳出了的少許雜音,。雖不合時宜,也很沒禮貌,但絲毫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不可以因此動搖我們的決心,打亂我們的節奏,阻滯我們前進的步伐。基于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中肯分析,基于對世界范圍內針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來的主流價值取向的準確認知,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全有底氣、有信心,對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抱有樂觀的期待和高度的戰略自信。美國因素動搖不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局。
四、建設“一帶一路”不應該繞過美國
對“一帶一路”中的美國因素予以戰略上藐視的同時,必須始終如一地對其保持和貫徹戰術層面的高度重視。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家,對全球事務有巨大的影響力。中國倡議建設“一帶一路”,要完全同美國撇清關系,甩開美國自己玩,客觀上不現實,主觀上不應該。秉持開放、包容理念,“一帶一路”理所當然地不應該將美國視為“例外”。當然,主張“一帶一路”對美國開放,“一帶一路”包容美國,也恰恰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對排除干擾,克服紛爭,成功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抱有高度戰略自信的最好體現。妥善應對“一帶一路”中的美國因素,要求對美國對“一帶一路”立場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誠然,美國精英階層和戰略學者對“一帶一路”的確存在多元解讀,其中也不乏理性客觀的聲音。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肯尼迪和帕克就指出,拋開動機而言,“一帶一路”倡議若執行得當,將有助于提升區域經濟增長、發展與一體化,有利于強化區域內的政治體制,繼而減減少恐怖主義活動的動機和機會。然而,總體而言,將中國視為潛在戰略對手,進而對中國加強防范、圍堵的大背景下,美國更多地的是基于“單邊主義”,本著“冷戰思維”,觀察和審視“一帶一路”是毋庸置疑的。主張在戰術上高度重視“一帶一路”中的美國因素,建設“一帶一路”不應繞過美國,還須對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玩法”有一個精準的認識。當今世界處理國家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基本是在按照兩種路數,玩兩個游戲。其一,“零和游戲”。其二,“競合游戲”。“零和游戲”時興了數百年,要徹底揚棄之絕非易事,需要經歷一個相對漫長且充滿艱辛的過程。“競合游戲”剛剛興起,要讓它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廣泛的認同并化為各國的自覺行動亦非一蹴而就之舉。在“競合游戲”場上展開中美之間的博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穩步前行,當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增強“底線”意識。首先是要清晰劃出中國國家利益的“底線”。特別是要讓那些老是喜歡對中國“挑事”的先生們明白,屬于中國核心利益的那些東西是絕對不允許碰的,如果碰了后果會很嚴重!其次是要告知全世界,在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沒有任何所謂回旋的余地。任何人都不要幻想中國會在這些問題上退讓、妥協。第三是要讓全世界明白,一旦有人硬是要在這些問題上玩花樣,甚至向中國揮舞“大棒”,中國一定會以“打得一拳開,省的得百拳來”的氣概堅決地懟回去!主張在戰術上高度重視“一帶一路”中的美國因素,建設“一帶一路”不應繞過美國,要立足于中美兩國國家關系的現實,構筑“一帶一路”建設上牢固的共同利益基礎。中國主張中美兩國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建立新型大國關系。貫徹這一原則的現實基礎在于對中美關系的現狀與本質,以及良性發展的中美關系中蘊含著的巨大利益,要有準確的認知。回到“一帶一路”建設上,盡管美國對中國始終懷有戒心,對“一帶一路”充滿疑慮。但近四十年時光荏苒,中美兩國的國家關系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早就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建立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關系,豈能說分就分得開?特朗普先生要讓美國重新強大,離開了中國的合作又安能做得到?更不用說“中東亂局”、“巴以沖突”、“伊核問題”、“朝核危機”,以及世界上層出不窮的爭端、沖突、熱點,還有構建世界治理體系和安全體系、國際反恐合作等等,哪一樁、哪一件僅憑美國一己之力就能搞掂?中美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狀為中國不斷調整與美國的關系,緩和、化解可能發生的沖突,努力尋求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合作機會創造了現實條件。據此,應著力營造有利于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全面交流合作的環境與氛圍,通過進一步拓寬兩國交往的渠道,深化兩國交往的內涵,凸顯中美“交好”的利益和中美“交惡”的危害。這樣,就可以“繞開”那些死抱住“冷戰思維”不放,注定對中國懷有偏見的政客,將“一帶一路”框架下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和巨大利益直接訴諸美國民意,借以排除干擾,培育和不斷夯實兩國良性互動的利益基礎。何況國際政治本來就是“相互妥協、相互交換的藝術”。必要的時候,以不傷害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為前提,適當地做些妥協和利益交換,往往就能夠從“山重水復”徑直走向“柳暗花明”。
五、創新“一帶一路”內涵,追求
“一帶一路”通世界的愿景中國極具智慧地借用了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基于“天下主義”的哲學理念,向全世界發出了建設“一帶一路”倡議。要落實這一倡議,至關重要的是要本著創新思維,賦予“一帶一路”全新的內涵。1、“一帶一路”不是簡單的經濟地理概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其要旨是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實現各國間的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情感交融。“一帶一路”只有“朋友圈”,沒有“大哥大”。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無論大小強弱,一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一應事務大家商量著辦。同世界上的某些制度設計(如曾經的TPP)專門排斥特定國家相反,“一帶一路”不但全然不設“準入門檻”,反而是要刻意追求“一帶一路”通世界的終極愿景。2、“一帶一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緣政治“謀略”中華文化從來就不蘊含稱霸世界的基因,歷史上中國曾執世界經濟牛耳數千年,從未曾謀求世界霸權。建立新中國,結束了中華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改革開放,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曠世偉業。但“中國永遠不稱霸”,始終是中國向全世界做出的鄭重承諾。中國倡議建設“一帶一路”,全然著眼于同參與其中的各國平等地共謀發展藍圖,共襄發展盛舉,共享發展紅利。這與小肚雞腸般的“算計”毫不相干。3、“一帶一路”建設決不拘泥于古絲綢之路自秦漢以降,古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穿戈壁大漠,橫亙歐、亞大陸,跨萬里波濤,聯通南亞、非洲。每每念及當年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低下,科學技術之原始,交通工具之簡陋,自然環境之惡劣,無不頓生對先輩的無限崇敬。在科學昌明、,技術發達、,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現時代,秉持“一帶一路”通世界的愿景,完全可以以創新思維,賦予“一帶一路”豐富的內涵。以開放、創新思維思考“一帶一路”,不難發現,雖然陸上絲綢之路受特定地域條件的限制可能將基本保持其固有的走向,海上絲綢之路卻天生地具有無限擴展性。“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可自中國東南沿海始,一路向北,穿過白令海峽,抵達北冰洋沿岸,連接“北極航線”,構建將東亞經濟圈、北美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緊密聯系起來的“冰上絲綢之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還可向東延伸,跨越太平洋,直抵南、北美洲大陸。或折向東南,朝南太平洋延伸,聯接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南太平洋諸島國。建設“一帶一路”更不應忽略我們頭上的那片藍天。航空運輸天然的優勢定使搭建“空中絲綢之路”同樣大有可為!互聯網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現時代,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整個世界的面貌都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互聯網,早已經將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各色人等統統“一網打盡”。有了互聯網強大的體系支持,各國之間的商品貿易、金融投資、人員往來、技術交流等等都能得以無障礙進行。“一帶一路”的精要在于“通”,在于“聯”。經由陸、海、空,實現“通”、“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建設“網絡絲綢之路”,網絡世界中的“通”、“聯”則一定更加迅速、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且具有無限擴展性,因而也更加重要。“網絡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提供了更為寬厚堅實的載體,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概念的升華。海、陸、空、網搭建起“一帶一路”擁抱全球的宏大架構,承載著“天下主義”深刻的哲學意涵,閃耀著中華文化無窮的智慧,更蘊含著空前巨大的商機、利益和對全人類福祉的共同追求。“一帶一路”的內涵如此,美國就完全有可能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須知美國向來講究務實,更何況,白宮的新主人本身就是一個還算成功的商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同看重利益的“商人”打交道,遠比面對一干道貌岸然的“政客”要來得簡單得多,直接得多。利之使然,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將美國融入“一帶一路”總體框架,排除干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穩健前行。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過區區數年。盡管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早期收獲”,但也著實遇著了諸多挑戰,其中的美國因素更是不容小覷。為今之計,至關重要的是中國和熱情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各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關鍵是要高揚合作共贏的主旋律,以政治互信、經濟合作、人文交融、利益共享切實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多層面、多形式、多維度交流合作,真正造福各國民眾的福祉,則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啻為基于博大精深的東方哲學和中華文化,站在對歷史負責的高度,本著追求全人類福祉的目標,精心謀定的一盤“世紀大棋局”。高手過招,黑白對弈,招招精妙,步步驚心。無論盤面形勢多么錯綜復雜,甚至險象環生,最終都必將形成中華巨龍扶搖騰飛的大勢!
參考文獻
[1]杜德斌、馬亞華:“一帶一路”:中華民族復興的地緣大戰略[J].地理研究,2015(6).
[2]中國家統計局數據庫(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3]潘光: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的緣起、演變和發展前景———對話“新絲綢之路”構想的提出人斯塔教授[J].當代世界,2015(4).
[4]馬建英:美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與反應[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
[5]http://csis.org/publications/building-chinas-one-belt-one-road,ScottKennedyandDavidA.Parker,"BuildingChi-na's'OneBelt,OneRoad',"April3,2015.(登陸錄時間:2017年4月1日).
作者:劉 佳 周文貴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上一篇: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
- 下一篇:“一帶一路”產品市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