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融資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7 09:31:00

導語:我國企業融資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企業融資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并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問題。按現代金融理論的解釋,中小企業融資的最大特點是“信息不對稱”,由此帶來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必須加大審查監督的力度,而中小企業貸款“小、急、頻”的特點使商業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和潛在收益不對稱,降低了它們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的積極性。不過,在發達國家,非正式的權益資本市場、風險投資體系、二板市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資本缺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除了一般性原因外,還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經濟金融體制變遷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運行基礎不完善所帶來的制度摩擦。

關鍵詞:我國中小企業;企業融資;國民經濟

Abstract:Now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financingdifficultisnotthequestionwhichonlythenhas,isalsonotthequestionwhichourcountryisinsolepossession.Accordingtothemodernfinancetheory''''sexplanation,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financingmostmajorcharacteristicis“theinformationisasymmetrical”,fromthisbringsthecreditmarket“thereversionchoice”and“themoralhazard”,theCommercialbanktoreduce“themoralhazard”,mustincreasetheexaminationsurveillance''''sdynamics,but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loan“small,anxious,frequency”thecharacteristiccausedCommercialbank''''sexaminationsurveillancecostandthepotentialincomeisasymmetrical,reducedthemin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loanaspectenthusiasm.However,inthedevelopedcountry,theunofficialrightsandinterestscapitalmarket,theventurecapitalsystem,twoboardmarket''''sdevelopment,hasmadeup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financingcapitalgaptoagreatextent.Ourcountr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financesdifficultlybesidesthegeneralreason,butalsohasitsspecialoneside,ismainlyintheeconomicalmonetarysystemvicissitudeprocess,marketeconomysystem''''smicroscopicmovementfoundationimperfectbringssystemfriction.

keyword:Ourcountr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Enterprisefinancing;Nationaleconomy

一、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亞太經合組織2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小企業戶數占各自企業總量的97%-99.7%,就業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總量占40%-60%。德國把中小企業稱為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日本則認為“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日本的繁榮”,美國政府更把中小企業稱作是“美國經濟的脊梁”。從我國情況看,目前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1000萬家,占全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已分別占全國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領域中小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中小企業還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

再深入看,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激活市場競爭、增進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在新古典經濟學中,完全競爭市場是最有效率的市場形態,而完全競爭的條件之一是市場存在眾多的企業。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提高市場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從我國情況看,正是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才保證了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1979-2002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9.5%的增長速度,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非國有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0%以上。

二是增加農民收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一直是困擾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農民收入上不去,農村市場就難以啟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就受到制約。而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鄉鎮企業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提供給農民的工資收入由1996年的4380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8200億元,年均增長9%,農民從鄉鎮企業中獲得的工資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到2002年的34.4%,其中2002年從鄉鎮企業增加的收入約占凈增部分的50%。鄉鎮企業的發展也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渠道。截至2002年末,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33億人,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26.8%,大大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三是創造就業機會,緩解經濟周期沖擊。在市場經濟中,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企業趨向于以資本代替勞動,而中小企業成為新增勞動力的主要吸納者。據我國勞動部2002年底對全國66個城市勞動力就業狀況調查顯示,目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中65.2%在個體、私營企業中實現了再就業。此外,中小企業還以其特有的靈活性,在經濟周期沖擊中發揮了重要的穩定作用。英國的研究表明,1989-1991年經濟衰退時,小企業創造了35萬個就業機會,而大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則減少了68.2萬個。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產生的主要原因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貨幣政策傳導鏈中的重要一環,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息息相關。近年來,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人民銀行采取了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并收到了一定成效。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業貸款余額6.1萬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51.7%,同比提高了0.7個百分點。中小企業新增貸款6558億元,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業新增貸款占比高出28.2個百分點。盡管采取了這些措施,目前中小企業仍反映銀行貸款難,原因何在?應該說,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并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問題。按現代金融理論的解釋,中小企業融資的最大特點是“信息不對稱”,由此帶來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必須加大審查監督的力度,而中小企業貸款“小、急、頻”的特點使商業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和潛在收益不對稱,降低了它們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的積極性。以美國為例,1998年末,能從銀行和信用社取得貸款的中小企業只占全部中小企業的41.33%,許多中小企業由于各種原因難以得到銀行貸款。不過,在發達國家,非正式的權益資本市場、風險投資體系、二板市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資本缺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除了一般性原因外,還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經濟金融體制變遷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運行基礎不完善所帶來的制度摩擦。

一是中小企業制度更新滯后,與市場環境轉換不同步。我國中小企業在經過20世紀80、90年代的粗放型快速增長后,仍停留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上,企業制度更新滯后。我國中小企業主要包括四部分:改革開放初期至以后一個階段形成的集體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目前仍是中小企業的主體,有2000多萬戶;國有企業根據“抓大放小”的方針通過承包、租賃、售賣、重組等方式釋放的一批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成其它類型企業;《公司法》實施以來各類自然人、法人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資企業,大約50萬戶;歷史遺留下來的一部分國有控股中小企業,大約150萬戶左右。目前,很多私營中小企業仍實行家族式管理的企業治理結構;國有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沒有什么本質差別;一部分鄉鎮集體企業具有老國企的弊端,一部分演變成家族式企業;而所謂的改制企業有許多還不規范,尤其是有一些企業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廢銀行債務,真正具有現代企業特征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資企業占比較低。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為市場變化和國家發展戰略變化。市場出現結構性過剩,多年的賣方市場的格局轉變為買方市場,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更加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由于制度更新滯后,管理方式不科學,一部分中小企業不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經營出現困難,大量產品積壓,利潤水平下降,內部積累大幅度減少,外源補充資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對銀行貸款需求大增。此外,由于許多中小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識淡薄,加大了銀行貸款風險。

二是金融體制改革不深入,銀行經營管理與中小企業發展需要不協調。在金融體制方面,我國銀行業經過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銀行機構共同發展的局面。為解決城市中小企業貸款難,我國20世紀80年代也曾建立了大量城市信用社,1989年底城市信用社數量達到3330多家,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業的逃廢債現象嚴重,出現大量不良貸款,1990年、1993年經過兩次整頓,仍沒有明顯起色,1995年開始將地市級信用社組建成城市商業銀行。可見,沒有制度保障和企業信用意識支撐,組建再多的銀行也不能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而只能加大金融體系的風險。同時,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改革還不徹底,與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差距較遠,集中表現為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和經營目標短期化,影響了對市場反映的靈敏度,不能適應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特點。

在銀行經營管理方面,隨著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平等市場交易主體的地位不斷增強,銀行防范風險機制不斷增強,尤其是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金融體系的風險問題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為降低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商業銀行改變粗放型的貸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貸款權限,嚴格貸款發放程序和條件,重視對企業財務狀況和信用狀況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擔保。但是,一些銀行在強化內控制度的同時,缺乏開展信貸營銷的技術手段和激勵機制,只是簡單地采取以抵押擔保為主的信貸配給手段,不注重培育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對策

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加強中小企業信貸支持,應著力采取以下三個方面措施。

一是完善中小企業制度,健全治理結構。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準確性較低,銀行利益難以保障的現象,這些往往都是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自身素質是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途徑。應推動中小企業制度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實現治理結構合理化。對國有中小企業實行積極的退出戰略,走改制重組道路;對私營企業要引導資本社會化方向,改變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對于集體企業要推動產權改革,明晰產權關系。應規范財務制度,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

三是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中小企業融資時刻離不開“信用”二字,沒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環境,中小企業融資很難順利開展,并導致信貸市場的低效配置,中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大大高于大企業不良貸款比率。針對目前社會信用淡薄的問題,應盡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加強信用文化建設。應培育企業家的信用意識,提倡和宣揚信用觀念,在“有借有還”的良好信用環境下改善銀企之間的關系。應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監督社會化。還應加大對企業違約的懲罰力度。要減少違約的發生,必須加大對違約的懲罰力度,增加違約人的違約成本,嚴肅懲處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及其負責人。

二是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金融企業制度。要改變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中的約束條件,必須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了深化金融企業改革的目標,要把商業銀行改造成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并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當前,商業銀行應不斷改善內控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技術,在此基礎上簡化審批環節,開發信貸品種,提高服務水平,以滿足中小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