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資本運動與金融危機的邏輯論文

時間:2022-12-07 02:30:00

導語:剖析資本運動與金融危機的邏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資本運動與金融危機的邏輯論文

關于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國內外學界有過諸多解釋,給人啟益頗深。不過在筆者看來,還應該從當代資本運動入手,尤其是從資本自由化趨勢入手來理解,才能抓住問題的根本與實質。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資本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發展的主體,研究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和運動規律,必須從資本和資本運動的發展趨勢去把握,才能獲得更深刻更本質的結論。基于這樣的思考,本文試圖從當代資本運動的趨勢,尤其是從資本自由化趨勢出發,分析當代資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而揭示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內在根源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

一、資本運動的自由化趨勢及其在當代的歷史勃興

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發展的主體,自其產生之日起就有社會化和自由化的兩種重要發展趨勢。資本的這兩種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和走向。關于資本社會化,筆者已經撰文詳細討論,不再贅述①。這里主要探討資本自由化運動趨勢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變化的影響。

資本自由化是資本運動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發展趨勢。所謂資本自由化或國際資本流動自由化,是指以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為目標,放松、減少或消除資本交易限制或障礙的過程②。在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過程中,資本始終具有自由化發展的強烈沖動和欲望,這種沖動和欲望總是驅使資本不斷打破原有的各種壁壘向外擴張,到處流動、到處落戶、到處追逐超額利潤。資本自由化的內在沖動,是由資本無限追求剩余價值(或利潤)的本質所決定。資本的本質是實現自我增殖,也就是生產資本本身,這是通過生產剩余價值來實現的。生產和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運動的根本目標,也是它的本質屬性,而資本只有在不斷的自由化運動中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剩余價值,也只有在這種運動中資本才能確保自身存在的意義。正如馬克思所指出:“資本作為財富一般形式———貨幣———的代表,是力圖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種無止境的和無限制的欲望。任何一種界限都是而且必然是對資本的限制。否則它就不再是資本———自我生產的貨幣了。如果資本不再感到某種界限是限制,而是這個界限內感到很自在,那么資本本身就會從交換價值降為使用價值,從財富的一般形式降為財富的某種實體存在。”③資本具有無限制的、無止境的欲望,一種自我不斷增值和追求剩余價值的欲望,這種欲望的本身決定資本運動是一種不停歇的運動,是一種不斷打破阻礙資本自由流動限制的自由化運動。資本在運動過程中總是力圖打破各種壁壘———制度壁壘和地域界限,流動到世界各個角落,不斷創造世界市場,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增殖。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一般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本自由化的運動趨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一時期,古典經濟學所倡導的完全排斥國家干預、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是資本自由化的理論表現,而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和經濟擴張是其現實表現。尤其是這一時期金融資本的形成及其對外擴張,充分體現出資本自由化發展的內在欲望。不過,在世界遭遇了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大危機之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許多干預政策,使資本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種約束,特別是金融資本的活動受到嚴格管制,致使資本自由化運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隨著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金融抑制制度又顯現出弊端叢生,失去其應有的效率,嚴重影響了金融業的發展和經濟增長。這種情況下,70年代末以后,新自由主義在西方迅速興起,而新保守主義政黨尤其是英國撒切爾和美國里根政府的上臺則把它從論文理論主張轉變為政策實踐,為資本自由化的歷史勃興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接著以世界經濟一體化、地區化和全球化為背景和前提,終于在西方掀起新一輪的資本自由化浪潮。

當代資本自由化浪潮,從根本上講就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和輸出自由市場經濟的過程。自由市場經濟關注的主要問題就是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要政府從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給予資本在市場上任意聚斂財富的自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和輸出自由市場經濟,包括了金融自由化、國際資本流動自由化、國際投資自由化、貿易自由化等內容。其中,金融自由化是資本自由化的核心內容。金融自由化是指發達國家對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市場等方面取消或放寬管制從而對國內外開放金融市場的過程,其內容包括利率自由化、匯率自由化、金融業務自由化和金融管理自由化等。在發達國家,金融自由化是通過一系列金融法案的制定來推動的。以美國來說,1980年的《存款機構放松管制和貨幣控制法》和1982年的《存款機構法》是金融領域開始放松管制的標志。此后,美國先后制定了《國際信貸監督法》、《金融機構改革、恢復和加強法》、《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善法》、《外國銀行加強監督法》等法律、法案,取消或放寬對金融業的諸多管制,推動了金融自由化的發展。金融自由化突破了傳統金融管制,大大加速了資本的流動性。

為了使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獲取更多、更大的利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推行自由市場政策的同時,又強力輸出這種政策,要求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也實行自由市場政策,力圖為資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動開辟道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中國家被迫開始在金融領域進行自由化改革,相繼開放了金融市場。另外,新科技革命的進一步深化,尤其是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也為全球金融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這樣,就形成了全球范圍內強行一致的金融活動規則,全球性的金融市場得到發展,為金融壟斷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暢行無阻地流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二、資本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從20世紀70年末、80年代初開始的資本自由化運動推動了資本的全球化,促進了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在當代,資本全球化就是資本自由化的延伸,是資本自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如果沒有資本自由化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當代資本全球化運動。

從內涵上講,資本全球化是生產資本、商品資本、金融資本的國際化,也就是各種形式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的過程和現象。資本全球化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主要形式、以跨國公司為主要載體來實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自由化改革后,無論是國際直接投資率還是跨國公司的數量,都以驚人的速度迅猛增長。例如,1973—1979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平均增長率為2·1%,對外貿易年均增長率為4%,而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增長率達18%。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直接投資增長勢頭曾一度有所減弱,但其增長率仍然保持在兩位數,如1986—1990年,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6%④。跨國公司數量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一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已達到7·8萬家,它是國際直接投資最主要的來源。跨國公司的份額已占全球總產值的1/3以上,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90%以上,全球貿易總額的60%以上和世界新技術及知識產權的70%以上。⑤

資本全球化的核心,是金融全球化。如上分析,金融自由化為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金融自由化的最主要的后果之一,就是促進金融全球化趨勢,大大推動了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在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過程中,世界各國和地區都相繼放松金融管制開放金融業務、開放資本項目管制,使資本在世界各國、各地的金融市場自由流動,最終形成了全球統一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現為資本流動全球化、貨幣體系全球化、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機構全球化和金融監管全球化。以資本流動的全球化來說,自由化改革后,尤其是到20世紀90年代后,全球范圍內的資本流動以驚人的規模增長,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也大幅上升。據統計,1980年至1996年國際資本流量年均增長率超過20%,遠遠超過同期世界貿易總額約5·5%的年均增長速度。

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各種以食利性金融資本為基礎的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互助基金、共同基金、集體金融投資公司等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機構,“不論在收入的分配還是在投資節奏上,或是在工薪就業水平和條件方面,都可以通過操縱金融市場活動而起著決定性作用。”⑥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際資本流動規模的迅速增長,國際性機構投資者掌握的資產規模也急劇擴大。從1990—1998年,成熟金融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運作的資產總額翻了一番,達到30萬億美元,大約和全球GDP相等。機構投資者的大量涌現及其國際化的趨勢,對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資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推動下,經濟全球化愈演愈烈,成為當今最主要的經濟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投資、金融、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流動,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融為“統一的、相互依存的”一體化的過程。經濟全球化表現出信息網絡化、科技全球化、分工體系國際化、跨國公司全球經營、市場全球化、國際貿易全球化等顯著特點,其物質基礎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但是,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因此,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全球擴張。由于資本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發展的主體,所以可以說經濟全球化是資本運動的全球擴張;又由于資本自由化是資本運動的主流發展趨勢,因此還可以說,經濟全球化是資本自由化趨勢的全球擴張。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是以資本全球化為先鋒和資本的全球擴張為核心內容的。我們從資本本質屬性的分析中可以說明這一點。如上分析,無限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的本質屬性,為了獲得更多的超額剩余價值,資本必然要向外擴張去創造世界市場。正如馬克思所言:“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⑦,“資產階級社會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⑧資本運動的發展不僅必然要使世界市場隸屬于自身,而且世界市場也將成為資本存在的重要條件。因此,資本在運動過程中會表現出強烈的擴張欲望,這種欲望以及實現這種欲望的努力會創造和擴大世界市場,推動資本的全球運動。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其條件是創造一個不斷擴大的流通范圍,不管是直接擴大這個范圍,還是在這個范圍內把更多的地點創造為生產地點。當今的跨國公司正是如此操作,它把生產搬到國外,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為世界市場生產,從而實現更大的利潤空間。資本擴張力求“奪取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于是出現了市場全球化,包括生產分工國際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市場全球化等等。這就是當今的經濟全球化,因為,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市場全球化的過程。因此,經濟全球化是資本運動發展的內在邏輯。公務員之家

三、經濟全球化與全球金融危機

經濟全球化是由資本自由化、資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所推動,而反過來,經濟全球化又成為資本運動極度擴張的溫床。經濟全球化給資本運動的擴張性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廣闊的舞臺,從而使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欲望得到無限制、無約束的釋放。其重要表現,就是經濟全球化使虛擬資本爆炸性增長,虛擬經濟日趨膨脹。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資本自由化改革以及之后的一系列金融創新活動,為虛擬資本的崛起創造了條件,經濟的虛擬化程度愈益加深。虛擬資本是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并能使其所有者定期獲得一定收入的一切資本。虛擬經濟是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條件下,通過金融創新使資本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運動的經濟形態。具體而言,虛擬經濟是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與虛擬資本的運動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虛擬經濟的本質是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是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以增值為目的的價值形態的獨立化運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虛擬資本的快速流動創造了充分的條件和廣闊的舞臺,使其流量日益加大,從而使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由于虛擬經濟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因而虛擬經濟和虛擬資本可以極大地膨脹起來。據統計,2005年,全球金融衍生品未平倉合約的總量達到343萬億美元,加上股市、債市就超過400萬億美元,而現在全球的GDP總量也只有40萬億美元左右,前者是后者的10倍。目前國際市場上每天流動的資金有2萬億美元,但其中98%是在流動中尋找投機的熱錢,只有2%是真正用于貿易⑨。以美國來說,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涌現出眾多各式各樣的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創新層出不窮,股市、匯市、債市、期市迅速發展,投機性資金、避險基金和衍生性金融商品泛濫。在1945年至1980年的35年中,美國的虛擬資產只增長44.69%,而在1980年至2006年的24年中,虛擬資產卻增長了453%。虛擬經濟膨脹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自身。2006年美國GDP為13·5萬億美元,而當年未進行平倉的衍生類金融產品合約總市值則高達518萬億美金,后者是前者的40倍⑩。虛擬經濟可以說是“信心經濟”,不管這信心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還是狂熱的基礎上。資本天生具有追逐利潤鋌而走險的習性,如果資本投機的氛圍很狂熱,就會催生非理性的“信心”,并推動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起來。因此說,當代過度膨脹的虛擬經濟是資本運動極度瘋狂的結果,也是資本運動極度瘋狂之淵藪。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實體經濟運行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然而,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而過度膨脹,必然產生經濟泡沫,從而引發金融風險。虛擬經濟具有高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本身已經顛覆了市場監管模式,隱藏著重大信用危機風險。而當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創新的旗幟下泛濫無度,與經濟本體發生重大偏離,并在有效的市場監管嚴重缺失的時候,風險就轉化為危機。在“華盛頓共識”的自由市場、自由金融原則下,美國政府在上世紀80~90年代以后就大大放松了對金融企業和金融市場的監管,而后者本身天生就存在著規避監管的動力與手段。過度膨脹的虛擬經濟、虛擬資本的瘋狂運動以及有效監管機制的缺失,釀造了一次次金融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1999年俄羅斯金融危機,1999—2000年巴西金融危機,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等等。由于這些危機發生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時代,而經濟全球化又是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因此危機出現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局部危機的相互影響。局部危機在一個地區產生后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影響,如俄羅斯和拉美國家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都有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因素。二是危機的世界性破壞作用。危機起初從金融體系比較脆弱(或被迫實行自由化)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爆發,最后終于出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并沖擊了整個世界,而且從金融危機轉化為全面經濟危機,破壞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秩序。三是危機的嚴重性質史無前例。由于虛擬資本的規模已遠遠超過實體經濟,因而當前由虛擬資本運動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比歷史上任何一次危機的性質都要嚴重得多。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爆發的內在邏輯和不可避免性。資本內在的自由化發展趨勢,在當代具備了必要的條件后,推動了資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而資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又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資本自由化使金融資本和虛擬資本成為資本運動的主要形態,從而促發了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因此,伴隨當今經濟全球化過程的是虛擬資本的全球擴張和虛擬經濟的全球化。資本自由化的過程,也是資本打破各種壁壘和障礙的過程,這本身包含著引發危機的風險。加之在資本無限追求剩余價值的驅動下,市場監管在有意或無意中逐漸削弱,從而放任了資本運動的無限擴張,使危機成為必然。經濟全球化是資本運動擴張性發展的結果,又為資本運動的無限擴張創造了平臺。換句話說,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體現出了資本的內在本質需要,且為之提供了條件。

因此,當前全球經濟危機,是資本運動極度擴張的結果,一切結論歸根于這一點,才能得到更本質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