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4-22 11:23:26
導語:應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海嘯發生之后的十余年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異軍突起,并快速滲透到傳統金融的各個領域,產生出很多創新的金融服務,賦予了金融消費者極大的主動權。因此,應用型大學面對時代變化,對傳統金融專業的轉型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于當下金融科技大背景的分析,提出現階段應用型高校傳統金融專業存在的問題,并對現階段傳統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轉型給出建議。
關鍵詞:金融科技;應用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創新
1金融科技的定義
“金融科技”為英文合成詞FinTech的中文翻譯,其字面意思就是金融(Finance)加科技(Technology)。該名詞原指消費金融和貿易金融機構的后臺程序技術,最初見于20世紀90年代,只是在最近幾年才成為熱詞。但是由于科技金融各方所涵蓋范圍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國際間尚無統一定義。在國際經濟組織層面上,全球金融治理的牽頭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第一次對金融科技給出了工作定義(workingdefinition):“金融科技(FinTech),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對金融科技采用了一種較為寬泛的闡釋:“金融科技用來描述有可能促進金融服務提供方式轉變并促進新商業模式、應用、程序和產品出現的技術進步。”在行業實踐中,金融科技這一術語在不同使用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定義金融科技為金融領域的新技術,主要是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與P2P貸款,包括“金融”與“科技”的多個方面。綜合來看,盡管不同主體定義的關注點與訴求不盡相同,但科技和創新的內涵卻基本成為各方共識。對于金融科技的觀點可以作以下解釋:金融科技是創新金融實現形式,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核心在于通過各種前沿科技的應用,實現金融服務效率提升,交易成本降低,產品和服務形式創新以及客戶體驗改善。
2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
金融科技對金融服務業的主要影響有以下幾點:首先,作為信息技術帶來的創新,金融科技突出的是前沿信息技術對金融業務的輔助、支持和改進作用,其核心功能是降低信息不對稱。其次,降低金融服務成本。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物理基礎設施(如建筑物、分支機構和自動柜員機)不再是提供金融服務的先決條件。再次,金融科技增加非金融機構中介,深刻改變了現存金融服務格局,提升了金融體系的競爭性和韌性。最后,全面實現金融服務個性化。金融科技運用大數據來分析私人客戶,促進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幫助金融業更便捷地提供定制化服務[3]。
3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國內的金融科技也隨之發展迅速。首先,傳統金融機構紛紛轉型以應對市場競爭,傳統金融機構科技屬性不斷增強。近5年,全球金融機構的IT投入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如圖1所示,從2016年的210億美元到2018年的24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6%。國外傳統金融機構也紛紛發展金融科技來實現降本增效以應對市場競爭。摩根大通提出“MobileFirst,DigitalEverything”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富國銀行是第一家推廣蘋果支付的銀行,提出智能化與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策略。花旗銀行確定了6個對未來至關重要的創新領域,分別是數據分析、數據貨幣化、移動支付、安全認證、新興IT和下一代金融服務。高盛集團成立在線借貸平臺Marcus,并收購眾多金融科技公司。國內傳統金融機構則通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或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來增強其科技屬性。現階段的金融科學技術是全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在金融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優勢尤其明顯,因為人口紅利基數是我們獨特的優勢,中國市場散戶比較多,所以我們在客戶行為方面的數據比國外多,我們在客戶服務方面是領先的。國內的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已經轉型為數科企業,并且在世界金融科技公司排名靠前。此外,每年新型金融科技公司還在不斷大量涌現并占據市場。
4金融科技的需求人才
以手機替代柜臺,以自助替代人工,以數據替代憑證的趨勢正愈演愈烈,大有不可阻擋之勢。世界銀行領頭羊之一的美國花旗銀行的全球視角及解決方案在經歷了大量的調研之后于2016年4月的報告稱,“金融科技將大大改變如今的銀行經營模式,傳統銀行業務正在被科技化取代”,這意味著銀行不再需要那么多實體網,包括在其中工作的人。花旗銀行預計未來10年間歐美銀行將至少裁員30%,數量最多達到170萬人。隨著金融科技行業的不斷發展,之前傳統金融行業的職位在不斷地縮減和消失。傳統金融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在就業方面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傳統金融行業職位的消失也代表著新型金融人才需求的增加。由于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拼命地招攬相關人才。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Page在《2018中國金融科技招聘趨勢》報告中指出,大部分的金融科技公司雇主反映,在招聘人才方面是緊缺的,中國正面臨專業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問題。目前國內金融科技人才需求達150萬,這個數字也還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面臨金融科技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各大傳統銀行轉型,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創立需要大量的金融科技人才。據統計,一個中等的商業銀行需要金融科技人才大概一百多人,這樣的一個需求導致了相關人才被一搶而空。計算機專業人才解決不了金融的問題,金融專業的人才解決不了AI方面的問題,因此金融與科技融合的復合型人才是大量缺乏的。同時金融科技行業要求的專業知識比較多,這個領域從業人員要求有IT背景、計算機背景,也要求有經濟學、金融學背景,包括數學、統計學、信息工程,等等。這樣的復合人才才是目前金融業就業市場的需求。如何培養出適合未來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高校金融專業在培養人才方面需要進行改進和優化。
5傳統金融教學模式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相對落后。現階段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區塊鏈、大數據、AI技術的發展,傳統金融業開始向金融科技方向轉型,大量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出現,需要更加復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但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傳統金融專業的目標和要求都是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培養傳統的金融業務技能。對于新時代金融與其他交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沒有體現,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2)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對于傳統金融專業的相關課程,多數是圍繞理論課程開展的。在課堂上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授課形式為主,主要是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實際操作,以及如何進行金融領域的創新思維的培訓較少。教學中缺少與實踐的結合,對于理論知識如何在實踐中應用沒有很好的轉化。同時,一些應用型高校傳統的金融實踐課程也停留在基礎的模擬股票交易、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上,并沒有結合當下金融行業人才發展需要來規劃。(3)教師能力相對較弱。對于當下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高校師資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當前金融科技屬于新興領域,對于該領域的專業型師資人才尚且缺乏。由于現有傳統金融專業的師資無法跟上現階段行業發展動態,所以在教授學生上稍有欠缺。同時現有師資的再培訓沒有跟上,現階段高校傳統金融教師參與產業和企業培訓極少。
6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建議
6.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當今金融科技發展形勢,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能夠適應當下的社會人才需求。對于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較廣泛,一方面對于擁有技術背景的金融科技研發型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對于了解先進的金融科技應用、營銷、實際業務操作的專業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會提升。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適應當下金融發展趨勢,培養了解當下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和應用的復合型人才。
6.2完善課程設置,突出多學科融合
結合當下金融發展形勢,熟悉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的金融人才正受到歡迎。在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方面,首先要注重金融技術工具的運用,如金融大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Python程序語言。根據金融市場和互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通過提取和分析數據使得金融服務信息更加透明,金融交易成本降低,從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風險。其次,要注重實踐和通用理論知識,如金融創新產品設計、信用評價、量化投資、金融科技導論等。通過學習和了解新技術和發展趨勢動態,結合最新金融創新案例和金融領域運用,使學生掌握和了解金融技術的現狀、趨勢和應用場景及業務流程。最后,注重金融科技安全與監管,如網絡金融管理、互聯網法律、大數據網絡金融安全和監管。掌握和學習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應用過程中的安全監管措施以及相關法律依據[4]。
6.3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保障新形勢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當前應用型高校相關金融科技人才缺乏,應大力吸引相關技術金融復合型人才。對于現有師資,開展金融科技專業知識培訓,引領師資隊伍緊跟當下金融發展趨勢,同時加強校企合作,以現階段金融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培養適合人才。應用型高校應重視實踐,加強校企合作機制,經常開展金融前沿科技專業講座以及相關比賽,或者與校內老師共同開發金融科技相關課程。同時,增加校企實習崗位和機會,為學生們提供參觀實習的機會,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6.4開拓新的教學資源,建立多元化實訓體系
在應用型大學金融專業轉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中,實驗實訓體系尤其重要。根據理論課程安排,結合當下金融發展就業趨勢,增加一些新的實訓課程,使學生能夠緊跟當下金融就業趨勢。在傳統金融方面,開展金融基本業務實訓、證券投資模擬實驗課程等可以鞏固其金融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開設Matlab、Spass、Python等數據分析軟件應用實訓,掌握金融大數據分析技術,了解如何應用金融交易背后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緊跟當下金融科技趨勢。隨著金融創新產品設計、量化投資、金融科技導論等金融科技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開設關于金融科技方向綜合實驗模塊培訓,如量化投資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提高學生處理當下科技金融業務的能力[5]。多元化實訓體系的建立,對于應用型高校金融專業的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金融科技既是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培養新型金融生態的主要驅動力。應用型高校傳統金融專業要跟隨時展,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大數據分析將新型課程和金融課程相結合,培養出適合當今金融科技發展需要的金融創新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金融穩定理事會金融科技課題工作組.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及各國應關注的金融科技監管問題[J].金融監管研究,2017(09):1-20.
[2]IOSCO,2017,ResearchReportonFinancialTechnologies(FinTech),IOSCOPD554.pdf.
[3]管同偉.金融科技概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20.
[4]周方召,付輝,賀志芳,等.為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與優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1(01):94-98.
[5]張云,楊凌霄,李秀珍.Fintech時代金融人才培養實驗實訓體系重構[J].中國大學教學,2020(01):24-30.
作者:石坤平 單位:沈陽工學院
- 上一篇: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性路徑
- 下一篇:流通服務業發展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