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農村金融研究

時間:2022-07-12 08:10:08

導語:精準扶貧農村金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準扶貧農村金融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過調研江西金融精準扶貧的狀況,了解到現階段贛南蘇區金融扶貧正處于“全面鋪開,尚存阻礙,不斷發展”階段。通過建立以居民收入、信貸活力、財政實力為指標契合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資源效率評估的指標體系,利用9個贛南蘇區貧困縣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對贛南蘇區的實證分析,本文得出影響金融扶貧效果的主要因素短期來看主要是居民收入,而從長期視角則是財政實力,信貸活力也有助于扶貧。最后針對這些主要影響因素對金融扶貧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金融扶貧;財政實力;農村金融

1江西精準扶貧背景

江西在精準扶貧上的政策有:通過推進普惠金融,引導銀行加快鄉村營業網點布設步伐,鼓勵專業支農的小額貸款公司設立;信貸方面,創新推出切合實際的信貸產品,重點支持“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等產業發展模式,實施就業金融扶貧;產業方面,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快扶貧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對貧困農戶小額農貸投放力度;保險方面,加強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對于小額貸款保險產品鼓勵政府做到手續簡單、無擔保,鼓勵探索更多養老保險新模式。近年來金融扶貧實施效果:開發性金融扶貧漸入佳境,政策支持得到加強。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扶貧再貸款措施,其與金融精準扶貧部門合力充分發揮了再貸款的優勢。政府的支持逐漸打消了貧困地區的貧困戶的“懼貸心理”。普惠供給得到加強,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的上升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了金融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然而,現在仍現存一些問題。比如,貧困縣金融需求參差不齊,風險分擔體系還不夠健全,保險機構未能充分增加對貧困農戶貸款的信任等。

2基于面板數據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模型的建立

相對于時間序列和截面數據,面板數據模型綜合了更多的樣本動態信息,有助于提升估計量的精度。從定性分析角度,選用固定效應模型比較妥當,采用統計檢驗也認為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比較合適。其中,λi為個體之間的差異化效應,γt為時點差異化效應。γit表示貧困發生率,x2it表示居民收入,x3i(t-1)表示滯后一階信貸比,x4i(t-1)表示滯后一階財政實力。隨后,利用收集處理后的數據得到模型:顯著。

3實證分析

從模型結果來看,人均收入的系數為-0.905306,對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的降低具有顯著的正效應,說明人均收入的提高推動了“全民脫貧”的進程。對于信貸活力,本文選取了存貸比作為指標。結果顯示,貸款占存款的比重越大,即資金的活動能力越強,貧困發生率就越低,并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性。對貧困戶而言,依靠扶貧貸款收取分紅比收取銀行利息而言,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對于財政實力,本文選取了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的比作為指標。結果表明,財政實力的系數為負,即增強財政實力能降低貧困發生率。財政實力增強,意味著財政支出比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更快,雖然存在財政赤字,但刺激消費對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各解釋變量系數表明,對脫貧進程影響程度最大的是人均收入,其次是存貸比,最后是財政實力。提高居民收入對脫貧速度有著直接的影響,生活條件也會相應得到改善。而存貸比和財政實力對降低貧困發生率的作用都具有一定滯后性,貸款投資需經過一段時間運作后才能獲取收益。從長期視角來看,財政實力是減貧的客觀保證。在時點固定效應模型中,財政實力系數為-0.332649,說明它是影響貧困發生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其絕對值比存貸比和居民收入的系數都更高,說明財政實力是減貧效率最高的一個變量。而財政實力并非減貧的直接因素,因為它不能直接給貧困戶帶來直接的收益。而財政實力的大小關系到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財政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表明了該縣的政府對該區域發展的投入。支出越多,該縣的基礎建設也能相應得到改善和提高,這實際上是給貧困戶間接的幫扶。由于是間接效應,減貧的效果也并非立竿見影,因此財政實力在長期視角具有較為顯著的減貧效應。另外,信貸活力能夠有效助力金融扶貧。變量信貸比的系數為-0.200689,次于財政實力。說明它帶來的扶貧效應不如財政支出。信貸活力是考察資金流動性的一個指標,說明在一定的限度內,增強資金的流動性在長時間來看對精準扶貧政策有幫助。而人均收入的提高,從長期來看“治貧不治本”。人均收入的提高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另一方面是貧富差距的增大。富人收入的提高速度遠比貧困戶快,這也是人均收入在模型中系數絕對值這么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依賴政府對貧困戶個人的資金補貼,只能在短期給予扶持,而穩定長久的資金來源才是貧困戶脫掉“貧困帽子”的根本。

4有關金融扶貧的建議

4.1短期應提高貧困家庭收入為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應努力轉變貧困戶“過分依賴政府補貼”的思想,引導他們憑借現有的信貸政策積極參與到當地的特色產業當中,這樣才能獲得穩定長久的收入,從根本上脫貧。4.2面對貧困地區地域差異化程度不同政府應不斷調整扶貧模式,針對不同貧困縣實施差異化的扶貧政策,實現政策因地制宜,因村而異,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貧困戶的貧困狀況。對于對接貧困戶的干部而言,應勤走訪貧困家庭,對貧困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并及時解決貧困戶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4.3長期應強財政,壯經濟正如“治病要除根”,財政實力的增強才是從根本上減少貧困戶的重要條件。因此,各個貧困縣應抓緊經濟建設,發掘縣域特色,招商引資,開發項目,以提高政府稅收和帶動縣域發展。4.4在流動性風險可承受范圍內,適當擴大信貸比政府可以考察當地企業,找到優秀的企業進行貸款發放,然后讓企業對接部分貧困戶,或者以分紅的形式為貧困戶提供資金扶持,或者為部分能勝任工作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2]陳松,張劍鋒.廣西農村金融扶貧效應實證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7年(03).

作者:趙一棋 吳志剛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