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策略探討

時間:2022-07-05 11:49:24

導語: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策略探討

摘要:近幾年小微企業在我國的融資環境并不樂觀,因較嚴格的商業銀行貸款制度以及小微企業自身的不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長期存在但并未得到滿足,融資問題制約了小微企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借助大數據及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小微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困境;解決途徑

一、引言

小微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占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涉及行業廣泛,促進了整體經濟的穩定增長。小微企業數量約占全國企業數量的90%,創造了約80%的就業崗位,占約60%的GDP和50%的稅收,其活躍的生命力、強大的包容性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強后盾。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僅占企業貸款余額的31.2%。近年來,雖然國家不斷推出如國務院的“國九條”與銀監會的“銀十條”及其補充等傾向于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但銀行依然實行較嚴的信貸約束條件,小微企業存在著較大的融資缺口。小微企業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團結起著重要作用,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制約它們發展的瓶頸。目前,大數據挖掘、云計算以及多樣的支付方式對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互聯網金融也應勢而生。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服務體系。互聯網金融借助于大數據的優勢,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二、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分析

1.小微企業風險較高

根據民進中央的調查報告,中國小微企業的存活率僅為3.7年,比美國的8.2年,日本的12年短得多。究其原因,一些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比較低,對風險預計不足,也缺乏抵御風險的能力。小微企業一般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規模小,資本積累不足,需要較多的擴張資金。商業銀行在貸款流程中會通過設置抵押資產、要求擔保人、提供月均流水和股東銀行月均流水等方式來防范不良信貸。但小微企業一般流動資金少,規模也較小,缺乏抵押資產也難以找到第三方擔保人,貸款往往會比較難。另外,小微企業財務人員缺乏扎實的專業知識,其財務資料也并不健全。貸款時,銀行會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情況進行相應審查,若平常財務工作做的不到位,在貸款時難免被拒絕,其信用度以及信用透明度制約了其融資的可得性。更有一些小微企業將貸款視為挽救企業的最后一個步驟,如果貸款后經營情況沒有改善,則以破產的方式來規避還貸的壓力。在整個大環境之下,金融機構在對小微企業進行放貸過程中的評估趨于保守,對急需用錢的小微企業會更加審慎。

2.金融機構放貸有偏好

我國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提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希望引導銀行業為實體經濟服務,幫助政府和社會將資金配置到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領域及企業中去。但是,目前我國銀行業在放貸過程中更偏向于風險小,還本付息更穩妥,且資金不緊張的大中型企業。大中型企業之所以容易獲取信貸,一方面是這些企業有政府或政府項目作為堅強后盾。另一方面則是這些企業已經與銀行有了長期合作關系,銀行對其經營情況和財務情況比較了解。因此,越是背景雄厚資金充沛的企業越容易獲得貸款,而那些規模小、經營不穩定的企業卻往往更困難。但實際上,小企業缺錢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銀行業放貸的偏向性固然能保證銀行業自身規避風險,保持盈利水平的穩定,但是對于我國真正需要資金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利。因此如何合理配置資金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果將資金配置到國民經濟所需要的領域,將會大大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互聯網融資特點與優勢

1.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近年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均普遍上漲,許多小微企業資金周轉不靈,融資這一需求也表現得越來越迫切。在融資時,銀行需要花費比較高的調查成本,對小微企業的注冊信息、財務狀況、資金流、貿易現狀等進行嚴格調查,從接受申請到確定放款要經歷較長的一段時間。但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由于數據挖掘和分析功能的運用,借貸雙方往往能較快完成信息傳遞、信息收集以及信用分析,從而大大減少企業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現如今不少互聯網企業金融化,金融企業互聯網化也是基于此原因。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對大量的信息進行快速處理,能掌握借款者以往的交易記錄、信用情況。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平臺交易額年年攀升,這些平臺上的巨量交易信息與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相結合,能讓互聯網金融企業迅速獲取有關企業的信用記錄,使借貸審批流程更加簡潔,放款速度大大提升,更加符合小微企業貸款“短、頻、急”的特點。

2.降低信息不對稱

由于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分享愈發迅速。通過互聯網平臺,借貸雙方能夠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獲取所需信息,借款者通過注冊平臺及第三方審核來借款信息。無論是融資方還是企業都能利用互聯網聯系,這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信貸交易的成功率。以往通過銀行借款需要歷經較長時間的風險評估和信用審核,但在大數據時代下,小微企業的交易信息、信用數據都積累于電商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組織,信息處理和風險評估能直接在網上完成。如果再結合稅務、海關、銀行等建立互聯網信用數據庫,互聯網金融企業便能通過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掌握每個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這無論是在獲取信息的速度上,還是在獲取信息的真實性上都有一定優勢。如目前的P2P模式就是讓資金富余且有投資想法的個人以互聯網金融平臺為橋梁,將資金貸給有借款需求的小微企業或個人。這種模式不僅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成為了個人投資理財的工具。P2P模式因為打造了一個交易平臺,借款者自行如本金、利率、還款時間等信息,而有借款需求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的以往信用信息也會在平臺上披露,信息公開且透明,能大大降低信息不對稱及融資成本。

3.提升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

因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開放性,信貸業務的范圍大大延伸,許多大眾能參與到互聯網金融的信貸業務之中。由于小微企業融資金額小且頻繁,各個小微企業有不同的融資需求,而小微企業財務信息不健全,也缺乏抵押物和第三方擔保,以往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并不多。但互聯網金融有足夠的包容性,能將富余資金整合起來,面對的又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人,這便大大拓寬了小微企業融資的供給量。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能夠為產品創新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形成有益于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創新產品,這恰好與現有正規金融體系形成有益的互補,大大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性。

四、總結

小微企業數量龐大,涉及行業廣泛且能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長久以來的融資難問題制約了其發展。目前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正在持續改善之中。互聯網金融為小微企業引導了很多資金,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著一定的融資缺陷,如互聯網金融監管法規不健全,互聯網金融數據的安全保障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還未完全建立等等。互聯網金融雖然為小微企業的融資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挑戰,只有應對好這些挑戰才能借互聯網金融之勢實現真正的發展。

作者:歐陽瑩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徐真.大數據時代下的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2)

[2]柯少葭.基于互聯網金融視角的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9)

[3]姬會英.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特區經濟,2011(2)

[4]孫麗燕.國際貿易融資研究評述[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