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思考
時間:2022-09-20 08:15:55
導語:“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工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建設應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作為中心,進行教學模式、專業課程體系等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這樣才能構建出“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且要注重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以達到強化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的需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要求技工院校能夠把校企合作、工學一體作為切入點,從而實施“校企共建”的專業建設模式。這樣才能夠滿足教學做一體化的需求,從而構建出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開發體系,使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具有明顯的成效。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
2018年3月,人社部印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頒布〈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2018年修訂)〉的通知》,在“機械類”新增補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2018年5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8年修訂),在“機械類”設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專業編碼:0127—4)。機電一體化技術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它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推動了當前制造技術的迅速更新換代。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培養從事機電設備操作、機電裝調、維護維修和機電產品質量檢測、營銷、售后服務的高級技能人才。目前,該專業的實操性人才極度缺乏。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定位不夠準確。之前,機電一體化專業都是以機械為主、電力為輔,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就應該以電力為主、機械為輔,從而形成機械、電力、計算機三足鼎立的局面。技工院校應該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定位在懂機電又會電的基礎上。但是因為缺少專業的定位,導致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定位不夠準確,也無法滿足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的需求。2.課程體系不合理。在創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初期,機械是重要的內容,并且在課程設置方面也偏向于機械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機電一體化中的電力與計算機作用逐漸提高,但是技工院校的課程設置卻沒能夠與時俱進,依舊偏向于機械專業知識,這樣與社會的發展需求有所背離。課程體系的設計直接關系到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的有序開展,一旦體系設置不夠合理,就會降低整體的教學質量。3.師資力量薄弱。師資的教學力量以及教學水平會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就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教師而言,不但需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由于條件限制,技工院校缺少這一類型的雙師型教師,教師的專業水平綜合度不足,只能夠偏向于一方,懂得理論知識的教學,無法掌握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教師理論基礎薄弱。4.專業教材、設備比較陳舊對于技工院校而言,其本身的專業教材更新緩慢,并且設備相對陳舊。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應該掌握先進的機械設備應用技術,這就要求教材和設備能夠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能夠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更新,但是實際上技工院校的教材與設備還無法體現現代機電行業的發展情況,其內部相對陳舊落后。并且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科之間相對獨立,原本應該相互滲透的機械、電力等內容與設備,卻出現了相互切斷的問題,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的思路
為了推動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就需要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能夠突顯出專業特色,強調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加深校企之間的相互合作,再配合上以賽促教的思考,這樣就能夠實現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與時展的共進步。1.適應市場需求,突出專業特色。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而言,根據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就需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將專業特色呈現出來。基于廣泛的市場調研,對職業相關的崗位群任務進行認真的分析,這樣才可以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化發展方向。在開發每一個專業課程的時候,都應該體現出機電專業的特色,從而構建出核心課程。就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調研情況來看,還需要針對設備操作、安裝與維護、檢測與控制、制造與銷售這四個方向進行分析。在確定專業化方向之后,就需要基于崗位能力指標,明確各個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光機電產品的檢測與控制,需要構建“光機電產品裝調實訓”“光電應用技術”“傳感檢測”等一系列的核心課程,將光電技術的應用充分體現出來。2.基于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技工院校應該積極主動地關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企業中的崗位需求,應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對于技工院校,應該落實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能夠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從事實踐的應用,幫助學生提升動手能力。如通過校內的實訓,接受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及工程技術的訓練。針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技能標準要求,具體劃分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專項實訓、車工技術專項實訓、維修電工專項實訓、單片機應用專項實訓等。基于實訓內容,根據專項實訓課程標準以及相應的指導書來進行,其中又包含了生產工藝與技術、生產管理、設備的使用與保養等內容。基于不同的需求,需要集中時間針對某一項技術和操作進行反復的訓練,直至掌握為止。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在校期間就進入職業角色,接觸生產實踐,真正滿足工學一體的教學需求,這樣也能推進一體化課程改革。3.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1)創新“4崗位+3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為了能夠滿足學校與企業對接的需求,實現技工院校培養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作為基礎的宗旨,可以考慮“4崗位+3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工學一體作為切入點,從而按照一定的遞進模式,分階段來完成任務。第一階段,“識崗”:這一個階段是在第一學年,可以安排學生前往學校外的實訓基地,基于崗位職業意識、企業文化培養,進行隨崗實習。第二階段,“跟崗”和“熟崗”:主要安排在后面的二、三學年進行,進行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的專業技能實習,并且開設相對應的專業技術課程,基于企業的技術改造、設備保養、設備檢修等作為教學項目。第三階段,“頂崗”:安排在第四學年,主要是以“員工”的身份,獨立完成企業的崗位工作。在全面實踐之中,就要按照“四崗”遞進的方式,按照三個階段來加以實施。(2)搭建校企合作的高水平教學平臺。堅持走產學結合之路,積極與多家企業深度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并且做到引企入校,從而開展“校中廠”的建設,最終推動企校文化建設,搭建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平臺,實現產學的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同時,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社會服務以及課程建設等方面也可取得一定的突破,這樣就可以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真正成為教學質量高、區域鮮明、產學緊密結合的,能對區域經濟以及行業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力的專業。(2)推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建設。基于前面的建設基礎,不斷深化校企的合作,在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從而與區域內的主流企業達成合作,完善共同體的建立健全,并且努力推行雙主體運行機制。具體的模式如下圖所示。4.以賽促教,強化專業建設。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建設而言,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組織各種層次專業技能比賽。當然,身為教師,也應參積極與各種技能大賽,這樣就能夠提升師生的技能水平,同時也能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新技術。三、小結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技工院校應該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夠找到并解決目前專業建設之中面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加快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讓學生擁有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國家工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作者:宋茂榮 單位:昆明高級技工學校
- 上一篇:產房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觀察策略
- 下一篇: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程機械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