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分析

時間:2022-08-27 10:28:11

導語:智能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能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分析

1智能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簡析

智能制造是新型的工業生產模式,通過利用計算機編程,控制生產設備,實現工業自動化生產,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益,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國家科學領域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深入研究,機電一體化技術與高新技術進一步融合,機電一體化技術明顯的智能化,在智能制造業中獨具優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已經得到了初步應用,能夠高效模擬人類的思維進行生產活動,依據生產內容發出操作指令,完成生產活動,進行組裝測試,推動整個生產環節的順利進行。

2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

2.1運用在傳感技術方面。傳感技術具有很強的敏捷性與精準性,能夠最大限度的排除外界信號對機器設備的干擾,隨著時代的發展,一般的傳感器已經無法滿足工業制造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系統的傳感器,提高傳感器收集和處理信號的能力,實現高精度制。在智能制造過程中,傳感器能夠對目標信號進行高效收集,通過無線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計算機系統,再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信號進行加工處理,從而監控和管理制造流程,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傳感技術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信息的傳遞率,優化傳感系統。在智能制造中,如果傳感技術不達標,各項目標參數無法有效傳達,會導致各種自動化操作失控,傳感器的應用水準直接影響著智能制造系統的自動化程度[3]。目前,很多企業都使用了系統化的傳感網絡,提高了傳感器的信息傳遞效率,只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信息的加工處理,從而有效的促進智能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2.2應用在數控生產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初期,機械制造業通過應用數控加工技術,有效的提高了機械加工的精準度,強化了制造效率,在數控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優勢。提高機械加工的精度,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明顯優勢,因此,要重視數控機床的智能控制系統,在數控生產方面,通過主線和CPU的控制,提高智能控制和在線診斷技術,實現了三維仿真。將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應用到數控生產中,能夠提高生產質量,優化生產效率,此外集中化的優勢還為設備的管理,創造了便利,無論哪個支部功能出現問題,都能夠及時發現并加以處理。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數控機床是最為關鍵的生產設備,其運行過程較為復雜,對智能控制的要求水準更高。目前,智能制造技術已經在數控領域,實現了模擬和信息處理等多種生產操作,能夠有效的優化生產活動,我國的尖端的數控機床產品,已經能和發達國家媲美,隨著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進一步運用,我國數控機床產品的功能將會越來越強大。2.3在智能機器人方面的具體應用。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向多元化,在工業智能機器人應用方面十分先進,工業智能機器人是各種先進技術結合而成的科技成果,其融合了計算機系統技術和仿生學等各種科技,在部分生產領域,應用工業智能機器人,能夠有效的提高產品的質量,減少人工勞動強度,工業智能機器人能夠,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快速的完成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工業機器人在我國智能制造工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機電一體化能夠優化工業機器人,使其將人工智能和仿生學科學技術結合在一起,此外,還能融合遙感技術等其他先進技術,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不僅能夠高效的獲取信息,代替工作者從事體力勞動,還能夠在采礦領域和化工領域從事較為危險的生產活動[4]。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成功運用,能夠有效的滿足生產需求,高效的完成制造過程中的生產操作。隨著機電一體化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工業機器人將在航天領域和核能制造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智能制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還可以應用在,自動生產線和自動機械方面,通過智能化設備代替人力勞動,減少生產誤差,提高工業制造產品的精密度,實現智能化生產理念。2.4智能系統化應用。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發展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機電技術和機電設備兩兩組合上。系統化發展最終的應用還是要應用在實際工程的系統上,在實際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獨立運營機電系統,這樣才能保證系統分化,在多臺機電設備同時運營的情況下,運行流暢,協作有力。同時,能在應對外界復雜多變的環境變化中,機電自動化系統能有效采取正確應對方式。當然,這樣的機體的運作方式,都必須要有完善的一體化系統的自律分配系統,才能更好的完成機械工程的工作。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作用,對于機電一體化的系統發展目標有了越來越明確的定位,那就是全方位立體化的機電一體系統將統一系統指令,分化系統操作,形成類似于子母體系統的智能化。在現代的背景下,系統越來越科學化的發展。2.5自動化生產。自動化生產是智能制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具體表現,一條條無人的生產線,通過光電控制,將產品的標準化和精準化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們只需要在界面中輸入制定的程序,就能夠實現對生產流程的全方位控制。就現階段而言,自動化生產即使已經在我國工業的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一些比較精密的設備生產中,比如說,手機、電腦等,通過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相融合,實現了對設備一體化的管理,形成了現在網絡化的生產模式。2.6計算機集成人的大腦就是由無數的神經元組成的神經系統來完成整個的思維能力,來對外界的信息進行采集、分析、整理、處理等一系列的思維過程。通過模擬人類的神經網絡系統形成的智能信息處理系統,能夠對數字化信息進行分析,并且得到非常準確的結果,分析其中的關聯,生成對應的函數,保證后續的生產或技術上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由于單一的系統并不能滿足人們生產的需要,因此需要通過與各部門之間的聯合,將原有的計算機子系統升級為主干系統,即智能制造系統,這樣就具備了一定的繼承性的特征。對于企業來說,這樣集成化不僅僅能夠完成生產的需求,而且能夠激發企業的發展潛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機電一體化技術將機器設備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實現了新型的制造模式,推動了我國制造業的改革與轉型,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制造領域的智能化技術,將會為企業和社會謀求更多福利。

參考文獻:

[1]張俊平.論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與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5):103.

[2]邱文釗.淺析機電一體化的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J].內燃機與配件,2018(11):235-236.

[3]傅彩虹.淺談智能機器人中的機電技術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4):105.

[4]應文博.機電一體化技術在企業智能制造中的發展與應用研究[J].冶金與材料,2019,39(01):46,48.

作者:關林林 陳崗 單位: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