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建設與利用

時間:2022-02-09 05:32:35

導語:工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建設與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建設與利用

[摘要]把《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更好地落實到實際應用當中,以此更好地達到《中國制造2025》對機電一體化相關人才的培養要求和目標。現在我國在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對其進行思考,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形成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的實訓中心,將人才培養的方式變得更加便捷。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在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實訓室不斷的建設當中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具有競爭力,為新的時代帶來適應性強且專業化的人才,更容易得到社會和企業的充分認可和肯定。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人才培養

一、目前國內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在德國4.0和我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當中,出現了各個行業的智能化生產制造的火爆場面,現在大中型加工制造類企業生產線趨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形式,從汽車制造、物流倉儲、啤酒生產等企業一系列智能化的表現可以分析,機電一體化的技術型人才有著廣大的應用空間。現在通過把傳感器技術、電氣動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等相互結合進行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向著更加全面的方向進行發展創新,使機電行業有著更多的發展動力,智能化的制造在機電行業快速發展進步的同時,對于新型的機電一體化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變得也越來越高。這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有著不錯的操作實踐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團隊意識和交流溝通的能力、組織能力、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心理的抗壓能力、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職業化的素養。但是我國現在很多院校還在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沒有很好地把企業實際生產技術需求融入教學當中,實踐操作相對來說比較少,學生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很欠缺,導致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因此在提升實訓能力建設的同時,還需要對老師的素質和專業化的水平不斷提升,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術進行創新,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當中結合企業人才培養需求,更多利用一些先進性的設備和綜合性實訓中心,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老師的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實訓中心建設對人才培養的意義

在開展教學過程當中更多進行一線生產和服務管理的技術型應用人才培養,可以更好地滿足實際的工作需要,在進行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需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中需要做到理論和實踐、抽象與形象進行相結合,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對知識有更好的掌握,把一些理論化的知識變成具體的實踐經驗,這樣在學生完成學業之后就能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要求,更快地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實訓中心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所以對學校中實訓室的建設和利用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培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對實訓室不斷進行加強建設,讓學生可以在實際的訓練環境當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有著更好的實踐環境。讓實訓室變得更加先進、實用并且具有擴展性的優勢,讓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實踐操作教學變得更加先進智能,形成良好的教學實訓室,促進學校的更好發展,學生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企業實際生產經驗和管理經驗。(一)提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主體地位。在職業化的教學模式當中,實訓教學是比較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很好地培養出與企業實際生產與管理相符合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是相當重要的教學環節。實訓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實訓室的建設目標和方案進行,要考慮企業需求和技術應用,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建設,保證綜合職業化的能力培訓目的。實訓的設備應具有先進性和實際應用性,促進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技術的更好發展,更好地實現實踐性的教學模式。根據實訓室的使用狀況,讓學生可以對機電一體化有更清楚的了解,可以讓實踐性的教學環節顯得更加重要,更好地促進專業化知識的開展。需要按照實際的工作目標進行課程內容和模式的設計,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化的學習,并在教學活動當中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更好地實現理論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相互的結合,更好地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應具備獨立完成以企業生產任務為載體的項目化課程,讓學生的技術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把企業實際技術需求和管理融入進來,形成一種職場的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實訓過程當中和實際的工作更加接近,對以后的工作內容有著更加清楚的認識。通過實訓室的建設,更好地實現現代化的工業機電一體化領域智能化的發展。工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實訓室當中包含了可編程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很多專業化學習方向,實訓室可以很好地培養符合企業實際生產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二)形成“職業化”的綜合性實訓中心。根據現在工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實訓室的建設要求和目標,并且對照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發展規劃,形成多功能多層次的先進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實訓室,可以更好地進行以企業實際生產任務為載體的項目化教學,除了這些之外,實訓室可承辦企業員工技能提升培訓和技能競賽,還可進行師資培訓、學生學員鑒定等,這樣不僅能滿足日常教學要求還能服務于社會,所以在進行設備的選擇方面還要綜合考慮設備的性能和應用性,把工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實訓室建設成集高端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全國中高職及技工院校教師培訓、校內外學生學員實訓鑒定和世界技能大賽選手集訓的綜合性實訓中心。(三)依托校企合作完善實訓中心建設。在實訓室建設過程當中,要結合企業實際的生產技術需求進行建設。建設前要走訪和調研多家本區內的大中型加工制作類企業,把企業的需求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建設更適合現代企業生產需求的實訓中心,所授課程與企業實際生產相結合。除了讓企業參與到建設的過程當中,還應把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及企業文化融入實訓室的規劃當中,使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實現更好的合作,形成更加真實的企業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將來更好地適應企業的模式打好基礎,可以很好地實現從學生到工人的過渡。與此同時,實訓中心在承接企業的員工技能提升培訓、員工的技能競賽等方面與企業進行有效合作,還可以聘請企業實踐專家進行交流與授課,保障學生近距離了解企業實際生產的技術要求,這樣在學校和企業相互的合作下可以實現更多的發展目標,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形成很好的關系,可以更好地促進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四)有效鍛煉教師隊伍。在實訓室的建設過程中,要讓本專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建設的過程當中,可以使其對實訓室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個人都擔負著一定的職責,可以更好地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專業教師要參與前期多種多樣的調研工作,分析調研數據,提煉企業實際需求,了解實訓室建設的目標。每年寒暑假都選派教師參加企業實踐,近距離接觸和學習新技術,掌握企業實際生產技術需求,為以后開發課程、培養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礎。在實訓室設備的選擇和安裝調試當中,要積極參與了解硬件的性能和實訓室整體規劃以及對開發教學項目課程和實訓指導等工作的準備。這些復雜多樣的工作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其對職業模式有更清楚的認識。實訓室建成之后教師要參加新設備的培訓,掌握設備的各項功能,寫好培訓總結。通過教師隊伍的鍛煉,讓教師對職業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為以后的教學夯實基礎。

三、實訓中心建設功能及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機電一體化領域也在進行技術的創新。特別是智能制造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讓加工制造類企業更多地吸收他們的優勢形成一種新的生產模式,促使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技術實現創新發展和進步。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機電一體化智能控制方面的職業技能,實訓室引入了可編程控制實訓裝置及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等設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維修排故等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能力。(一)可編程控制實訓裝置的功能及應用。可編程控制實訓裝置可以用于學生對可編程控制器(PLC)的編程學習、實物對象控制設計、各種傳感器及工業元器件的認識與使用,同時還可完成多個PLC實際應用的模擬及實物控制等教學。采用模塊化設計,包括PLC模塊至少有多個模擬實驗模塊,各模塊間相互獨立。配套的便攜式機電控制創新開發裝置,使用工業級元件再現實際的工業生產流程,能夠完成從基礎的編程訓練到控制實物對象再到自動化生產線的控制的學習任務。(二)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的功能及應用。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學生以“工作單元”形式綜合實訓,可以以模塊方式自由組合形成多種模式,訓練學生進行機械裝調、電氣管路連接、程序設計、傳感器應用、計算機應用、檢修排故、伺服、步進驅動控制等電氣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技能訓練,可以融入現有教學體系中。(三)整體功能及應用。由多個相對獨立的工作單元和模塊組合而成,能夠進行分組訓練及系統構成練習。系統的每一個組成單元,相當于實際生產車間中的一臺加工設備,學生在充分掌握了基礎部分知識的基礎上,理解這些知識的相互關聯,訓練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更高層次的訓練要求,還可以進行工程的設計規劃、工程管理、生產過程的流通管理及工作小組及團隊之間的交流和工作配合等課程的練習。為了更好地實施《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使其和實際相互結合,促進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更快發展,進而形成職業教育的新型培養模式,讓職業教育和智能制造相互結合,更好地促進一體化的發展,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要求,更好地解決智能制造對專業化人才的需要,更好地實現專業化人才的培養新模式,使其和企業之間實現更好的融合。根據經濟發展建設的目標,確定實際的教學方向,進行實訓室的建設,建設具有先進性的設備,讓學生的實踐學習變得更加方便,不斷促進職業化教學模式的形成,讓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更多的合作,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更好地實現新型高素質機電一體化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Z].2015-05-19.

[2]特約記者.“互聯網企業”:通往智能制造之路:訪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市場總監程杰先生[J].中國儀器儀表,2016(9):19-21.

[3]王召鵬,徐通泉,周巧軍.工業4.0背景下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12):222-224.

作者:劉曉林 單位:北京市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