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新模式

時間:2022-07-20 03:29:58

導語: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新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新模式

[摘要]“1+X”證書制度的試驗為我國職業培訓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為我國職業培訓的建立和多元化的職業培訓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寶貴的信息。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引入“1+X”證書制度,促進了教學改革,符合國家文件精神,也有助于提高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當前的“1+X”證書系統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系統、教學團隊和教學模式方面存在某些問題。因此,在實施高職機電專業“1+X”證書制度時,有必要進行課程改革研究,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建立一支由雙重師資組成的隊伍來促進高等職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實施。

[關鍵詞]“1+X”證書制度;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1+X”證書系統的實施表明,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可以完全反映學校教育質量的學歷證書,“X”是幾個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總稱。[1]“1+X”證書系統是畢業生和社會成員的專業資格水平的證書,可以反映專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發展所需的廣泛技能。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結合起來,研究并實施“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由計算機技術、力學、電子學、控制技術、人工智能等機械類與電氣類學科有機結合而成。該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目標旨在促進滿足社會需求的具備機械設計制造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相結合的能力,能從事機電裝備安裝調試、運行檢修維護、電氣控制裝調、儀器測試、機電設備銷售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和技術人才。機電專業技術的培訓和教學改革中應用技術的升級改進,是高職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本文通過闡述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瓶頸以及建立“1+X”認證體系的問題,為高職機電類專業教學改革和研究的實踐提供參考。

一、基本依據

(一)支撐高等職業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

高職教育改革的基本目的是為社會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高技能高水平復合型人才。但是,國家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就目前現狀而言,雖然全社會都明白學歷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但是現今就業市場選擇的人才更重視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因此,職業資格證書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尤為重要。高職教育改革應從兩個層面進行:一是學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通過相應的課程考核獲得學校頒發的學歷證書;二是學生具備實際就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考取對應的一種或者多種職業資格證?!?+X”證書制度為我國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支持,這有助于妥善處理高職學校與培訓評估機構之間的關系,也有助于協調職業資格證書與社會教育之間的關系。

(二)契合國家教育文件精神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計劃》的重點之一是我國“教育證書+特定專業資格證書”的試點計劃將在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學校中啟動,以鼓勵學生在學習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學習各種專業技能,并培養對應的職業素養、愛國愛崗敬業情操,同時獲取多種與被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水平證書。[2]該計劃明確提出了高等職院校的招生計劃應與對應專業迫切需要的產業發展人才相適應,提高了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之間的配比,并指明了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三)有利于提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質量

“1+X”證書制度是學歷證書和專業技能證書之間的有效鏈接。學歷證書是學生終身學習和教育的基礎,專業技能證書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在畢業選擇就業時的“敲門磚”和企業選聘時的“標準尺”。[3]此外,“1+X”證書制度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和整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全面培養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此外,證書制度的出臺,為機電一體化技術職業培訓制度的改革和機電一體化技術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從而為我國智能制造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才儲備條件。

二、教學現狀

(一)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更新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通過深入研究廣西各大高職院?,F有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發現,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大多數院校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及其衍生專業,如無人機應用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等專業無法根據市場和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而對特定的工作、課程結構進行靈活、合理的調整。理論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能培訓課程設置既沒有得到適當的分配,也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電氣控制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而與之對應的課程教學內容未能與時俱進、靈活調整更新,學生所學技術仍停留在5年前甚至更久之前。最后,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內容仍然主要基于技術理論性培訓,且較為寬泛,如電工證培訓,放之四海而皆可用,并未針對具體的工作崗位而有不同之處。并且,這些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職業素質、道德品質的培養指導,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存在未按照標準進行職業綜合培養的現象。

(二)教師隊伍有待完善

在廣西區內大多數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太低,教師要么實踐教學能力不足,要么專業理論知識較弱。[4]由于各高職院校的辦學背景、辦學狀況、教學研究成果的重大差異,雖然現廣西教育廳已有“雙師”稱號的評定標準,但是現有的教師很多未能達到“雙師”的評審條件,未能獲得“雙師”稱號,因此導致“雙導師”教學團隊的不足。高職院校內的機電專業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未能更上時展的速度,還處于過時的階段,教師的教學仍側重基礎技術教育,未能結合職業標準、政治思想、職業素養、創新和未來就業狀況。此外,一些職業院校對專業教師自身的職業培訓只是一種形式,未能真正實現教師深入企業,與時俱進地學習機電新技術,更新知識,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三)教學模式有待改革

近年來,為適應智能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各高職院校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進行教學改革,但專業技能培訓實踐類教學并未受到重視。理論課程課時多學分高,實踐技能培訓課程課時少學分少,不成體系,與企業實際工程項目結合少,對綜合性的培養較匱乏,沒有對應成績綜合評估辦法,對學生的工程項目實踐成績的核定和替換方案不靈活。隨著現有智能制造技術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雖然及時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技術課程,但實踐教學條件以及教學內容并沒有跟上理論課程的步伐,一些院校在實際課程安排中實操課程未能緊跟理論課程,或者未能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導致學生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此外,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多數教師未能利用課余時間深入企業,接觸現有工程項目,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以理論為指導進行實踐,而沒有提高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

三、實施路徑

(一)課程體系改革

就課程設置而言,高職院校應適當地調整機電專業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根據市場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模擬實踐的真實課堂環境,并提高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學生將他們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以促進工程項目為目標的人才培養。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注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應與社會生產的現實緊密聯系,進一步提高動手實操課程在課程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并增加企業實踐培訓、跟崗實踐和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和企業實際的需求,及時調整更新課程體系、特定職業工種的標準培訓。[5]課程教材內容應積極促進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與時俱進,明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提高專業知識實用性。同時,高職院校應與對接的企業制訂雙向培訓計劃和雙重綜合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專業課程的優化和整合,設立對應企業訂單班,有針對性地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根據機電專業市場需求、企業所需、學生特點而定。特別是加強理論知識的應用,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提升思想政治建設、愛國愛崗精神的培養,培養出適合新時代建設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積極性,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結合企業機電類實際工程項目,依托項目設置貫穿三年專業課程的主線載體,圍繞該工程項目拓展專業課程,讓學生分階段考取對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可使學生深入理解和展示他們所學知識,并使用他們所學知識解決工程項目實際問題,從而實現所學為所用。第二,高職院校應建立產業學院,與企業共建實訓場所,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探討,改進教師教學方法,使職業技能培訓圍繞職業標準進行。第三,引進雙帶頭人制度,校企共建課程。第四,根據學生就業中的關鍵問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當代智能制造的“大國工匠”。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隊伍是指在課堂學習和實踐教學上同時有在校教師和企業專家作為老師的教學師資隊伍?!半p重學習系統”能夠使學生有效地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理論應用于企業實際生產需求。生產、教育和研究的一體化結構更好地滿足了當今市場對高級機電類專家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建立具有先進理念和專業素養的“1+X”證書制度。首先,高職院校應加強對雙重輔導系統結構的研究,引入“1+X”證書系統,建立由兩隊導師組成的團隊,明確導師的資格認證標準、權利、義務、職稱設置和工作態度,為選拔導師提供參考。其次,高職院校在教師的選聘中應更注重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并要求導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豐富的工作經驗、較高的學歷、較強的專業技能。最后,高職院校應加強對“雙重”教學團隊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專業教師到其他大學和公司參觀,并在實際生產線上儲備優秀教師和經驗豐富的員工,以學習和儲備關鍵技術。先進的專業知識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簡而言之,一支具有高素質專業培訓能力的“雙師型”隊伍是加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措施。[6]總之,“1+X”證書制度不僅是對“1”和“X”的簡單補充,而且還整合了相關要素,如學歷和技能。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采用“1+X”證書制度目前是重要趨勢。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重新修訂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設置,促使高職院校的學歷教育和技能等級證書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為社會培養更多適合國家發展的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馬錚,龔福明.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探析———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9(4):51-57,68.

[2]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2019-01-24)[2021-01-14].

[3]劉陽,高樹平.新時代1+X證書制度的價值意蘊、理論基礎與實現條件[J].教育與職業,2019(23):12-17.

[4]李巧云,何蕓,湛年遠.廣西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廣西教育,2020(11):13-14

[5]李虔,盧威,尹興敬.1+X證書制度:進展、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12):18-25.

[6]賈林平,郭炬.高等職業教育實施“1+X”證書制度培養模式探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46-49.

作者:玉河 單位: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