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探討
時間:2022-12-31 02:50:00
導語:機械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現代制造行業生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1.1生產管理結構的頻繁變化使生產預測性對企業生產工作更加明顯
當前市場對產品使用特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用戶對產品質量要求提升幅度較大,因此對市場進行充分預測和準備十分重要,提升整個管理過程的靈活性才能充分適應市場變化與發展需求。為適應這種變化,要求企業在生產中逐漸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產理念與方法,如新產品設計起點必須高,同時必須是有發展前途的產品,且在制造中,工藝制定,材料選擇,設備選型,檢測手段配置,都必須在投產前準備充分,這樣才能保證投產后的產品質量滿足用戶要求。若是已形成批量產品,那更需要做好優化設計、改進工藝、提升質量、降低成本等工作,如果其中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工序制造出現瓶頸,導致應對市場能力下降,因此要求企業在生產管理中必須做好產前準備和調研工作,消除或減少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2產品設計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生產必須進行不斷調整
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在生產中的普遍應用,現代企業對產品的設計、生產以及管理已經離不開相關軟件的支持,利用輔助制造系統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對生產產品的模擬、計算、控制,修改等功能,這樣可大大縮短產品生產周期。但實際生產中,設計人員的設計方案可能與實際有差距,造成加工中不符合技術要求,從而影響產品質量和生產進度,還出現一些殘次品,我公司在制造∮48*152礦用接鏈環時,曾出現過因產前準備不當,程序編制后一次投入使用,結果產品不合格,經過反復幾次修改,才達到要求,可見產前準備工作在生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使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相匹配,才能使生產過程處于可控制狀態。
2、生產管理中的產前準備工作開展
通過上節分析可知,為提升管理效果,增強企業的靈活性,保證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必須引進新的管理理念,注重前期準備工作對整個生產過程的作用,確定與企業發展相符的生產管理方法。
2.1進行生產前理清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A.生產準備B.生產操作C.生產過程控制,這三者之間雖然是相符相成的,但生產準備對后面兩者具有指導和制約作用,如果能做好生產前準備工作,那就能夠持續有效地使生產處于正常生產狀態,同時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停產事故發生,否則將會造成生產時斷時續,頻繁出事,造成生產卡殼。
2.2做好生產計劃流程的準備工作
在企業生產中,生產計劃十分重要,針對年度而言,可分為生產大綱,季度計劃,月計劃,對于一些關鍵工程或產品可下達周計劃,在計劃中要明確地標清工作內容,完成數量,完成時間、負責單位及負責人,同時根據產品形成工序,產前應準備的物資(材料)、工具(刀具,夾具)、工裝模具等都必須標注清楚,之后按此計劃一一落實,這樣在生產中就不會因缺東少西造成停產或生產流程不暢,否則計劃不明,內容不清導致生產處于無序狀態。為使操作者做好加工準備,在生產計劃指導下,車間可編制作業指導書,指導書中明確所用機床、工裝、刀具、檢具質量特性要求,這是生產工作前必備的產前準備,同時還要做好關鍵零、部件的準備,主生產計劃編制、作業計劃工作。(1)關鍵零件的準備與確定。機械生產中任一零部件的缺乏都容易產生生產瓶頸,為保障生產計劃能夠得到嚴格執行,需要做好關鍵零部件的準備工作。首先對制約瓶頸進行分析,然后將實際生產任務分配到每個工序中對該工序的生產負荷進行預測預算,確認該工序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生產能力,一旦出現生產負荷較重的環節則可將該環節和設備認定為關鍵設備,需要對其做好準備工作,消除該環節為整個機械生產過程帶來的生產壓力。(2)主生產計劃的編制與確定。為保證關鍵環節的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必須制定適當的生產計劃。首先將生產計劃進行細化分解,劃分為多個時間單位內的生產任務,然后在該時間周期內進行生產負荷劃分,特別對于生產負荷量較大、生產時間要求緊迫的具體環節進行規劃和定義,然后按照不同環節對整個生產系統的影響和貢獻率進行排序,根據排序結果制定生產計劃,確保每一過程均能得到最佳利用率。(3)作業計劃的編制與確定。做好關鍵零件的準備與主生產計劃的準備工作之后需要對具體的生產作業工作進行計劃和準備,保證各作業內容處于合理順序。常用的車間作業計劃規則有如下幾種:一,將加工時間最短的環節作為優先作業環節,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能夠更好的組織生產時間,提升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減少在制品的積壓;二,將加工時間最長的環節作為優先作業環節,這種方式在實際調度和管理人員中應用較為廣泛;三,按照交貨期進行排序,該作業計劃可以有效保證產品可以在要求范圍內交貨;四,按照產品剩余完工時間與剩余工序時間之間的比值編制作業計劃。在實際生產中,上述幾種編制規則通常會混合使用,以便于更好的解決和應對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2.3生產類型與組織形式的準備
大部分機械生產屬于單件小批量生產,為保證企業生產效率,提升產品的市場抗風險性需要從兩方面進行著手對生產類型進行準備和處理,以保證整個生產系統具有足夠的適應性。一方面,企業要利用系列化產品、標準化零件生產與組裝技術等將零件變化限制在有限范圍內,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相同工作的重復性,縮短生產周期,還有利于企業擴大機械生產規模,提升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企業要提升機械生產系統的柔性。實際生產中,對于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采購具有更高柔性的數控機床或其他制造系統等,對于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采用成組技術對各零部件進行分析與歸類,然后按照相近的、工作量較小的生產方式對產品或零配件進行生產,節省生產時間,增強生產系統的柔性。
3、人力資源與產品生產輔助物資的準備
人是企業生產的重要因素,無論是管理者還是直接操作者在產品形成的過程中都非常重要,如果管理者不懂制造工序,不懂管理流程,不知道哪一工序為重要控制對象,不清楚所加工零、部件所需的輔助材料,那將會導致管理上不去,生產中問題百出,操作者如果對自己所加工產品技術文件看不懂,對所有工具、設備不熟練,那么他所干的產品,一是效率低下,二是達不到要求,三還會出現安全質量事故,因此企業應根據產品生產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做好充足的人力資源準備,使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有了這樣一支懂管理,技術能力強的組合體,是產品形成前的一個重要環節,即產前的人力資源準備。在做好充足的人力準備后,生產計劃中(周計劃)所明確的相應輔助材料也非常重要,對此必須做到一一檢查與落實,如加工零、部件所用材料到位,質量合格與否,工裝、夾具是否齊全,檢測量具精度,加工所用工具(車、銑刀、鉆頭、絲錐等)、工藝文件是否齊全,這些產前準備工作都是必須的,如果這些工作準備不充分,即使人員齊全也會造成生產時斷時續,使生產不能順利進行。
本文作者:李占武工作單位:長春東北輸送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上一篇:淺談機械生產標準的重要性
- 下一篇:淺談機械加工誤差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