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創新教育策略
時間:2022-09-09 09:48:29
導語:機械創新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近年來對我院數控系畢業生的調查訪問,反映教學的不足有如下幾點:學得不活,不夠扎實,用起來有困難;專業面過窄,基礎知識深廣度不夠,工作中應變能力差;有的內容不能很好地結合生產實際,趕不上時代要求;實際動手能力差。這些意見雖然有的是對總的教學來講的,而作為機械類的主干課———機械原理,也確實存在著這些不足。
一、合理取舍教學內容
為了培養21世紀的科技人才,機械原理課程作為機械類專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在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全局中,承擔著培養學生機械系統方案創新設計能力的重要任務。作為重點講授的主要內容有:機構的組成和結構;機械中常用的齒輪機構、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和間隙運動機構等四大機構的應用、分類及設計;機械傳動系統的方案設計。其次是機械的平衡、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和機械的效率。而對于機構的運動分析、力分析等部分,根據實際情況作為一般的簡介內容處理,學生可以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過程中自學或進一步學習掌握。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探索與完善
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素質教育,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創新意識融為一體,近幾年我們主要探索和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組織學生深入工廠進行典型實際機器運動簡圖的測繪與分析由于依托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公司得天獨厚的工程大背景,我院數控系等專業的學生從新生入校參觀汽車總裝廠到去一些零部件生產專業廠認識實習及最后去有關專業廠進行生產或專業實習,為我們機械原理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我們除了注重利用現有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外,還充分利用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公司工程大背景的優勢和條件,積極開設現場教學基地并組織現場教學。
2.安排學生完成一定量的程序設計專業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他們的程序設計和應用能力仍較差。我們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與進度,采用大作業的形式,將有關的解析法分段編程上機計算,再利用課程設計進行系統程序設計
3.對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改革將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由過去對一種具體給定的機器或結構進行分析與綜合,改為現在主要以進行機械系統總體運動方案的設計為主。
4.開展了機械系統創意組合模型的搭接實驗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機構搭接實驗臺創意組合模型的搭接實驗,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動手能力。
三、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保證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對知識的掌握及綜合應用。但單純的筆試只能檢驗學生對書本上某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很難全面綜合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課程不及格率較高。為此,近幾年我們加強了平時考核,采取書面筆試考核為主,實際的能力考核成績中占總成績的60%左右,而平時作業、實驗及課程大作業成績等占總成績40%左右,充分加強了平時的考核,調動和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不斷改進,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1.在教學學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對課程教學內容如何解決好“少而精與博而通”“、先進性和傳統內容”“、系統性與趣味性”的關系
2.補充和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
3.繼續探討和完善雙語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4.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繼續探討和研究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總之,力爭在有限的學時內增大課堂信息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培養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善于解決實際問題和有科學素養的工程應用人才而努力。
- 上一篇:機械教學方法創新分析
- 下一篇:全縣小餐飲整治指導方案